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初探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掌握好古诗词,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学生对民族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然而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仍然存在淡化赏析、课程内容零碎等问题,为了有效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群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诸多弊端,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及知识面,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对初中语文而言,古诗词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探究初中语文古诗词的群文阅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整合相同题材古诗词开展群文阅读
   观察初中语文的教材可以看出,其所纳入的古诗词的素材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其中人教版教材中主要包含写景抒情诗、送别友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等古诗词题材,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其所书写的作品也分别具有不同的特色[1]。将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按照题材进行分类整合,然后开展群文阅读,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同种类型的古诗词的写作方式。
   例如,在初中阶段学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古诗词题材是送别友人,其中主要包括李白写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及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这四首古诗词,并据此给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阅读任务:首先,要求学生将这四首古诗词中送别的景色、人物、地点、时间等要素找出来,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异同;其次,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三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的异同。通过这种群文阅读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诗词中感受作者所传达出的真诚劝勉、美好祝愿以及依依不舍等情感,对比阅读相同题材的古诗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理清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进而有效提升其赏析古诗词的能力。
   二、整合相同作者的古诗词开展群文阅读
   作者是影响阅读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更加深入、透彻地学习古诗词,就必须做到对作者有所了解。在同一本教材中相同作者的古诗词所占的篇幅并不会很大,通常按照教学需求分门别类地分布在不同的教材当中[2]。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不同题材作品进行多方面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古诗词的具体写作背景,进而提升学生记忆和理解古诗词的水平。
   例如,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作者杜甫为例,依据课程要求,学生需要理解并背诵《江南逢李龟年》《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石壕吏》等古诗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课件一一列举出中学阶段涉及的杜甫的古诗词,并将其大致的写作时期标注出来。在对每一篇古诗词进行解读时,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不同的阅读资料进行辅助学习,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通过对比同一作者不同题材的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作者的主要思想和生平,基于宏观视角把握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形象,更加深入地了解知人论世的技巧和方法,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三、整合相同意象的古诗词开展群文阅读
   在学习古诗词时,必须重视诗词的意象,伴隨着古诗词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创新,很多常见的意象也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3]。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整合归纳不同类型意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意象的作用,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古诗词中所传达的美学思想,通过不断积累古诗词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初中阶段学习古诗词时,“月亮”这一意象主要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比如杜甫《月夜忆舍弟》和苏轼的《水调歌头》等。此外,“归雁”这一意象也具有传达思乡之情的意思,比如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写到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及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到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诗句。通过总结归纳古诗词中的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古诗词,更加牢固地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杨镜潼.真正走进古诗词: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J].魅力中国,2020(24):233-234.
   [2]金楚潇.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28):34-35.
   [3]芦蓉.群文阅读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49-50.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阵地。人类千百年来璀璨的文化在语文学科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主动地探索,了解并掌握了文化知识,同时,他们也得到了文化的洗礼与塑造。而经历过文化塑造的人,很有机会成为文化的塑造者。基于此,将诵读经典作为主要的渗透渠道,搭配常规的书面知识,二者相辅相成,完成了对学生视、听、说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收获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
摘 要:简述了挖掘和利用劳动资源要遵循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究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劳动教育;资源挖掘;实际利用   劳动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范围广,包含众多的劳动教育素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其必要性。   一、挖掘和利用劳动教育资源要遵循的基
摘 要:STEM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中小学教育中新兴的创新课程。基于STEM教育理念融入课堂的一个教学实践案例,站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结合多个螺旋递进式教学环节,推动多学科整合以应对现实问题。   关键词:STEM;齿轮;综合实践   一、课程内容   “齿轮里的秘密”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以及机械钟表、带多齿轮四驱车的简单拼装
摘 要:随着对教学课堂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情境教学逐渐进入教师的视野,通过情境创设,引领学生融情入境,学生学起来感到很轻松,自主投入学习,积极独立思考,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这一教学手段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实,既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又催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兴趣;能力;探索实践  
摘 要:在立足地方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儿童作为积极行动者理念的指引,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幼教共同体经过反复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碁韵”“融合”“乐思”“行动”为理念的“碁·点”课程。课程以“碁韵育人、回归童真”为核心,形成了“碁美自然”“奇趣生活”“启动游戏”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力求达成“乐思、想象、行动、传承”的儿童发展目标。   关键词:行动者;地方课程;碁点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理念以
摘 要:“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给了教育一个十分准确的定性。论述了幼儿情感教育的方法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家长和幼教同行在幼儿德育上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品德教育;行为习惯;情感教育    一、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作为教育者,要培养幼儿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摘 要: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行动指南和教学目标,更是初中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高的成长方向。首先阐述核心素养与群文阅读的关联性,确定本次研究的探究方向。然后详细论述核心素养下群文阅读的科学开展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群文阅读;策略探究;初中生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教师纷纷有针对性地设计语文教学,力求尽快找到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高效途径。此间,群文阅读逐渐展示出强大的趣味性、探究性、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渗透到语文课堂,丰富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教育内涵,提高中学生的文化水平,为今后核心素养教育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如何有效培养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法;课文文本   当前,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是仅仅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
摘 要:为了充分发挥红歌教育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教育工作者需要從红歌资源的发掘出发,关注红歌的教育使命,自觉定位与弘扬优秀民族精神,使学生践行爱国奉献,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进而寻找实现红歌德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选择;理解;把握;红歌;德育   红歌催人奋进,促使人们燃烧理想,释放激情,并能让人们把内心那种阳光的、高尚的、健康的、主流的东西表达出来。为了发挥红歌的德育功能,我们采取措施
摘 要:新时代,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非常重视,因此,每所中小学校都要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加强重视,实施国家教育政策,帮助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科学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途径;策略   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关乎他们未来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劳动教育制度对于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省应该努力做到开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活动,以科研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