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坝的理想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j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位于重庆武隆的仙女山都是无数人青睐的旅游胜地,无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景观天生三桥,还是有着“东方瑞士”美誉的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都让人心驰神往。而现在,人们来到仙女山,又多了一个必去之地,那就是懒坝——2019年,随着第一届“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的开幕,懒坝迅速进入大众视线,成为大西南地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山水环绕的懒坝位于仙女山南麓,北靠连绵3公里的雄伟的“和尚崖”,南有乌江水蜿蜒淌过。山水美景带给懒坝的不仅仅是诗情画意,更有根植于这片土地的闲适气质——夏天的凉爽和冬日的雪意,早上的一碗素苕粉和夜里客栈的灯火,都是美好生活的一种;国内外慕名而来的游人,停下脚步,小住几日,洗去风尘。
  和国内其他度假区不同的是,懒坝不仅为人们呈现了一种隐逸山水间的慢生活,更令人惊叹的是:它将本不属于山野的世界顶级艺术作品,突破性地融入其间,将这里的生活演绎成了一场宏大的艺术:中国唯一的《心跳博物馆》;入圍英国LDA照明设计大奖的壁画《大地从天而降》;被评为“2019全球20佳文化建筑”和提名“2020年度最佳文化建筑”的懒坝美术馆……设计者完成的这一切,目的是要使人们住进艺术并和艺术生活在一起。
  现在,设计者的目的达到了。

从竹音剧院到月球博物馆


  懒坝送给生活的第一层解读,关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在懒坝的“大地艺术花园”东南端,有一座上了年岁的土木结构老屋,粗粝的黄泥墙体和斑驳的双坡屋顶,挂满了岁月的痕迹,细细数来,它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了50余年。当你循着屋内传出的叮当声,撩开布帘,步入其间,眼前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扑闪翅膀的竹蜻蜓、随风而动的小风车、恣意摇摆的细花穗等100多件竹制乐器,以声音为介质,在光影交错间展示着乡村生活的质朴、海底世界的深邃、山林之间的野趣等多主题场景……这就是日本艺术家松本秋则的作品《竹音剧院》。
  在松本秋则看来,作为一种更为开放、包容的艺术形态,大地艺术需要与当地居民以及他们的生活场域发生关系,并产生情感交流。因此,在创作《竹音剧院》时,他并未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而是将老屋原有的粗朴风貌,以及原房主留下的部分生活痕迹保留下来,这便为《竹音剧院》定下基调——它展示的不仅是艺术化的生活,更是懒坝人的寻常岁月。
  创作期间,松本秋则邀请重庆的竹编匠人参与其中:剧院内的“声音物件”全由他本人和武隆竹编匠人、原住民共同完成;庭院里的竹编作品,则邀请著名竹编艺人罗昌柱、罗定位加入,他们在松本先生的构思基础上,创造出了独属于武隆的星星状竹穹顶、海浪形竹栅栏。这样多人联动的创作过程,不仅让艺术家与当地文化碰撞出了无限的可能性,更为参与其中的当地人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人与土地间的情感也由此慢慢升温。
2019年,日本艺术家浅井裕介来到懒坝,将19种色彩各异的武隆泥土,经晒干、碾碎等步骤,配制成各色颜料,并在穹顶建筑——苔藓馆的内壁之上,绘出巨幅壁画作品《大地从天而降》。
左頁图及本页上图均为英国著名的装置艺术家卢克·杰拉姆的作品《月球博物馆》;本页下图为由C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懒坝美术馆外景。

  《月球博物馆》的作者是英国著名装置艺术家卢克·杰拉姆。儿时的卢克,总喜欢透过望远镜去探索夜空和月亮。但由于人类从地球上只能远观月球的一面,成年后的卢克便萌生了创造月球装置的想法。懒坝的《月球博物馆》位于净心寺偏殿之中,是卢克在全球创作出的5个月球作品中的第三个,直径宽达7米,完全按照美国宇航局拍摄的月球图像,以1:50万厘米的比例原样制作。
  事实上,《月球博物馆》并不单单为了让人们近距离观看月球,其间也暗喻着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以及对未知的探索。放眼世界,无论是中国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还是希腊神话中的月神“塞勒涅”,都体现着人类的“拜月思想”;随着科技发展,从1969年阿姆斯特朗首次踏上月球起,探月飞船及卫星接二连三地飞赴这颗星球,人类对月球也多了科学认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月球博物馆》既体现了人类的逐月情怀,同时又借由科学数据,客观严谨地还原了月球的真实面貌。

