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写作一直困惑着许多小学学生、家长和教师,老师布置学生写作文学生就头痛,提起笔来无处下手无从下手,毫无头绪,而小学生家长也是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甚至逼迫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各种途径购买优秀作文书籍,可谓用心良苦,但反而导致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反感,从而出现厌学的现象,而有些老师为上作文课翻阅各种资料忙得不亦乐乎,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在课下又是辅导学生写作技巧,但是依然收效甚微。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指导学生,提高其写作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视角“心”童年
学生自己去自习观察,任何事情都可是通过自我观察获取素材,更能让学生有真情实感,以便于他们广泛的联想,激发学生把看到的情景和想到的事情写出来,既活跃了思维又启迪了智慧,这样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但同样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观察时只是片面了解,而在写作的时候提起笔来,毫无头绪。
那么如何观察呢?教师应告诉学生要全面细致地观察,可以先从整体看事物,后看部分,一点一点地看仔细,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观察,找出所观察事物的特征。其次,在观察的基础上,要理清作文思路,描写时必须注意方位、顺序,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写,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主要部分写具体。最后要写出自己和事情之间的联系,写出自己对事物的喜怒哀乐,表达出自己的爱憎。
二、动心激趣“心”收获
作文写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日常积累不足,好词佳句使用泛滥,家长总是认为多用好词佳句才显得有文采,生搬硬套的使用反而忽略了儿童认知,不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去描述。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强调孩子的真实情感,而不是生搬硬套,逐步通过孩子的学习,相信有一天孩子们会形成自己写作的风格。
习作的根本在于生活体验,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细微美好,这样自然素材不断。例如,家庭中的各种趣事,学校和班级中的各种活动等。甚至父母、同学、老师们的事例也会成为孩子们写作的材料。只要多一些细节的帮扶,教会孩子们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自然水到渠成。
作为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孩子们的读物也非常多,帮孩子选取优秀儿童读物,从中摘录好词佳句,记录名言谚语,活学活用,长期坚持积累,相信一定可以应用在文中之中。同样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喜欢读书,通过大量的阅读,这样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得心应手,因为真正的阅读已经在心中渗透。同时家长在学生的活动中不要强迫安排作文,比如带孩子们去春游,开春放风筝等,回到家就安排孩子写一篇文,这样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玩得不尽兴,也对各种活动缺乏兴趣,孩子們天真可爱的童心渐渐被压迫,失去自我,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就孩子就感兴趣的事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将书面作文变作口语交流,自然习作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三、激发内驱“心”提升
作文完成并不难,就基础入门而言,简单了解作文的构成,学会审题、构思、选材,在文章中加入个人情感,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能进入状态。但是也有孩子无法快速适应不同阶段作文的要求,家长不应着急,孩子都有个性特色。而作为教师在指导这部分孩子的时候可以进行简单作文仿写,通过审题,构思中借鉴同龄人写作内容,在逐步仿写中就可以轻松入门。同样家长也可以应用这些方法在家中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训练。
相对应作文写作初期,可以通过孩子的视角去看事物,通过多种形式的观察交流,让孩子以随笔的形式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逐渐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同样也要鼓励孩子自己修改,只有自己用心了,作文才能真正提升。家长、老师不要在孩子没有用心修改的基础上就直接帮孩子修改,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提升,孩子也会适应“懒虫”的方式。如果遇到不用心的孩子,仅仅是完成任务的作文,老师和家长的反馈又不积极,这样孩子的习作水平就难以提升。学生在用心完成作文后,家长先让孩子用相对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同时也提出修改建议,指导孩子修改的方向,不要简单干涉,真正用心去做,相信经过一个阶段的提升,孩子习作的能力自然提升。
部分教师仍然以多年的教学规律为主,不结合时代发展,总认为学生还小,修改能力不足,不能发现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干预,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结果,孩子们自然就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承担结果,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积极性。同时老师们的工作强度较大,在有限的时间内修改大量的作文也是沉重的工作负担,若作文修改不够细致、深入,那么孩子们更会在作文完成上应付差事,更是难有收获,所以可见学生自己动笔修改,教师提出意见指导效果会更好。
