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落实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由此可见,历史解释必须以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为基础,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连接点和呈现方式。落实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课堂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历史解释的任务有三:确定历史的事实、阐述历史事实的意义和解释历史事实的终极意义。在课堂上落实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能依据一定的史料、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重要的历史概念完成这三个层次的解释。历史逻辑思维的培养不可能通过让学生接收“既定的”史实和结论来完成,而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整个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是落实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笔者有幸到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研修学习,观摩了一节高二历史的一轮复习课——陈丽老师的《改变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下称《工业革命》),正是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历史讨论,而在课堂中充分落实历史解释素养的典范。
  一、选择合适的现实话题
  历史学科的最大价值在于关照现实,用历史的眼光考察现实,预测未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能只关注历史教材中的史实,而应该不断创新性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思维的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话题,与历史知识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话题与历史知识关联起来,让历史瞬间生动。在《工业革命》中,陈丽老师以2018年4月4日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导入课堂,带领学生共同思考为什么美国敢发动中美贸易战。接着,陈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简单地回顾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四个阶段,来回应美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世界强国,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到了“改变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的主题上来。在课堂的最后,陈老师再次回应话题,升华话题,使得已经不可改变的“死”历史一下子与现实有了联系,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了宏大的时空观,形成唯物史观,有助于历史解释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话题选择得当,能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敢于解释历史
  我们认为,历史解释指的是,基于史料与事实,遵循一定的原理、方法,通过逻辑推理,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的研究行为。历史解释的核心旨趣,在于建构意义,不在于接近历史真实。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解释历史,不是强求学生做出完美无瑕的答案,或是接近历史真相的解释,而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基于学生的时空观和所掌握的史料基础上,立足于自身思维角度做出的建构,代表学生个人的见解,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在陈丽老师的课堂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知识输出与观点的阐述。比如,在自主学习反馈活动中,陈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PAD(青岛二中已经全面铺开PAD教学)中提交一份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的项目。约5分钟后,全部小组提交完毕,老师邀请其中一组同学来解釋自己的答案,并指定一组同学来解答。学生能非常迅速地完成出题和答题的过程。
  学生自主地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项目,反映出他们基本能确定历史事实,完成了历史解释中第一个层面的任务。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史实支撑后,陈老师开始连续发出三个问题,并邀请同学们来解释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史实。从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角度,提出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公式:19世纪马克思提出:生产力=劳动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请学生选取一段历史史实加以说明。由高中生来解释历史学家的理论,具有较高的难度,很多学生都望而生畏。但陈老师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请代表作答。学生选定了“春秋战国时期”来说明公式,劳动力是农民,劳动工具是铁犁牛耕,劳动对象是私有的土地,对比前期有质的提升。因此,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样的解释让在场的老师都赞不绝口。只有鼓励学生敢于解释历史,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三、步步为营的设问
  以问题引导学生敢于解释历史,是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教师所设定的问题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既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本质特征、终极意义等本质内容,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地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做出较深刻而全面的解释。
  纵观陈老师的整节课,基本用三个问题来逐步深化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首先是提出疑难探究:从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角度,提出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公式:19世纪马克思提出:生产力=劳动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历史。在解决这一问题后,接着提出第二个共同探究的问题:20世纪,学者齐世荣提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管理)。
  请同学选择第一次或第二次工业革命来阐述观点。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1选定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来说明公式:技术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劳动力是从圈地运动中剩余出来的自由劳动力,劳动对象是商品,管理组织形式是工厂。学生2选定“第二次工业革命”来说明公式:科学与技术大大结合在一起,劳动力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劳动工具为电力和内燃机等,劳动对象是重化工业等,采用了垄断的组织方式。这一部分的探究,两位学生都自觉地运用刚学的历史知识来尝试解释历史,进一步理解了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发展的。
  最后,老师提出:21世纪,你设计的生产力公式是什么?让学生模仿马克思和历史学家齐世荣来设计21世纪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公式。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给出的答案非常丰富,而且能够简单地自圆其说。学生1认为在21世纪中,信息化、人才、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管理方式都是影响生产力发展重要因素,而环境污染和过渡开采资源却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充分考虑到当今社会发展的短板因素。学生2则侧重于国际合作和创新,这是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全球史观的宏大思维方法。
  最后,陈老师不忘回应话题,请学生来预测一下中美贸易战的走向。学生1:和解才是正道,才能获得共赢。学生2:美国被逼疯了,出此下策,从历史上看,他一定会后悔的。最后陈老师点评: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和谐发展,共同合作,才能顺应潮流,获得发展。最后的问题、回答、点拨共同升华了整节课,使课堂达到了关注现实、关注历史发展的终极意义的高度。
  陈老师的课堂已经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完全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兴趣,以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得出结论来完成,更关注“你(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大胆运用知识来解释人类命运的发展,是真正关注学生的终身成长及内在综合素养的教学,最终完成了历史解释中第三个层次的任务:解释历史事实的终极意义,更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中教学中的设问是学生认识历史的脚手架,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培育核心素养的方法示范。教师围绕历史知识,选择与历史密切相关的现实话题,围绕话题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课堂中有效落实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克州.何成刚.康琪.历史解释:内涵、任务及方法.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1).
  [2]周云华.冯李军.从小组辩论到历史解释.中学教学参考,2017,3.
  [3]邹樱.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堂课教学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3).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是培养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科学高效的班级管理,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激励学生不断积极进取,培养出新时代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新时代的班级管理倡导精细化管理,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得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从而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小学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出发,对小学班主任角度的定位与转换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班级管理;角色定位;角色转换  班主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互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关键词】平等;和谐;氛围;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落实,要求小学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在数学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各种思想和精神观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道德传承的瑰宝。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思想和知识犹如一张白纸,各种的思想和文化都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融合在教科书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
读图能力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地理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作为地理第二语言——地图,它的作用在地理学习中是不可替代的。学会读图、析图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也是地理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我对读图能力的理解,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中经验的总结,谈谈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要点。  一、利用直观材料增强学生的感知  景观图、地
【摘要】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有利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地理学科之间的教育价值互补,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区域认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元素、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解读,并探讨地理课堂中传统文化元素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价值。  【关键词】中学地理;传统文化元素;地理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通过对《服装门店销售“九连环”》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采用教练式教学加强学生对导购礼仪和销售技巧的训练,力求每位学生都能达到专业要求,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利用微课教学,克服《服装门店销售“九连环”》课程在课堂教学上,没有真实销售情景和氛围的不足,出现了学生在演练各种销售话术的时候,总有读书或背书的感觉,说话语气很不自然的情况。我在销售现场拍摄各种销售情境下,现场使用各种恰当的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如学生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基础上,将这些特点相近的学生归结同一“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快地发展,以尽快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中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进行实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成功性原则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班里学生不同的特点,将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等,从有优
【摘 要】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因此,他们的素质不仅直接关系着他们自己的前途,也直接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从现在开始就要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充分的重视,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好最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较高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而其中最基础的是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关键
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大都感到头疼。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不多,知识尚浅,见识有限,且有些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只讲“炊”,不讲“米”,光讲如何开头呀,过渡呀,结尾等等,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找米下锅”,由于学生手中无素材,往往会产生无“米”可“炊”之感,咬破笔头也难以写出文章来。我认为只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积累,才能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当今信息社会,网络资源非常发达,网络已经深深渗入我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定理、定义、规律等的形成过程,知识在自然界、社会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都蕴含着大量的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情景,作为我们农村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要区别大城市初级中学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善于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自觉地锻炼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字】初中物理;合作;探究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