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难学,难在初中与高中没有很好衔接;难在新课程的改版系统性理论性增强,内容增多而课时减少;难在相关学科改版不同步;难在很多老师不能与时俱进而在穿新鞋走老路,不作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高效上好每一节课;难在上网拷贝下载而不精选课后练习、章末练习和章末检测并做好中间的过渡——梯度强化;难在不适时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如我们学校原本是重理科的学校,可我们学校2010级文理科分班出现人数大反转(文科人数超过理科人数200多)后经过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科任老师等多管齐下欠学生回来读理科但收效甚微,最后还是文科人数超过理科人数100多人,这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于是将《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作为课题来抓,由此怎样帮助高一新生学好物理就成为我们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 高中物理难学的主要原因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发现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教材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
1.1 教材因素
(1)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或者要求定性和定量并举.
初中教材大纲只要求初步了解,较少涉及定量研究,描述上也不是要求很准确,只需要将物理知识放入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感受对照就可搞定.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或者要求定性和定量并举,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例如在“力与运动关系”这一问题上,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至于“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定量关系如何……”初中物理课本中没讲也不做任何要求,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
(2)知识结构化增强,内容增加而课时减少.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线索,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但课时大为减少,要求老师高效、精心组织上好每节课,可很多老师不能与时俱进“穿新鞋走老路”使得学生学得是懂非懂.
(3)学科间知识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物理计算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如高一物理上学期学习速度图象中用到的斜率概念在高一下学期才能学到,学习力的分解用到的三角函数也要到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材中才能学到;理解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用到极限的概念在高三才学;这种学科间横向联系的失调,加大了高一物理学习的难度.
(4)物理学科能力要求提高
在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科学的表达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1.2 心理因素
(1)思维方式不适应
初中物理在研究问题时,一般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实验得出结论,是以“直观形象化教学”为主,即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实验中引出物理概念和规律,认识过程基本上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初中学生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规律.而高中物理大量的教学要求主要是通过抽象思维来完成的,是通过逻辑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其中有些无法借助直观的演示实验直接得出结果,学习程序未必都遵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必要时从已有的物理概念出发,或从建立理想模型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规律.对这种抽象程度较高的思维方式,高一学生开始学习时很不习惯,自然会感到物理难学.
(2)学习方法不适应
由于高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教材知识间联系紧密,步步深入,因此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随着教材和教学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单纯的“听”,机械的“记”,死记硬背的“练”,是不能适应高一物理的学习的.多数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课外阅读及实验观察的习惯.到高中,有些学生仍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物理,有的不预习,不复习,不看书,下了课就做作业;还有的到外找题做,却不及时总结,时间花了不少,却收效甚微.因为初中物理课程对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并记忆的较多,推理、论证方面要求较少,而高中物理学习则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不仅要理解,还要能灵活应用.如果学生仅能背诵概念、定律,而不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也难以真正掌握.另外,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比较通俗,学生易看懂,易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较严谨,学生有时能够读通文字,甚至背诵,但并不代表已经理解其内涵,可见理解教材是一大难关.
(3)课前预习、课上听课积极参与、课后强化、章末复习和梯度强化才到章末检测或月考不对接.俗话说“跳一跳,桃李到”和“学有所用”,前面学的东西在课后练习、章末检测或月考中没有相关的、难度适中的题体现而者出得太难,学生几经努力还是得十几不到二十分,几次下来觉得学不好物理彻底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彻底放弃.
1.3 社会因素
家长和社会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学校将学生成绩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唯一指标,于是有些高一教师不根据学生实际,盲目地将教学内容加深加难,在初始阶段就要求学生一律达到高考水平违背教学规律,一口吃一个胖子,这种深、难、急的教学要求,严重阻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 帮助学生学习的策略
经过我们近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和取得的效果来看,新课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我们新时代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整体规划时时高效,注重每一个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俗话说“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造辉煌”.
首先:要树造班级灵魂,培养班级文化氛围,组建强有力的班集体,同时将班分成“Aa Bb Cc……”分组帮扶模式.这样有组织有规划的小组在平常上课便于小组学习讨论共同完成导学案,上实验课时便于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容易培养竞争意识:小组与小组竞争,组内成员竞争,组与组的领军人物间的竞争,强化领军人物对组内帮扶力度更大同时提升领军人物自身能力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看题,在以后见到同种类型的题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一目了然. 其次:制作导学案——上课一条龙
导学案分为六个板块:课前思考、课上关注、课堂练习课堂强化、章末复习、梯度强化和单元检测.六个板块环环相扣.
课前思考,让学生先思考课堂上要讲的重要问题将知识前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上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握重要知识点,搞清方向.
课上关注,将本节课要讲的重要内容给以指明,让学生知道哪些是重点,力求把这些知识点搞清楚.
