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德国美食,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香肠酸菜猪肘子。
之前,我们写过为什么德国菜会被称为“欧洲的东北菜?”。现在看来,不光酸菜,香肠和猪肘子也挺东北的。
香肠之于德国人,就像意大利面之于意大利人。作为全世界最爱吃猪肉的民族,德国人能把猪肉的每一部分都做成香肠,据统计,德式香肠有1 500多种,每个城市都出产好几种配方独特的香肠。
为什么德国人如此钟爱吃香肠?吃德餐时,有哪些德式香肠值得品尝?
香肠是怎么来的?
香肠的历史,离不开猪肉。猪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在没有冰箱的年代,鲜肉保存困难。为了延长肉类的保存时间,人们用风干、腌制的方式来处理肉,这就是肉制品的雏形。
把吃不完的肉、内脏剁碎,灌入猪肠风干贮存起来,就是香肠了。各古代文明先后都制作出了香肠食品,据说在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美尔人就把吃不完的肉碎、猪下水、血块中拌入香料,灌入猪肠中保存风干。欧洲香肠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的高卢地区(今法国及比利时一带),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荷马把心事重重的奥德修斯比喻成“一条翻烤的大香肠。”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征服高卢后,将香肠传到欧洲其他地区,成为欧洲的主要肉食,随着文艺复兴后的地理大发现,香肠推广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香肠每到一处,都会根据当地的土产、气候条件甚至是生活习惯加入不同的元素,由此形成了一种美食传统,德国是典型代表。但现代香肠与古人食用的香肠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无非都是以牛、羊、猪、鱼肉,以及动物内脏或是凝固的血块为主要原料,剁碎后加入各种香料、蔬菜或者奶酪等,再挤入天然肠衣或者人工合成的肠衣中。
至于德国人为什么如此爱吃香肠,原因可能是自古罗马时代,德国人的祖先就是多肉食,由于人口密度、生产技术等原因,多年来德国一直选择将猪的不同部分加工成标准化的香肠,形成了美食传统。而每一个德国孩子从小三餐都可能与香肠为伴,童年时期形成的味蕾记忆又将影响一生。据说在德国的一个传统就是只要顾客带着小孩来肉铺买肉,孩子都会免费得到一段小香肠,往往就是,肉铺的人一看顾客带孩子,第一句话就问孩子,“要来段香肠吗?”而不是问带孩子的父母“要买什么?”
德式香肠有哪些种类?
香肠的门类非常丰富。从小食摊上的烤肠,热狗里的泥肠,到粤广两地屋檐上挂着的腊肠,再到披萨上的salami,都可以称之为香肠。
而欧洲香肠口味最多的国家,非德国莫属。二战时,德军士兵日常食谱中除了面包,就是香肠。军队里有专门的屠宰排,屠宰排配备了用于吊装牲畜的车辆和个人屠宰工具,猪肉大锅,灌肠机等制作香肠的相关工具,另外还有装备有熏制设备的卡车,以及冷冻储藏肉类所用的冷柜车。
按照烹饪方式,香肠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生香肠(Rohwurst),使用生肉灌制的香肠,通常要冷藏保存。如“Salami”和用于涂抹面包的“茶肠”(Teewurst)
熟香肠(Kochwurst):使用煮熟的肉类或动物内脏制成的香肠。比如 “血肠”(Blutwurst)。
烫或煮得半熟的香肠(Brühwurst),使用肉碎(猪,牛,鸡),培根与调味料,加上添加剂做成,部分会经过烟熏,它和生肠的区别在于,后者未经过加热促进凝固的程序。比如“法兰克福香肠”(Frankfurter sausages)和“巴伐利亚白肠”(Munchener Weiswurst)。
Bratwurst,其他無法分类的香肠,因为多用碳烤或油煎的方式烹调,有时也被称为“烤肠”。比如“纽伦堡肠”(Nürnberger Rostbratwurst)和“图灵根肠”(Thüringer Rostbratwurst)。
下面介绍几种知名度最广的香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