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出来的美。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育。那么,我们如何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来体现审美教育呢?
一、创造优美环境,滋润人的心灵
优美清新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初中学生很难体会。在他们眼里,只有原始的野蛮、贫穷、落后,遗址是乱草丛生的废墟,文物是灰色,无光彩的。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美的实际的意境可发掘。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把平时收集的古代文物遗址的彩图展示给学生,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工雕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光彩耀眼的银器气度不凡;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那紫里透红的铜器折射着韧气;那红砖金瓦的建筑神圣壮观。美的光环在这里闪烁,美的意境由此产生。教师还可将自己到古代遗址旅游参观时拍摄的彩色照片给学生观赏,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看看原始本色美,观察地理地势,体验生态环境自然美,动手敲敲打打感觉劳动创造美。学生从这拓开的广阔空间里,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学科浸透贯穿其中,能力得到培养。从课本外,学生看到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美丽的补品,学习环境有了五颜六色,多了花草树木、河流山谷,让学生有了赏心悦目的感觉,早已逝去的历史又充满了生气、活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阅读着教材,心灵接受着雨露的润泽,品尝着历史留下的美餐。在这样优美清新的环境下,实施教学是十分怡人的。
二、联系爱国,提升情感
爱国,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方志敏在狱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成为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不畏强暴、不甘屈服、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才没有在历次面临的严重危机中亡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其表现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只有领略爱国的伟大,从中学生会感到最美好的精神享受,更是心灵美的最高层次感,使学生的美好情感升华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三、优美的语言,碰撞出美感
优美的语言是初中历史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任务大多要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优美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新鲜有趣的导入,发人深思的提问,天衣无缝的衔接,动静交错的起伏,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是教学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历史教学最后的落脚点。在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教师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一步步诱导学生步入艺术化的殿堂。可选有代表性,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合着音乐吟诵。有准备地精编一些有趣的寓言神话故事讲给学生听,讲述中不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用美的语言来完善故事,看谁回答得最精彩。
四、挖掘道德内涵,陶冶情操美
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别林斯基也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 “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中国古代有许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明朝兵部尚书于谦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诸葛亮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岳飞强 调“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等等,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历史教科书中道德教育内容的深入挖掘,必定有利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总之,美是人们追求向往的动力、源泉,美的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和其他各项素质。相信以美为切入口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一定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历史教学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吉林省柳河县第三中学)
一、创造优美环境,滋润人的心灵
优美清新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初中学生很难体会。在他们眼里,只有原始的野蛮、贫穷、落后,遗址是乱草丛生的废墟,文物是灰色,无光彩的。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美的实际的意境可发掘。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把平时收集的古代文物遗址的彩图展示给学生,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工雕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光彩耀眼的银器气度不凡;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那紫里透红的铜器折射着韧气;那红砖金瓦的建筑神圣壮观。美的光环在这里闪烁,美的意境由此产生。教师还可将自己到古代遗址旅游参观时拍摄的彩色照片给学生观赏,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看看原始本色美,观察地理地势,体验生态环境自然美,动手敲敲打打感觉劳动创造美。学生从这拓开的广阔空间里,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学科浸透贯穿其中,能力得到培养。从课本外,学生看到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美丽的补品,学习环境有了五颜六色,多了花草树木、河流山谷,让学生有了赏心悦目的感觉,早已逝去的历史又充满了生气、活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阅读着教材,心灵接受着雨露的润泽,品尝着历史留下的美餐。在这样优美清新的环境下,实施教学是十分怡人的。
二、联系爱国,提升情感
爱国,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方志敏在狱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成为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不畏强暴、不甘屈服、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才没有在历次面临的严重危机中亡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其表现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只有领略爱国的伟大,从中学生会感到最美好的精神享受,更是心灵美的最高层次感,使学生的美好情感升华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三、优美的语言,碰撞出美感
优美的语言是初中历史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任务大多要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优美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新鲜有趣的导入,发人深思的提问,天衣无缝的衔接,动静交错的起伏,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是教学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历史教学最后的落脚点。在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教师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一步步诱导学生步入艺术化的殿堂。可选有代表性,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合着音乐吟诵。有准备地精编一些有趣的寓言神话故事讲给学生听,讲述中不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用美的语言来完善故事,看谁回答得最精彩。
四、挖掘道德内涵,陶冶情操美
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别林斯基也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 “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中国古代有许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明朝兵部尚书于谦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诸葛亮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岳飞强 调“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等等,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历史教科书中道德教育内容的深入挖掘,必定有利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总之,美是人们追求向往的动力、源泉,美的教育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和其他各项素质。相信以美为切入口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一定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历史教学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吉林省柳河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