爱的小径和懒坝美术馆


  懒坝大地艺术的本质,是对原有自然景观及天然素材进行二度创作,从而使人们重新注意、接近、讨论、思考大自然。丹麦艺术家托马斯·丹博的作品《爱的小径》,立足于环保命题,是懒坝各大艺术作品中最能凸显这一本质的代表。
  托马斯出生于“安徒生故乡”丹麦欧登塞,或许是因为从小深受童话故事的熏陶,所以他在创作时,喜欢为作品披上一层天真烂漫的童话滤镜。《爱的小径》由2个高约10米的巨人木雕,以及1个用石头和钢铁做成的巨石怪组成,它们分别散落在大地艺术花园东侧的树林间,看起来造型夸张、童趣满满。
  这组作品延续了托马斯一贯的创作思路:用作品讲故事。《爱的小径》的主角是一对恋人,它们原本幸福地生活在懒坝的密林间,后来却因“森林破坏者”巨石怪的出现而被迫分隔两地。乍一看,这是个略带悲情色彩的故事,但事实上恋人的分开并非结局——托马斯在恋人之间,用当地河流中的天然石块铺设了多条“爱的小径”,人们可行走其间,帮两人传递爱意,于是这个故事便拥有了开放式的结局。
  作为一件饱含深意的艺术作品,《爱的小径》不仅是在讲述童话故事,也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故事中的恋人象征着自然万物,巨石怪则指代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人们穿行小径的过程,也可被视为亲近自然、回归本真的过程。除此之外,这件作品的原料均取自于当地废弃木材,恰好传达了托马斯“可再生、可循环”的环保理念,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之所以想把垃圾废材做成很好看的艺术品,是希望能给人们证明垃圾废料也可以做成美丽的东西,也可以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如何与自然融合,是值得每位大地艺术家深思的命题。托马斯着眼环保,采用了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创作方式,颇具野趣;而懒坝美术馆的设计团队所探讨的艺术命题更为隐晦,他们选择了消除边界、打破隔阂的设计思路,将建筑嵌入自然,使得建筑体、艺术品、大自然以及来访者在同一场景中共存。   懒坝美术馆选址于一个微微耸起的山丘之上,为了使来访者在各个坡度都能拥有完美的视觉体验,建筑师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美术馆一层设计了4个功能各异且相互独立的块体建筑,它们轻轻托起了楼上的椭圆环形主展厅,在利用山势消解首层体量感的同时,也为来访者带来了多角度的视觉体验:从坡底仰视,或是立于懒坝北侧的观景平台向下俯瞰,眼前的美术馆都像是漂浮在自然中的“光环”。
  顺着“光环”的指引,走近细看,可发现被4个独立块体建筑分隔出的半开放空间,模糊了美术馆与大自然的界限:作为进、出中心庭院的主要通道,它能为来访者带去穿梭于自然间的美妙体验;当来访者置身于庭院中,这些半开放空间又变身为大型“取景框”,有效地将建筑景观及自然风光框入同一场景,使美术馆与大自然互为彼此的延伸风景。位于二层的椭圆环形主展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厅内设有大片的玻璃幕墙,来访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可透过玻璃全方位地感受山地景观。

