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古诗词文本细读指导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minn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细读是新批评开创的文学批评方法,主张对文本进行细部挖掘,探究其奥秘。学者孙绍振结合文本中心论的观点,提出了微观分析理论,认为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可以依靠想象力还原艺术形象,找到其中的差异性,从而促进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比较异同、互文阅读、内部替换等方法进行细部比较,尝试品味诗歌的意味。
  一、同中求异,拓宽思维
  为了让学生深入分析诗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相同特点的诗歌,将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寻找差异性的同时,学生也能拓展思维,提高分析能力。
  在学习《声声慢》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它和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醉花阴》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发现这两首词都反映了“愁”这个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同中求异,说说这两种“愁”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对比研究后发现,《醉花阴》的创作时间比《声声慢》更早,是作者前期作品,这首词呈现的是少妇的“离愁”,并非是真的“愁苦”,而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是《声声慢》却截然不同,随着金军不断南下,李清照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丈夫病死,她在困苦中创作了这首词。这里的“愁”是她艰辛生活的写照。“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愁”体现的是国破家亡的情感。学生在分析这两首诗歌之后发现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比较法有助于他们找到不同诗歌作品的个性特点。
  二、互文阅读,以旧促新
  互文阅读法也是比较阅读的重要方法。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形象和主题都已经被研究者讨论过,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可以唤醒这方面的知识,建立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学过的旧知识作为参考,还能起到以旧促新的效果。
  在学习《登高》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它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岳》等诗歌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发现“登高”这个主题是古人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创作主题,“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通过分析不同的“登高”主题类诗词登临的时间、地点、情感,学生可以发现,虽然主题相同,但是作者所展现的情感却五花八门。有的作品展现的是登高望远后内心的澎湃,体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造物神奇的感叹之情,《望岳》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但是有的诗歌展现的却是登高怀远,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之一,这类诗歌一般都创作于重阳节这个特定的时间点。《登高》一诗则有所不同,它展现的是内心无依无靠的情感,表达了宣泄之情,这首诗将内心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怀才不遇、老病缠身的悲哀之情。在互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被唤醒,开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阅读水平。
  互文阅读法将教材文本作为原点,将其他与之有相同主题的群文本融合进来,促使学生进行彼此勾连,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实现阅读效率最大化。这种方式能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内部替换,体验情感
  不少诗词作品都有“诗眼”,它们具有不可替代性,作者往往会在反复推敲之后选定词汇,因此才会更具有分析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内部替换的方法,寻找相近的词汇来替换这些词,并揣摩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如在学习《蜀相》一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分析“自”和“空”这两个关键词,尝试用其他词汇进行替代,分析在修改后诗歌的语义有何不同。有学生尝试将诗句改成:“映阶碧草皆春色,隔叶黄鹂全好音。”在分析后发现两句诗句虽然在语义上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在情感表达方面却有所不同。原来的诗句体现了作者的惋惜之情,春草虽然碧绿,黄鹂鸟的歌声虽然好听,但是由于心中想到了国家中兴的问题,所以根本就没有心情欣赏,因而产生惆怅的心情。通过“自”和“空”这两个词的相互对应,很好地展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这使得诸葛亮的形象更加完美。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一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先”“长”等词汇,分析一下这些词的用法。在对比替换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诗歌深沉悲凉的意境,体会作者抑郁深沉的创作风格。
  孙绍振先生提出,要让学生在比较中发挥想象能力,将诗歌的原生状态还原出来。内部替换的方法能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清晰看到艺术形象的原生状态,进而促使他们理解作品的奥妙。
  学者张志公提出,如果比较更恰当,将促使学生理解更清楚、掌握更牢固。在进行诗词细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有启发性的比较点,且比较点要准确、深刻、灵活,这样才能促进他們进行比较阅读。标题、题材、意象、意境、表达技巧、创作风格等都可以用来比较,多姿多彩的比较方式能让学生领略诗歌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226300)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认知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并和文本产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逐步探索文本的内在意蕴,走入文本之中,更要在阅读之后跳出文本的框架,进而思索更为深刻的问题。因此,高效的阅读课堂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由“出”“入”文本的过程。  一、精彩导课,走入文本  导课的方法有很多种,或用问题引发思考,导入文本;或用精彩的视频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文本;也可以采用
《窦娥冤》以其横祸加身的无辜、申告无门的绝望、黑白颠倒的惊悚,展示了善良与邪恶、刚强与软弱、抗争与屈从的激烈较量,撼人心魄,发人深省。作品以“冤”和“债”组成明暗两条线索,有机串联故事情节,强化了对人物命运的探究和思考,增强了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一明一暗,交错并行的两条线索,极大提升了故事的凝练度和震撼力。  《窦娥冤》的明线比较清晰,以“冤”展开:楔子为“苦命女含冤卖蔡家,无奈父负屈应京试”;第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细节教学”,无论是诚挚的情感还是悠远的意境,往往都是通过细节才能够得以显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好地抓住这些“细节”组织教学,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细节,从细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意蕴及内涵进行更深刻的感知与理解,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  一、景色描写的细节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值得学生反复领会推敲,教学过程
高中语文和小学、初中语文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不仅注重基本知识的教学,而且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人们对中国上千年来传统文化的价值虽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都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学生的成长和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如今,高中生普遍缺失人文素养,而其心智逐渐成熟,如果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也是语文高考应试的重点,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涵盖了审题、构思、行文、评改、提升等诸多环节,各个环节之间连贯
李白、杜甫、李清照和辛弃疾等大诗人、大词人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他们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词章,然而也有不少诗人词人只因为其诗其词中有一联或者一句令人叫绝,就让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比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的钱起,“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宫词二首(其一)》)的张祜,“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的贾岛,“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常
1引言从2002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为加强对灯具安全性的控制,严把出口质量关,参照小家电型式试验监管模式,要求对出口灯具依据国际标准IEC60598进行产品型式试验.浙江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