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国家正式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九年了。这九年是我们教育思想转变的洗脑过程,是一个学习、摸索、实践、转变的过程。九年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获得了不少的收获,我们的教学也越来越趋向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本人就在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赏识方面的转变谈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一、课改前赏识优生,忽视大多数学生
课改前,我们的教学主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也偏重于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及学生获得的运动成绩的评价,评价的指标主要就是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成绩和上课纪律。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评价,忽视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如在跳高教学时,主要是看学生跳高动作和高度,对于优生进行表扬,对差生则比较多地指责和批评“你太笨了,起跳脚过杆后要内旋,这样的动作都不会做……”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中等以上学生的技能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后进生,由于害怕老师的批评指责造成心理恐惧,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他们讨厌体育课,而优等生则由于长期受到表扬,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并且容易造成害怕挫折的心理,影响后续学习。这种评价显然只有对优生的赏识,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这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难以吻合。
二、课改初期,评价的泛化和盲目赏识
新课改实施之初,我们积极响应号召,但是那时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让每一位学生受益,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能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就是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体育教学不要过分追求技能教学,只要学生在动、在玩就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赏识学生就是表扬学生,不能有批评和责罚。于是和许多体育教师一样,我也以为淡化技能教学就是不关注技能教学,而片面地重视学生体育参与方面的评价(即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来进行评价)。这一时期,我们自己也迷失了方向,由于课堂教学不太注重技能技巧的学习,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表扬和赞赏,就是明知学生错了也会言不由衷地说“你是好样的……”。整个课堂流于“你真棒”“你真勇敢”这样简单的评价之中。课堂评价也被泛化成“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好样的”这样简单的评价语言。然而这样的赏识刚开始在低年级教学中还行,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慢慢地也变滥了,学生习以为常了,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在高年级的教学中,一开始就卡壳了,他们认为老师的评价语太弱智了,引来一阵阵哄笑,更有一些调皮的学生调侃地对我说“老师,您真棒”等喝倒彩的现象。赏识学生这是一种被世界公认的最好的教育,为什么到了我们这里会出现这种现象?显然,这种没有实质性的泛化了的赏识,不是学生们所需要的赏识。
三、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多元赏识让课堂焕彩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对体育课程性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体育教学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教学上也有了较大的改进,有效教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是评价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获得广大老师的重视,“评价要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评价的参与性,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引选拔功能”。“重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对学习态度的评价,使学生能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学习、反思,最后认为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个体差异,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赞赏学生,让评价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使他们能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我关注每一个教学细节,从情意、技能、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作出适时的评价,用一个赞赏的眼神、高高翘起的大拇指,使心与心相通,让他们都得到一种被认可的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如:“李明同学练得多认真呀”;“王小梦同学跳得多远呀,要是起跳时摆动腿抬高一些,他会跳得更远的”;“他过杆时要是摆动腿能积极下压,一定可以跳过去的?你们相信吗?”这样赏识他们的优点又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下一次的尝试,让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中不断进步,在和谐氛围中向更高层次发展。就是错了,也让他们知道自已还是有希望的,让他们懂得只要努力自己会获得成功的。
在课堂教学中,从多层面、多角度去赏识学生,一定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如此必然会让赏识在教学中焕发光辉异彩。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在那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地方,还突出表现为另一种行为,赞赏学生的观点,赞赏学生的感情,赞赏学生的个性。”
一、课改前赏识优生,忽视大多数学生
课改前,我们的教学主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也偏重于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及学生获得的运动成绩的评价,评价的指标主要就是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成绩和上课纪律。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评价,忽视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如在跳高教学时,主要是看学生跳高动作和高度,对于优生进行表扬,对差生则比较多地指责和批评“你太笨了,起跳脚过杆后要内旋,这样的动作都不会做……”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中等以上学生的技能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后进生,由于害怕老师的批评指责造成心理恐惧,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他们讨厌体育课,而优等生则由于长期受到表扬,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并且容易造成害怕挫折的心理,影响后续学习。这种评价显然只有对优生的赏识,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这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难以吻合。
二、课改初期,评价的泛化和盲目赏识
新课改实施之初,我们积极响应号召,但是那时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让每一位学生受益,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能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就是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体育教学不要过分追求技能教学,只要学生在动、在玩就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赏识学生就是表扬学生,不能有批评和责罚。于是和许多体育教师一样,我也以为淡化技能教学就是不关注技能教学,而片面地重视学生体育参与方面的评价(即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来进行评价)。这一时期,我们自己也迷失了方向,由于课堂教学不太注重技能技巧的学习,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表扬和赞赏,就是明知学生错了也会言不由衷地说“你是好样的……”。整个课堂流于“你真棒”“你真勇敢”这样简单的评价之中。课堂评价也被泛化成“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好样的”这样简单的评价语言。然而这样的赏识刚开始在低年级教学中还行,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慢慢地也变滥了,学生习以为常了,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在高年级的教学中,一开始就卡壳了,他们认为老师的评价语太弱智了,引来一阵阵哄笑,更有一些调皮的学生调侃地对我说“老师,您真棒”等喝倒彩的现象。赏识学生这是一种被世界公认的最好的教育,为什么到了我们这里会出现这种现象?显然,这种没有实质性的泛化了的赏识,不是学生们所需要的赏识。
三、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多元赏识让课堂焕彩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对体育课程性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体育教学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教学上也有了较大的改进,有效教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是评价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获得广大老师的重视,“评价要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评价的参与性,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引选拔功能”。“重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对学习态度的评价,使学生能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学习、反思,最后认为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个体差异,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赞赏学生,让评价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使他们能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我关注每一个教学细节,从情意、技能、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作出适时的评价,用一个赞赏的眼神、高高翘起的大拇指,使心与心相通,让他们都得到一种被认可的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如:“李明同学练得多认真呀”;“王小梦同学跳得多远呀,要是起跳时摆动腿抬高一些,他会跳得更远的”;“他过杆时要是摆动腿能积极下压,一定可以跳过去的?你们相信吗?”这样赏识他们的优点又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下一次的尝试,让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中不断进步,在和谐氛围中向更高层次发展。就是错了,也让他们知道自已还是有希望的,让他们懂得只要努力自己会获得成功的。
在课堂教学中,从多层面、多角度去赏识学生,一定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如此必然会让赏识在教学中焕发光辉异彩。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在那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地方,还突出表现为另一种行为,赞赏学生的观点,赞赏学生的感情,赞赏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