课堂练习、让学生讲课前思考的问题弄清楚试着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强化,精选代表前面所讲知识点的好题,巩固强化前面所讲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把所讲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梯度强化,由于新课程的改版,系统性理论性增强,内容增多而课时减少,这就要求老师高效,我们经过两年的探索,发现要弱化一课一练,在章末复习和章末检测之间要做一个过渡——梯度强化.才能在后面的章末检测有所面熟正常发挥.[HJ1.3mm]
单元检测,必须精选代表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好题组卷,使学生从“题海”跳出来,题要结合新课标和课本重新编写,难度有梯度这样有助于检测学生对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把握,同时给老师正确的反馈,加强对学生难于弄清的知识点重复反复强化.
上面六个板块要统筹规划,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一个环节把握不好就可能全盘皆输.
再次:要求老师与时俱进,在要求学生有一碗水时要求老师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长源水,终身学习从横向和纵向剖析自己,从横向和纵向剖析教材,从横向和纵向剖析学生.对书本单元知识进行定位,对每一节课进行定位,精心组织课堂同时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和调整.
2.1 寻找初高中知识的连接点,填补空白点
(1)寻找初高中知识间的连接点
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其内容,知道初中阶段学生学过哪些知识.例如高中学习《物体的平衡》的连接点就是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知识,即在学习三力平衡问题时可应用力的等效方法——力的合成的知识将其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来处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2)填补数学知识的空白点
现行的高一数学必修教材与物理必修教材衔接明显不当,这样就导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及熟练程度跟不上物理的需要,形成知识应用的空白点,所以教师应对所需数学知识作必要的讲解.例如,在讲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时,要讲解极限概念等;在讲开普勒定律时要补充椭圆的知识;在讲力的分解和合成时,要讲解三角函数知识;在讲解图象直线的倾斜程度时要补充斜率的概念.
2.2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
(1)采用“梯度式”进程,降低知识台阶
所谓“梯度式”进程是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各阶段的教学要求所能达到的水平,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能一步求成.首先应打好基础,然后再滚动提高,使教学难点分散,后移,有利于降低教学的梯度.
(2)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这为学生进行物理思维、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2.3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逐步适应高中物理学习
教师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要让学生懂得高中的学习应处于主动状态,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勤思考、课后多分析、作业要独立的“四步法”,在每单元结束时要进行单元知识的整理、归纳、总结、应用的“四步法”.
重视知识的理解,逐步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引人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
2.4 重视学习信息反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进程
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并灵活调控,这是至关重要的,每做一次练习,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评,从学生练习中得到反馈信息.
总之,老师要合理组织和引导,把学生作为活的主体,对学习进行习惯养成,俗话说“先生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要学习,要终身学习,实时调整自己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所需,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式.
1 高中物理难学的主要原因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发现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教材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
1.1 教材因素
(1)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或者要求定性和定量并举.
初中教材大纲只要求初步了解,较少涉及定量研究,描述上也不是要求很准确,只需要将物理知识放入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感受对照就可搞定.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或者要求定性和定量并举,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例如在“力与运动关系”这一问题上,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至于“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定量关系如何……”初中物理课本中没讲也不做任何要求,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
(2)知识结构化增强,内容增加而课时减少.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线索,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但课时大为减少,要求老师高效、精心组织上好每节课,可很多老师不能与时俱进“穿新鞋走老路”使得学生学得是懂非懂.
(3)学科间知识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物理计算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如高一物理上学期学习速度图象中用到的斜率概念在高一下学期才能学到,学习力的分解用到的三角函数也要到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材中才能学到;理解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用到极限的概念在高三才学;这种学科间横向联系的失调,加大了高一物理学习的难度.
(4)物理学科能力要求提高
在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科学的表达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1.2 心理因素
(1)思维方式不适应
初中物理在研究问题时,一般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实验得出结论,是以“直观形象化教学”为主,即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实验中引出物理概念和规律,认识过程基本上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初中学生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规律.而高中物理大量的教学要求主要是通过抽象思维来完成的,是通过逻辑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其中有些无法借助直观的演示实验直接得出结果,学习程序未必都遵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必要时从已有的物理概念出发,或从建立理想模型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规律.对这种抽象程度较高的思维方式,高一学生开始学习时很不习惯,自然会感到物理难学.
(2)学习方法不适应
由于高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教材知识间联系紧密,步步深入,因此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随着教材和教学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单纯的“听”,机械的“记”,死记硬背的“练”,是不能适应高一物理的学习的.多数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课外阅读及实验观察的习惯.到高中,有些学生仍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物理,有的不预习,不复习,不看书,下了课就做作业;还有的到外找题做,却不及时总结,时间花了不少,却收效甚微.因为初中物理课程对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并记忆的较多,推理、论证方面要求较少,而高中物理学习则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不仅要理解,还要能灵活应用.如果学生仅能背诵概念、定律,而不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也难以真正掌握.另外,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比较通俗,学生易看懂,易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较严谨,学生有时能够读通文字,甚至背诵,但并不代表已经理解其内涵,可见理解教材是一大难关.
