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考试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及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考试改革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
“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还没有的世界”,这句名言揭示了工程的本质在于应用、实践和创新。具备工程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工程技术人才最基本的素质。目前,工科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在于高校工科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引导。工科专业课以知识指向性的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必然引导学生关注工科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工程能力的形成,必然造成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需求的脱节。因此,高校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行考试体制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局限性
1.考试功能认知错误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难度增大。
通过高校的课程学习,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能力;(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现行的考试体制下,由于对考试功能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大多情况下只注重考试的评价功能,忽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和“塑造”功能,因此,考试只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检测涉及较少,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想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肯定是十分困难的。
2.考试内容教材化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考试内容教材化,课堂上讲授什么考试就考什么,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无法考查,实际能力和水平难以准确反映出来。导致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搞突击,背笔记,甚至投机作弊。学生习惯于接受和承认已有的知识结论,缺少了探索新知识的意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3.考试形式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高校现行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一般来讲,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这种单一、缺乏弹性的考试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单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且使其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
4.考试评价体系单一化不能科学地、公正地评价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评定方式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成绩的评定方式决定了教与学的取向,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成绩包括三个部分:试卷成绩、平时成绩和考勤成绩。这种评定方法造成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且对老师盲目依赖,不能积极主动地探讨和钻研相关的科学问题,同时,过分强调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工科专业课考试应积极应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通过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在评价和引导学生学习方面的积极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自觉改进学习方式,缩短学生学习与社会对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实际需求的距离,将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培养为社会认同度较高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为培养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
创新是引领社会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直接因素。高等学校首先必须认识到传统应试教育的落后,教育思想及观念存在的弊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就是要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落后教育思想及观念。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提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形式,形成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2.考试内容改革应突出基础性、原理性、创新性。
考试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考试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基础性、原理性、创新性。首先应改变传统的重书本知识考查、轻能力培养;重记忆考查、轻创新能力培养的考试模式,在考试中加大能力考核的比例。教师可以指定参考书目,鼓励学生查阅本学科最新动态,并把这部分内容列入考试范围。这种具有实践性特点的、超越课堂和教材的开放性的考试内容,是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训练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3.考试方式和形式改革应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
考试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考试形式上可以采取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能力考查等相结合的多种考试形式。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开卷,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考试方式。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考核形式,可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4.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应该合理动态确定评分原则。
成绩的评定内容除了试卷成绩、平时成绩和考勤成绩外,还可以增加知识拓展,实践能力测试的考核成绩。比如,鼓励学生自学相关科目,查阅本学科最新动态,上网浏览中英文专业文献,并检查学生笔记、心得体会、总结等,可以特设此项成绩。实践环节的考核可从论文质量、调试情况、做的实物情况和答辩情况等方面进行。其中答辩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答辩更能够了解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检查出学生的任务是否为独立思考完成,以及学生对题目思考的深度。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开阔思路,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发挥学生的潜能。其次,必须继续深化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同时不断借鉴国内外高校考试改革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以培养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和促进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科学考试制度。
参考文献:
[1]包耳,苏珊,雷乃清,颜丙生.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5.
[2]高娃,杜元虎,于新.高校考試制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
[3]薛素铎,兰劲华.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关键词: 考试改革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
“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还没有的世界”,这句名言揭示了工程的本质在于应用、实践和创新。具备工程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工程技术人才最基本的素质。目前,工科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在于高校工科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引导。工科专业课以知识指向性的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必然引导学生关注工科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工程能力的形成,必然造成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需求的脱节。因此,高校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行考试体制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局限性
1.考试功能认知错误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难度增大。
通过高校的课程学习,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能力;(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现行的考试体制下,由于对考试功能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大多情况下只注重考试的评价功能,忽略了考试的“导向”功能和“塑造”功能,因此,考试只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检测涉及较少,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想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肯定是十分困难的。
2.考试内容教材化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考试内容教材化,课堂上讲授什么考试就考什么,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无法考查,实际能力和水平难以准确反映出来。导致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搞突击,背笔记,甚至投机作弊。学生习惯于接受和承认已有的知识结论,缺少了探索新知识的意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3.考试形式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高校现行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一般来讲,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这种单一、缺乏弹性的考试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单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且使其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
4.考试评价体系单一化不能科学地、公正地评价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评定方式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成绩的评定方式决定了教与学的取向,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成绩包括三个部分:试卷成绩、平时成绩和考勤成绩。这种评定方法造成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且对老师盲目依赖,不能积极主动地探讨和钻研相关的科学问题,同时,过分强调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工科专业课考试应积极应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通过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在评价和引导学生学习方面的积极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自觉改进学习方式,缩短学生学习与社会对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实际需求的距离,将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培养为社会认同度较高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为培养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
创新是引领社会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直接因素。高等学校首先必须认识到传统应试教育的落后,教育思想及观念存在的弊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就是要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落后教育思想及观念。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提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形式,形成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2.考试内容改革应突出基础性、原理性、创新性。
考试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考试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基础性、原理性、创新性。首先应改变传统的重书本知识考查、轻能力培养;重记忆考查、轻创新能力培养的考试模式,在考试中加大能力考核的比例。教师可以指定参考书目,鼓励学生查阅本学科最新动态,并把这部分内容列入考试范围。这种具有实践性特点的、超越课堂和教材的开放性的考试内容,是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训练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3.考试方式和形式改革应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
考试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考试形式上可以采取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能力考查等相结合的多种考试形式。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开卷,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考试方式。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考核形式,可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4.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应该合理动态确定评分原则。
成绩的评定内容除了试卷成绩、平时成绩和考勤成绩外,还可以增加知识拓展,实践能力测试的考核成绩。比如,鼓励学生自学相关科目,查阅本学科最新动态,上网浏览中英文专业文献,并检查学生笔记、心得体会、总结等,可以特设此项成绩。实践环节的考核可从论文质量、调试情况、做的实物情况和答辩情况等方面进行。其中答辩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答辩更能够了解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检查出学生的任务是否为独立思考完成,以及学生对题目思考的深度。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开阔思路,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发挥学生的潜能。其次,必须继续深化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同时不断借鉴国内外高校考试改革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以培养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和促进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科学考试制度。
参考文献:
[1]包耳,苏珊,雷乃清,颜丙生.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5.
[2]高娃,杜元虎,于新.高校考試制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
[3]薛素铎,兰劲华.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