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盲人推拿师钟情“希望工程”
2018年8月25日上午10点,在浙江省嘉兴市民政局6楼的会议室,嘉兴市慈善总会为58岁的盲人推拿师朱丽华举办了一场助学仪式。22名学生依次走到主席台前,从她手中接过了装有5000元助学款的红色信封。朱丽华和每一名学生亲切握手,孩子们感恩的泪水滴在了信封上。
时间追溯至1978年,家住嘉兴市南湖区的朱丽华,经历了两次意外伤害,手术失败后,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了。17岁的朱丽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是家人和亲友的呵护支撑着她勉强度日。直到有一天,她偶然听到了张海迪的故事,才有了重生的信心。“她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内心世界。”朱丽华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83年的那个下午,在黑暗中磕磕碰碰了好几年的她,坐在家门口的喇叭下,听着张海迪的故事。“听了她的故事,我的精神极大振奋,我要好好活下去。”
1985年4月,在当地民政局的帮助下,朱丽华到杭州参加了浙江省第一届中医推拿培训班。“盲人到了一个新环境,什么都要靠‘摸’,磕碰、摔倒是常有的事。”朱丽华说。学习推拿手法时,左手拉伤了,就用右手练,最后两只手都拉伤了,就忍着疼痛继续练。
一年后,朱丽华学成归来,进入嘉兴市福利院工作。她的第一个任务是照料4名瘫痪在床的脑瘫儿。她每天都给这4个孩子做推拿和功能训练,一年多后,4个孩子竟都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朱丽华通过广播函授,于1996年拿到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之后,她创办了自己的推拿诊所,开始了创业之路。
朱丽华投身慈善活动始于1991年,那年5月,她通过广播得知浙江省共青团有个“希望工程”,专门资助贫困学生。想起自己在黑暗中摸索的艰难和一直以来受到的帮助,朱丽华决定要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当时,朱丽华每个月的工资只有90元,而她一下子就拿出了两个月的工资,资助了两名云南的贫困学生。“希望工程”的负责人知道后夸赞她说:“丽华,你很有爱心,了不起!”
贫困学子心中的“光明天使”
2014年8月15日,由嘉兴市红十字会组织的“红十字助成长?爱心代代传”助学金发放现场,朱丽华捐出了10万元爱心款。她一一询问着孩子们的学业情况,努力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我不能正常上学,很遗憾,如果世界上有孩子因为贫穷上不起学,我说什么也要帮他,能帮多少算多少。”朱丽华说。
2015年,小娟以660分的优异成绩被上海外国语大学录取,但由于养父年迈多病,每个月仅有几百元低保费,每年5000多元的学费成为这个家庭的沉重负担;小超以645分的高分考取了浙江财经大学,可因父母长期病重,家里债台高筑……“朱妈妈”与他们结对4年,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2016年8月15日,在姐姐的陪同下,朱丽华来到400多公里外的丽水龙泉,参加了一场助学活动。在活动现场,她捐出3万元结对了5名上高二的贫困学生。龙泉市副市长在现场见到朱丽华大为钦佩,“她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内心却无比光明”。龙泉之行虽然辛苦,但朱丽华觉得“非常值得”。“那些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比嘉兴的孩子苦。”仪式结束后,朱丽华对他们说:“你们建个微信群吧,把我也拉进去,上大学后你们多沟通,我在群里也能‘看’到你们。”5名学生拉着她的手泪水涟涟:“谢谢……谢谢朱妈妈给我们送来了光明和希望!”
2017年9月,又有57名学子在朱丽华的资助下走进了大学,这一次,她捐了26万元。“对一个从事推拿的盲人来说,不知道要‘推’多少次才能攒下这些钱啊!”学生们捧着朱丽华送来的钱,脸上热泪滚烫。“这个暑假过得怎么样?喜欢自己选的专业吗?”朱丽华拉着孩子们的手,关切地询问着。
来自丽水遂昌的大一新生小叶时常会想起和朱妈妈握手的场景,“她握手的时间比一般人要久,很温暖,很有力”。9月10日上午,一办完新生报到手续,小叶就给只有“一面之缘”的朱妈妈发了条微信语音:“朱妈妈,我已经迈进了大学校门,校园真美,谢谢您!我今后一定要向您学习,尽力去帮助别人。”“3年来,朱妈妈的爱心支持让我不再为学费发愁,她的无私也帮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小黄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即将升入大四的她不仅成绩优异,还是学校的志愿者骨干。
每次助学仪式上,朱丽华都会和孩子们一一握手,她说:“握手,能让我认识他们,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每逢寒暑假,常有学生来看她,她很开心,但有时也很矛盾。有一次,一个学生带了一盒土鸡蛋来看她,孩子走后朱丽华打开盒子,发现很多鸡蛋都坏了,“挺感动的,他们舍不得吃,却存了这些鸡蛋送给我,后来我干脆不让他们来了”。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朱丽华常常会想起这些孩子,他们有的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有的甚至已经结婚生子。“‘看’到他们的成长,我真的非常欣慰。”浙江省慈善总会负责人赞叹道:“朱丽华是贫困学子的‘光明’天使!她捐的钱比任何人的都珍贵!”
把助学当成毕生追求
朱丽华没有自己的房子,诊所走廊尽头一个20多平方米的房间便是她的宿舍。屋内的陈设十分简单,一个大衣柜,一张桌子,一张床,还有一张废弃的推拿床,用来摆放杂物。朱丽华很少出门,她每天穿着白大褂,和员工一起吃两菜一汤的大锅饭。
有人让她算算每个月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她掰着手指算了起來,“手机包月费55元,上个月买了双布鞋85元……”算来算去,她每个月的花销只有三四百元。“我不太出门,换洗衣服有两套就够了。”有朋友悄悄劝说朱丽华,让她留一点财产给亲戚,“你是个盲人,把挣的钱都捐光太傻了”。朱丽华摆摆手说:“不需要,我不会给姐妹一分钱,我的钱就是用来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成才圆梦的,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梦想。”
“我原本一无所有,是社会和政府的关怀才让我有了今天,所以,我也要尽力回报社会。我没有子女,这辈子就住在诊所,为了实现寒门学子的求学梦,我心甘情愿!”她不仅希望能给孩子们提供金钱资助,更希望将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传下去。“我对他们要求不高,每年寒暑假给我发个短信报个平安就行。事实上,每逢节假日,我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朱丽华的记性特别好,她能说出大部分孩子的名字和他们的学习情况。“小军这孩子本来能考上浙江大学,因为填志愿过于保守,上了浙江工业大学;有个叫小雪的女孩很懂事,今年毕业回到嘉兴工作,经常来看我……”
现在推拿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朱丽华诊所的收入并不稳定,而助学款却每年都在增长。“不够的时候,就从自己的积蓄里拿一部分。”得到朱丽华资助的衢州贫困学生小昕在笔记本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朱妈妈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寒门学子看到了希望,我要将她给我的这份爱传递下去。”“我助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传递爱心,我相信这份爱会在他们身上延续。所有的付出不会石沉大海,总会在某一天再次闪光。”朱丽华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