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覆盖面逐步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社会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但我们在该专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学科定位不够准确、师资力量需不断加强、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综合办学水平差别较大、有待提高的院校比例大等很多问题。根据影响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主要因素的分析,从知识创新角度谈谈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知识创新 管理的科学性及艺术性 教学 人才培养
1.知识创新对人才的需求和新要求
1.1知识创新的定义
知识创新是促进知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大保障,因此,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焦点。由于学校教育在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本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改革应该为推进知识创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更好地服务。
因此我们认为,知识创新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一个过程(一种行为),它们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某种新知识的过程或行为;作为一种结果,它们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了某种新知识。知识创新从一个新思想、新设计、新实验或观察开始,获得初步知识,初步知识经过科学共同体的检验和接受后,成为知识体系的新成员;新知识首次成功应用后,成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知识创新的实质是将一种新知识首次引入知识体系或实际应用,实际应用将检验新知识的科学性。
1.2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和新要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越来越精细,专业隔离越来越明显,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却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同学,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他们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管理学院在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提供相应条件,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能够攻读相关学科专业的双学位和双专业。
有不少人认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单纯的管理学科,这是不正确的。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应明白一个基本的等式就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当然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当掌握几个基本的技能:1.掌握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5.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总的来说,工程管理还是偏重于管理科学,适合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又善于用理性去思考问题的考生报考。
2.管理的重要特性
2.1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这是一个恒久成立的、并不鲜艳的命题。然而究竟该从哪个角度、什么层次去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意义,人们的概念还不十分清楚。反观管理实践领域,很多问题和差距恰恰反映出对管理二性的理解和把握不当,因此,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科学是经过整理的知识。任何科学的根本特点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发展知识。科学方法应该通过观察确定事实,对这些事实进行分类和分析后,找出因果关系。如果这些概括或假设经过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也就是反映了或说明了实际,因此有助于预测在类似环境下将发生什么情况,这些概括或假设就称为原则。理论是将相互储存的概念和原则系统地组合起来,从而构成重要知识的框架或组合。在管理领域里,理论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手段,对重要的有关的管理知识进行分类。
管理是一种科学,既:根据实际情况行事。如果主管人员运用经过组合的管理知识,就能够反映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实际上,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我们恰恰应该反思对管理的科学属于未给予正确的和足够的重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管理有硬性与软性的之分。对于硬性的要素(战略、结构和系统),其科学性的成分更多。在变化的环境中,科学性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技术,更多地表现为遵守一种规范,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原则、程序是不可变的,而且越规范越好。如决策的制定过程、人力资料的管理发展阶段等等。作为手段,管理意味着过程。而只要是过程,就应体现出两个基本点:可实施、可控制。它不仅要求对那些可量化的因素予以科学的量化控制,而且要在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建立规范化。
开展规范化管理,应做到:(1)基本管理职能工作扎实;(2)管理制度完善并符合基本管理规律;(3)企业内部有较强的一致性,包括观念上、工作作风的、处理问题过程的以及政策上的一致性;(4)注重学习并运用那些基本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的方法。
2.2专业发展状态
专业的总体状态,可以分别从学生入学平均分数和各校专业走向(新建专业、重点发展的专业、不断发展的专业、逐渐萎缩的专业、需要调整的专业)去分析。前者表明了学生对该专业的认知程度,入学平均分数越高,学生越看好该专业的前景;后者表明各个学校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
2.3 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培养规格存在矛盾
截止2008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企业6.3万个,从业人员3134万人,房地产企业6.5万个,从业人员179万人。制约我国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的瓶颈仍是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结构不合理和企业高端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据调查显示,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最大的问题仍在结构和质量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急需用人,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境况。
3.如何培养符合知识创新背景下的工程管理才人
当前,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已进入一个全面创面的新阶段。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建立模拟的实验实训环境,是信息技术革命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一种创新。这对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来说,是一次颠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
经调查统计,“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是普遍而突出的问题。由于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缺少对实际问题的真切体验,妨碍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师资的实践认识提高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创业设计比赛、课题研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应用一些工程管理软件,建立实验室进行工程管理模拟;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有机联系,考核标准细化;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建议毕业论文阶段增加“全过程项目管理模拟”;增加学时与课程内容,建立实践课考核标准;实行案例教学,建立案例库:加强实践后的理论学习;强化工程技术与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案例教学、模拟训练或现场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确立“立足工程、拓宽基础、面向实践、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贯彻“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能创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三个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构建“宽基础、多方向、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地方与行业发展的主战场,建立集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技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4.结束语
管理的科学和艺术所包含知识实在包罗万有。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却十分年轻,仅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必须从实践中研究相关成果来丰富及完善。本书从整体上及环境要素上,用创新的知识讲述管理奥妙。如从细节的知识上来讨论管理,一个细节上的知识就如大海里的某种生物,但海洋里的生物却不停在增加。即如管理也在不停创新,实质上,科学管理是在任何机构或行业里工作的人所面临的一场彻底思维革命。这才是科学管理这场伟大的思维革命的精髓之所在。
注释:
① [美]:《管理学会评论》[Ao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m],1980年5卷2号第175-187页.
②韦斯特:《东南亚企业组织行为》.
③泰勒:《科学管理原理》1912年.
④王树进:《项目管理》2008年第1版,第118-119页
⑤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2005年.
