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目前很多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语文教学事倍功半的现象十分突出。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精心组织,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
  一、以精心的开讲激发兴趣
  俗话说:“一出戏要有紧锣密鼓的开场。”一个引人入胜、精心设计的导入,就如下棋高手第一招就在为全局的胜利奠定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精心的开讲能在极短时间内稳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与课文相应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语文课本里的作者大多是名家,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课文,既顺理成章,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介绍作者或课文背景时,可适当穿插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古典诗词名句,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采取谜语导入、画面导入、音乐导入等方法,力求获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以精彩的口语激发兴趣
  教学口语是教师教学中最基本、最广泛的表达工具,它是经过转化的书面语和经过优化的口语的结合,既有书面语准确、精确、严密等特点,又具有口语通俗和流畅的特点。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水平不仅决定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生动的教学口语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艰涩的道理形象化,把枯燥的知识有趣化,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语文教学更应当讲究语言艺术,教师要当好导游,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一次愉快开心的旅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语文的精彩魅力,教师有必要穿插精美的解说。这些精彩的解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美、欣赏语言美、享受语言美、创造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验学习乐趣。如在讲授《守财奴》一文时,教师分析葛朗台在生命垂危时仍坐在密室前守着财宝这一情节时,用“仍坚守在工作岗位”这一诙谐的语言形容,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笑声中更真切地认识葛朗台守财奴的鲜明形象性格。
  三、以优美的教态激发兴趣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运用教态美激发学生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方面,能使抽象的语文概念与文法知识有形化,给学生插上想象与创造的翅膀,激发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与肢体语言传递信息,以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在讲授教材内容时,能够通过眼神传递给学生别样的文章理解。例如,当教师讲到祥林嫂的遭遇时,适时流露出同情与感慨的眼神;讲到《桃花源记》中渔人的意外发现时,眼神透出惊喜与好奇……教师的眼神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拉着学生进入语文精彩的世界之中。优美的教态还可以是教师的身姿变化、手势变化。魏书生是一个喜欢研究表情、姿态、手势的老师。有一次听写字词,学生觉得没趣,魏书生便说:“下面这个字,老师用手势在空中写笔顺,看谁能看出是哪个字。”他还没写完,有的同学就嚷开了:“是戍轮台的‘戍’。”有一次,百余位老师在听魏书生的课,一位女同学声音太小,他便向她做了一个手势,她的音量一下子大了许多。课后有老师问他:“怎么你一比画,她的声音就大那么多呢?”他说那就像扭动电视机音量开关的手势,这是他们班规定的提高音量的暗号。”可见,教师的教态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以精巧的板书激发兴趣
  板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将教学内容与知识信息重新整合,给学生准确、清晰的具象。一堂成功的授课,不仅在于教师生动的口头表述、身姿手势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板书一目了然,易于接受,方便记忆,启发思考,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板书往往有锦上添花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诗词,教师可随手画一幅简笔画。如讲文言文中的以山之阳、水之阴为南,山之阴、水之阳为北时,学生不好理解,老师可画一座高山,山下有一条大河,山河的南面画一轮红日。学生一看就能立刻理解,能见到阳光的是山的南面和水的背面,所以山南水北为阳,反之则为阴。另外,教师也可让学生板书,让学生板书比教师一个人一堂课独占黑板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板书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和创新。让学生比一比谁设计的板书更美观、更深刻,把语文和美术联系起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五、以鼓励性评价激发兴趣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贵在迅速及时、趁热打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评价方式,不能单纯看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观点不能单纯地评价正确与否,而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明白自己思考的过程,把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评价,帮助他们欣赏自己已有的成就,认识不足,并积极投身于取得必要的进步。
  倘若教师沿用传统评价方式,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位教师上课时让学生回答冰融化了变成什么?结果有一个学生很有创意地回答:“冰融化了变成春天!”老师毫不留情地予以否定。这个教师单从知识与能力方面评价学生,却忽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一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求解想象过程被教师的思路强制地“格式化”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冰融化了变成春天”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答案,思维跳跃性很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并追问一句:“冰融化后怎么会变成春天呢?”就可以唤醒学生的实践经验,激活思维,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景象便会涌入学生的脑际,引导学生兴味盎然、绘声绘色地陈述理由,课堂也会随之充满诗情画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点燃学习激情。多用一些鼓励性评价,如“你回答得棒极了”、“你真会动脑筋”、“你成功了”等,毫不吝啬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欣赏的动作,长期坚持反馈教学,学生的欲望和自信心会明显增强,语文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总之,只有立足课堂,以人为本,在满足学生主观学习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营造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增强学生自信,才能促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成本管理会计》是高校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会计类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效融合,突出“做中学”的项目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CDIO教育理念 《成本管理会计》 教学改革  一、引言
Na+-牛黄胆酸共转运多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属于SLC10转运体家族,是家族中发现的第一个转运体蛋白,基因命名为SLC10A1。NTCP特异性表达于肝细胞基底侧膜,参与胆酸盐的肝肠循环,负责将胆酸盐,尤其是结合型胆酸盐,从血浆中摄取进入肝细胞,以维持机体的胆酸盐平衡。虽然NTCP在机体内的胆酸盐摄取功能存在有机阴离子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现代教学观念而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达成目标,是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式课堂教学结构。心理学家克拉克研究表明,定期进行讨论比不参加讨论的学生能够更成功地获得并保持所学概念。讨论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讨论式教学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产物。欧美一些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如“发现式教学法”、“问题定向教学法”等,重点都放在如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的非特异性结、直肠炎,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3]。该病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不愈,长达几
学位
“美是处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确实,美存在于鲜花绿叶中,存在于蓝天白云中;存在于你我交谈中,存在于擦肩而过时;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社会里……语文是这许许多多存在的一个缩影,语文教学便是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通过审美教学开启学生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的审美注意,提高审美素质。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在讲述语文苏教版八(上)《老山界》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从整体感知的角度分析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从而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二课时:具体分析课文内容。其中有一项任务,必须分析第2到11小节红军与瑶民攀谈的部分。从这一部分体会军阀的残酷本质,红军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以及军民鱼水情深这一思想主题。  一、课堂描述  上课了,首
摘 要: 设计问题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作用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多做思维体操。在语文教学中,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导学 针对性 启发性  语文是一门讲究艺术技巧的科目,很多学生都对语文不感兴趣,觉得课堂上气氛很沉闷,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回答不上来。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