中国第一座心跳博物馆


  和懒坝人生活在一起的所有艺术作品中,最有意思和最有趣的,应该是《心跳博物馆》。这是法国当代最杰出的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的作品,占地约260平方米,目前收集有4000余人的心跳声,包括了徐峥、梁家辉、吴刚等众多明星。
  在波尔坦斯基的艺术生涯中,记忆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将心跳声作为承载记忆的创作媒介,始于波尔坦斯基对死亡的恐惧,却也是他长达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最浪漫的艺术尝试。波尔坦斯基认为,每个人都终将消失,而保存心跳,是对生命的纪念,也是自己抵抗遗忘的方式。由于感受到了心跳和生命之间的象征性联结,自2005年起,波尔坦斯基在全球开展《心之档案》项目,并立下一个乌托邦式的目标——收集世界各地的心跳声,选址于日本丰岛的全世界第一座《心跳档案馆》随之应运而生。
  14年后,波尔坦斯基带着《心之档案》项目来到重庆的懒坝,创造出全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心跳博物馆》。为了更深刻地表达“心跳”这一主题,设计者把博物馆隐于山腰中段,并将山体类比为人体,也就是说,博物馆即为懒坝之心,若想抵达,人们须带着自己蓬勃的心跳声,穿过血管般的弯曲小径才能前往。在博物馆内,人们可以录下自己的心跳,为生命“拍照”,也可以搜索亲友的心跳纪录,或进入大型装置“心室”,在黑暗空间内感受心跳声有节律地回响震动……
  回到波尔坦斯基的艺术视角来看《心跳博物馆》。作为记忆的一部分,心跳比照片、衣物、墓碑等事物更富有生命力,那“砰砰砰”的声音仿佛为聆听者与拥有者建立起了无形胜有形的连接——聆听声音,也是感受生命,《心跳博物馆》正是这样一座保存个体情感与记忆的“生命庙宇”。
  有意思的是,懒坝《心跳博物馆》收集的第一声心跳,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候,《心跳博物馆》刚刚建设完毕,一位建筑工人却在工作中摔断了腿,懒坝的董事长陈勇先生和波尔坦斯基商议后,决定将这个建筑工人的心跳第一个录入进去,因为那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但他却认真地为懒坝和艺术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雅砻江是金沙江最大的支流,也是国内最典型的高山峡谷型河流,一千五百多公里的奔腾,落差三千多米,惊涛骇浪、奔流飞溅,从未停歇。有水的地方便有人居,即便天险如雅砻江,仍旧在深闺之处孕育了外人难以企及的原始村落和风景,譬如上图卡瓦老热雪山下的大盖乡  令人望而生畏的雅砻江大峡谷,似乎是不宜人居的封闭之地,然而,古称“瞻对”今称“新龙”的一座县城,就坐落在险恶的雅砻江大峡谷中段,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苌(cháng)字的含义很简单,在《新华字典》中仅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种植物,二是指一种姓氏。苌姓并不常见,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未列入《百家姓》前500位。河南荥阳苌家拳研究会会长苌松华曾这样介绍自己的姓氏:“‘苌’是很少见的姓氏,我们出去自我介绍都得专门说清楚,‘我姓苌,草字头下面一个长短的长’……”  虽然苌姓稀有,但起源古老,相传其源自姬姓,属于以先祖名称为氏。据史籍《左传·昭公十七年》记
民国时期,在湖南长沙一个叫“子弹库”的地方,出土过一张战国帛书。1973年,考古专家再次发掘该地,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楚墓。  考古专家根据墓穴中一块厚厚的木椁板确定,这是一位贵族的墓穴,理应有价值连城的随葬品,然而开棺之后,却只找到一些木俑和漆器。最后,在椁板与隔板之间的夹层中,专家终于发现了宝藏:一张帛画。  帛,是指丝织物;帛画,是指在丝绸上面作的画。这幅出土的帛画,便是著名的“人物御龙帛画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出土于黑舍里氏墓中,它烧造于成化年间,以其所呈现的成化斗彩的高超工艺,和独具特色的创新纹饰,成为成化御窑的代表作之一。  明清两朝的瓷器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万历野获编》中记载“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清澹雅逸的成化瓷器,以斗彩瓷最负盛名,乃至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都在乐此不疲地仿制成化斗彩瓷。  斗彩是一种瓷器彩绘的工艺,由
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在古代,“天府”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战国后期,秦国的李冰及其子二郎在蜀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为成都平原带来了富庶。如今,“天府之国”一词被专门用以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富饶的土地带来了众多的食材,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像是一个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将食材变成了一道道珍馐美馔,成就了成都令人魂牵梦绕的美食。美食之于成都,不仅是一道闪亮的招牌,更是一副涵盖
敦煌铁路北段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得益于祁连山冰雪融水的滋润,河西走廊水草丰满、土地肥沃,是戈壁沙漠中人们赖以生存的富庶绿洲,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河西走廊西端更是连接西域与中国东部的重要门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战争、商贸、探险、交流与融合……为这片土地烙下了众多让人着迷的文化印记。空城计真实发生的地方唐僧收徒“孙悟空”  从敦煌铁路北起点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柳沟站出发,行驶约100公里,抵达
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时间,“良渚”这两个字迅速占据了各大新闻头条。在中国的考古史上,恐怕难有一个史前遗址,能获得大家如此之多的关注,那么这一次,良渚到底有何不同?  这次申遗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已有55处世界遗产,将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华5000年文明找到了有迹可循的科学证据,填补了东亚地区
表演者倒挂着用双脚夹住花杆,双手捧芦笙,一边吹奏一边向下滑行,并时不时抬头、扭动身躯,远观犹如一条游动的巨蛇,极具震撼力。  “砍火星节”上,巫师点燃火把,并扛着火把绕众人转圈,口中念念有词,转完9圈后,巫师割断围绕众人的五色线,然后再一刀砍断火把。  无论天晴下雨,新娘前往男方家时都要撑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当地人相信,红色油纸伞犹如一张符咒,能够保佑新娘一路上逢凶化吉。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迁
溪隐中餐厅三面临水,全景落地窗外就是涅地沼泽,水面映着植被的倒影,天鹅、鹈鹕、白鹭、苍鹰等鸟禽从跟前飞过,边品尝美食边欣赏湿地美景,实在享受。  杭州的西溪湿地风光尤美,夏季流萤成群,冬日白雪铺地。这片自然之地是杭州市区的净土。2019年,马云公益基金会捐赠1亿元人民币,用于西溪湿地的生态研究与保护,希望“将西溪湿地打造得像纽约中央公园一样”。  溪隐中餐厅,位于湿地的西南角,天然美景成了餐厅的风
摄/ Narciso Contreras  也门国内延续至今的内战冲突,让整个国家满目疮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使也门成为了阿拉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英国《独立报》于2018年发布了一项关于也门内战实际丧生人数的报道:也门内战造成的死亡总人数可能将近8万。但这在当时只是保守统计,实际人数可能远远不止8万,再加上战事一直持续到今天,谁都不敢想象到底有多少无辜民众因此而丧生。  物资和医疗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