作文的初步入门需要技巧、方法,作文的升华需要生活的积淀、情感的品悟,而这一切都不离不开孩子们的天真童心,真正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让孩子乐于观察,喜于动笔,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顺势引导,相信孩子们在一个阶段的培养以后一定会让我们眼前一亮,心中一喜。
编辑 冯志强
一、学生视角“心”童年
学生自己去自习观察,任何事情都可是通过自我观察获取素材,更能让学生有真情实感,以便于他们广泛的联想,激发学生把看到的情景和想到的事情写出来,既活跃了思维又启迪了智慧,这样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但同样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观察时只是片面了解,而在写作的时候提起笔来,毫无头绪。
那么如何观察呢?教师应告诉学生要全面细致地观察,可以先从整体看事物,后看部分,一点一点地看仔细,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观察,找出所观察事物的特征。其次,在观察的基础上,要理清作文思路,描写时必须注意方位、顺序,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写,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主要部分写具体。最后要写出自己和事情之间的联系,写出自己对事物的喜怒哀乐,表达出自己的爱憎。
二、动心激趣“心”收获
作文写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日常积累不足,好词佳句使用泛滥,家长总是认为多用好词佳句才显得有文采,生搬硬套的使用反而忽略了儿童认知,不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去描述。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强调孩子的真实情感,而不是生搬硬套,逐步通过孩子的学习,相信有一天孩子们会形成自己写作的风格。
习作的根本在于生活体验,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细微美好,这样自然素材不断。例如,家庭中的各种趣事,学校和班级中的各种活动等。甚至父母、同学、老师们的事例也会成为孩子们写作的材料。只要多一些细节的帮扶,教会孩子们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自然水到渠成。
作为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孩子们的读物也非常多,帮孩子选取优秀儿童读物,从中摘录好词佳句,记录名言谚语,活学活用,长期坚持积累,相信一定可以应用在文中之中。同样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喜欢读书,通过大量的阅读,这样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得心应手,因为真正的阅读已经在心中渗透。同时家长在学生的活动中不要强迫安排作文,比如带孩子们去春游,开春放风筝等,回到家就安排孩子写一篇文,这样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玩得不尽兴,也对各种活动缺乏兴趣,孩子們天真可爱的童心渐渐被压迫,失去自我,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就孩子就感兴趣的事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将书面作文变作口语交流,自然习作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三、激发内驱“心”提升
作文完成并不难,就基础入门而言,简单了解作文的构成,学会审题、构思、选材,在文章中加入个人情感,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能进入状态。但是也有孩子无法快速适应不同阶段作文的要求,家长不应着急,孩子都有个性特色。而作为教师在指导这部分孩子的时候可以进行简单作文仿写,通过审题,构思中借鉴同龄人写作内容,在逐步仿写中就可以轻松入门。同样家长也可以应用这些方法在家中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训练。
相对应作文写作初期,可以通过孩子的视角去看事物,通过多种形式的观察交流,让孩子以随笔的形式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逐渐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同样也要鼓励孩子自己修改,只有自己用心了,作文才能真正提升。家长、老师不要在孩子没有用心修改的基础上就直接帮孩子修改,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提升,孩子也会适应“懒虫”的方式。如果遇到不用心的孩子,仅仅是完成任务的作文,老师和家长的反馈又不积极,这样孩子的习作水平就难以提升。学生在用心完成作文后,家长先让孩子用相对规范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同时也提出修改建议,指导孩子修改的方向,不要简单干涉,真正用心去做,相信经过一个阶段的提升,孩子习作的能力自然提升。
部分教师仍然以多年的教学规律为主,不结合时代发展,总认为学生还小,修改能力不足,不能发现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干预,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结果,孩子们自然就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承担结果,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积极性。同时老师们的工作强度较大,在有限的时间内修改大量的作文也是沉重的工作负担,若作文修改不够细致、深入,那么孩子们更会在作文完成上应付差事,更是难有收获,所以可见学生自己动笔修改,教师提出意见指导效果会更好。
作文的初步入门需要技巧、方法,作文的升华需要生活的积淀、情感的品悟,而这一切都不离不开孩子们的天真童心,真正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让孩子乐于观察,喜于动笔,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顺势引导,相信孩子们在一个阶段的培养以后一定会让我们眼前一亮,心中一喜。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