⑥黄鲁成 苗红 罗亚非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大学教学 2007年第3期P46-P49.
[关键词] 知识创新 管理的科学性及艺术性 教学 人才培养
1.知识创新对人才的需求和新要求
1.1知识创新的定义
知识创新是促进知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大保障,因此,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焦点。由于学校教育在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本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改革应该为推进知识创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更好地服务。
因此我们认为,知识创新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一个过程(一种行为),它们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某种新知识的过程或行为;作为一种结果,它们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了某种新知识。知识创新从一个新思想、新设计、新实验或观察开始,获得初步知识,初步知识经过科学共同体的检验和接受后,成为知识体系的新成员;新知识首次成功应用后,成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知识创新的实质是将一种新知识首次引入知识体系或实际应用,实际应用将检验新知识的科学性。
1.2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和新要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越来越精细,专业隔离越来越明显,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却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同学,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他们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管理学院在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提供相应条件,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能够攻读相关学科专业的双学位和双专业。
有不少人认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单纯的管理学科,这是不正确的。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应明白一个基本的等式就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当然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当掌握几个基本的技能:1.掌握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5.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总的来说,工程管理还是偏重于管理科学,适合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又善于用理性去思考问题的考生报考。
2.管理的重要特性
2.1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这是一个恒久成立的、并不鲜艳的命题。然而究竟该从哪个角度、什么层次去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意义,人们的概念还不十分清楚。反观管理实践领域,很多问题和差距恰恰反映出对管理二性的理解和把握不当,因此,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科学是经过整理的知识。任何科学的根本特点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发展知识。科学方法应该通过观察确定事实,对这些事实进行分类和分析后,找出因果关系。如果这些概括或假设经过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也就是反映了或说明了实际,因此有助于预测在类似环境下将发生什么情况,这些概括或假设就称为原则。理论是将相互储存的概念和原则系统地组合起来,从而构成重要知识的框架或组合。在管理领域里,理论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手段,对重要的有关的管理知识进行分类。
管理是一种科学,既:根据实际情况行事。如果主管人员运用经过组合的管理知识,就能够反映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实际上,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我们恰恰应该反思对管理的科学属于未给予正确的和足够的重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管理有硬性与软性的之分。对于硬性的要素(战略、结构和系统),其科学性的成分更多。在变化的环境中,科学性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技术,更多地表现为遵守一种规范,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原则、程序是不可变的,而且越规范越好。如决策的制定过程、人力资料的管理发展阶段等等。作为手段,管理意味着过程。而只要是过程,就应体现出两个基本点:可实施、可控制。它不仅要求对那些可量化的因素予以科学的量化控制,而且要在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建立规范化。
开展规范化管理,应做到:(1)基本管理职能工作扎实;(2)管理制度完善并符合基本管理规律;(3)企业内部有较强的一致性,包括观念上、工作作风的、处理问题过程的以及政策上的一致性;(4)注重学习并运用那些基本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的方法。
2.2专业发展状态
专业的总体状态,可以分别从学生入学平均分数和各校专业走向(新建专业、重点发展的专业、不断发展的专业、逐渐萎缩的专业、需要调整的专业)去分析。前者表明了学生对该专业的认知程度,入学平均分数越高,学生越看好该专业的前景;后者表明各个学校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
2.3 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培养规格存在矛盾
截止2008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企业6.3万个,从业人员3134万人,房地产企业6.5万个,从业人员179万人。制约我国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的瓶颈仍是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结构不合理和企业高端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据调查显示,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最大的问题仍在结构和质量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急需用人,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境况。
3.如何培养符合知识创新背景下的工程管理才人
当前,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已进入一个全面创面的新阶段。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建立模拟的实验实训环境,是信息技术革命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一种创新。这对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来说,是一次颠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
经调查统计,“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是普遍而突出的问题。由于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缺少对实际问题的真切体验,妨碍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师资的实践认识提高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创业设计比赛、课题研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应用一些工程管理软件,建立实验室进行工程管理模拟;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有机联系,考核标准细化;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建议毕业论文阶段增加“全过程项目管理模拟”;增加学时与课程内容,建立实践课考核标准;实行案例教学,建立案例库:加强实践后的理论学习;强化工程技术与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案例教学、模拟训练或现场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确立“立足工程、拓宽基础、面向实践、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贯彻“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能创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三个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构建“宽基础、多方向、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地方与行业发展的主战场,建立集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技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4.结束语
管理的科学和艺术所包含知识实在包罗万有。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却十分年轻,仅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必须从实践中研究相关成果来丰富及完善。本书从整体上及环境要素上,用创新的知识讲述管理奥妙。如从细节的知识上来讨论管理,一个细节上的知识就如大海里的某种生物,但海洋里的生物却不停在增加。即如管理也在不停创新,实质上,科学管理是在任何机构或行业里工作的人所面临的一场彻底思维革命。这才是科学管理这场伟大的思维革命的精髓之所在。
注释:
① [美]:《管理学会评论》[Ao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m],1980年5卷2号第175-187页.
②韦斯特:《东南亚企业组织行为》.
③泰勒:《科学管理原理》1912年.
④王树进:《项目管理》2008年第1版,第118-119页
⑤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2005年.
⑥黄鲁成 苗红 罗亚非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大学教学 2007年第3期P46-P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