(3)课前预习、课上听课积极参与、课后强化、章末复习和梯度强化才到章末检测或月考不对接.俗话说“跳一跳,桃李到”和“学有所用”,前面学的东西在课后练习、章末检测或月考中没有相关的、难度适中的题体现而者出得太难,学生几经努力还是得十几不到二十分,几次下来觉得学不好物理彻底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彻底放弃.
1.3 社会因素
家长和社会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学校将学生成绩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唯一指标,于是有些高一教师不根据学生实际,盲目地将教学内容加深加难,在初始阶段就要求学生一律达到高考水平违背教学规律,一口吃一个胖子,这种深、难、急的教学要求,严重阻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 帮助学生学习的策略
经过我们近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和取得的效果来看,新课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我们新时代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整体规划时时高效,注重每一个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俗话说“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造辉煌”.
首先:要树造班级灵魂,培养班级文化氛围,组建强有力的班集体,同时将班分成“Aa Bb Cc……”分组帮扶模式.这样有组织有规划的小组在平常上课便于小组学习讨论共同完成导学案,上实验课时便于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容易培养竞争意识:小组与小组竞争,组内成员竞争,组与组的领军人物间的竞争,强化领军人物对组内帮扶力度更大同时提升领军人物自身能力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看题,在以后见到同种类型的题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一目了然. 其次:制作导学案——上课一条龙
导学案分为六个板块:课前思考、课上关注、课堂练习课堂强化、章末复习、梯度强化和单元检测.六个板块环环相扣.
课前思考,让学生先思考课堂上要讲的重要问题将知识前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上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握重要知识点,搞清方向.
课上关注,将本节课要讲的重要内容给以指明,让学生知道哪些是重点,力求把这些知识点搞清楚.
课堂练习、让学生讲课前思考的问题弄清楚试着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强化,精选代表前面所讲知识点的好题,巩固强化前面所讲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把所讲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梯度强化,由于新课程的改版,系统性理论性增强,内容增多而课时减少,这就要求老师高效,我们经过两年的探索,发现要弱化一课一练,在章末复习和章末检测之间要做一个过渡——梯度强化.才能在后面的章末检测有所面熟正常发挥.[HJ1.3mm]
单元检测,必须精选代表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好题组卷,使学生从“题海”跳出来,题要结合新课标和课本重新编写,难度有梯度这样有助于检测学生对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把握,同时给老师正确的反馈,加强对学生难于弄清的知识点重复反复强化.
上面六个板块要统筹规划,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一个环节把握不好就可能全盘皆输.
再次:要求老师与时俱进,在要求学生有一碗水时要求老师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长源水,终身学习从横向和纵向剖析自己,从横向和纵向剖析教材,从横向和纵向剖析学生.对书本单元知识进行定位,对每一节课进行定位,精心组织课堂同时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和调整.
2.1 寻找初高中知识的连接点,填补空白点
(1)寻找初高中知识间的连接点
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其内容,知道初中阶段学生学过哪些知识.例如高中学习《物体的平衡》的连接点就是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知识,即在学习三力平衡问题时可应用力的等效方法——力的合成的知识将其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来处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2)填补数学知识的空白点
现行的高一数学必修教材与物理必修教材衔接明显不当,这样就导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及熟练程度跟不上物理的需要,形成知识应用的空白点,所以教师应对所需数学知识作必要的讲解.例如,在讲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时,要讲解极限概念等;在讲开普勒定律时要补充椭圆的知识;在讲力的分解和合成时,要讲解三角函数知识;在讲解图象直线的倾斜程度时要补充斜率的概念.
2.2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
(1)采用“梯度式”进程,降低知识台阶
所谓“梯度式”进程是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各阶段的教学要求所能达到的水平,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能一步求成.首先应打好基础,然后再滚动提高,使教学难点分散,后移,有利于降低教学的梯度.
(2)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这为学生进行物理思维、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2.3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逐步适应高中物理学习
教师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要让学生懂得高中的学习应处于主动状态,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勤思考、课后多分析、作业要独立的“四步法”,在每单元结束时要进行单元知识的整理、归纳、总结、应用的“四步法”.
重视知识的理解,逐步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引人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
2.4 重视学习信息反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进程
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并灵活调控,这是至关重要的,每做一次练习,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评,从学生练习中得到反馈信息.
总之,老师要合理组织和引导,把学生作为活的主体,对学习进行习惯养成,俗话说“先生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要学习,要终身学习,实时调整自己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所需,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