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博物馆藏品众多,其中的镇馆之宝《上虞帖》是王羲之的一通行草书手扎,讲的是关于肚子痛的事情。此帖通篇58个字,是这样写的:“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未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由此可知,这是王羲之因肚子痛未能见朋友一面而写的一封信。信中还提到了一些亲戚朋友的近况。“修龄”,是王羲之从弟王胡之的字;“重熙”,是王羲之的妻弟郗昙的字;“安”,则是晋太傅谢安。此帖草法随意洒脱,轻松自然,不拘小节;体势灵动绰约,丰肌秀骨。
作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虞帖》有一段离奇的经历:它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政治运动期间,上海专门成立了文物清理小组,对得来的文物书画逐个鉴定清理。国家鉴定委员会的万育仁代表上海博物馆加入文物清理小组,为书画鉴定把关。
1972年的一天,万育仁在仓库中清理书画,偶然在丢废纸的竹筐中发现一张硬黄破旧的书法帖,发现卷端有宋徽宗金书“晋王羲之‘上虞帖’”的绢签。他再打开内页,58字7行草书便呈现出来。
万育仁依稀记得此帖,知其非等闲之物。但由于《上虞帖》多年来湮没不彰,于是他将此帖从筐中捡回,带回上海博物馆,请专家进一步确认。最初,这幅《上虞帖》被鉴定为赝品,直到1975年,经上海博物馆科学实验室用软X光透拍,显现出南唐内府的收藏印“内合同印”朱印和“集贤院御书印”墨印,才断定此《上虞帖》为唐摹本。
随后,此帖由装裱大师严桂荣先生修复。严桂荣在上海博物馆修复《上虞帖》时使用了“火烧法”古书画装裱与修复方式,使帖色深褐、纸本破碎、有18处损坏的唐摹本重现光彩。就这样,《上虞帖》从赝品的垃圾篓里被捡了回来,一跃成为镇馆之宝。
不过,和《上虞帖》相比,北宋宰相富弼为给儿子求官、写给某官员的《儿子帖》更离奇。
《儿子帖》的内容是这样的:“儿子赋性鲁钝,加之绝不更事。京师老夫绝少相知者,频令请见,几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意思是:“我儿子本性愚笨迟钝,少不更事,在京师也没有什么朋友,所以让他常常去拜见您,希望诸事对他多加指教,感激不尽。这信也请阅后烧掉。”
阅后烧掉!好严重又好熟悉的桥段!虽然只是仅仅四十余字的便条,富弼还是专门写上“请阅后烧掉”。但是看内容,其实也没什么爆料,仅仅是富弼希望某官员能对儿子加以照顾与提携,虽说不光彩,但也可以看出富弼对儿子舐犊情深。只是,富弼希望看后烧掉的这张条子,最终没有被烧掉,不知该官员是出于对富弼书法的仰慕还是其他原因,总之这个“走后门”的条子被该官员保留了下来。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北京翰海2005春季拍卖会上,有五件北宋名人书札以2227.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其中就包括富弼的《儿子帖》,其成交价高达462万元。
富弼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走个后门,还被后世拍卖了460多万元,实在匪夷所思。
编辑/夏涵
由此可知,这是王羲之因肚子痛未能见朋友一面而写的一封信。信中还提到了一些亲戚朋友的近况。“修龄”,是王羲之从弟王胡之的字;“重熙”,是王羲之的妻弟郗昙的字;“安”,则是晋太傅谢安。此帖草法随意洒脱,轻松自然,不拘小节;体势灵动绰约,丰肌秀骨。
作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虞帖》有一段离奇的经历:它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政治运动期间,上海专门成立了文物清理小组,对得来的文物书画逐个鉴定清理。国家鉴定委员会的万育仁代表上海博物馆加入文物清理小组,为书画鉴定把关。
1972年的一天,万育仁在仓库中清理书画,偶然在丢废纸的竹筐中发现一张硬黄破旧的书法帖,发现卷端有宋徽宗金书“晋王羲之‘上虞帖’”的绢签。他再打开内页,58字7行草书便呈现出来。
万育仁依稀记得此帖,知其非等闲之物。但由于《上虞帖》多年来湮没不彰,于是他将此帖从筐中捡回,带回上海博物馆,请专家进一步确认。最初,这幅《上虞帖》被鉴定为赝品,直到1975年,经上海博物馆科学实验室用软X光透拍,显现出南唐内府的收藏印“内合同印”朱印和“集贤院御书印”墨印,才断定此《上虞帖》为唐摹本。
随后,此帖由装裱大师严桂荣先生修复。严桂荣在上海博物馆修复《上虞帖》时使用了“火烧法”古书画装裱与修复方式,使帖色深褐、纸本破碎、有18处损坏的唐摹本重现光彩。就这样,《上虞帖》从赝品的垃圾篓里被捡了回来,一跃成为镇馆之宝。
不过,和《上虞帖》相比,北宋宰相富弼为给儿子求官、写给某官员的《儿子帖》更离奇。
《儿子帖》的内容是这样的:“儿子赋性鲁钝,加之绝不更事。京师老夫绝少相知者,频令请见,几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意思是:“我儿子本性愚笨迟钝,少不更事,在京师也没有什么朋友,所以让他常常去拜见您,希望诸事对他多加指教,感激不尽。这信也请阅后烧掉。”
阅后烧掉!好严重又好熟悉的桥段!虽然只是仅仅四十余字的便条,富弼还是专门写上“请阅后烧掉”。但是看内容,其实也没什么爆料,仅仅是富弼希望某官员能对儿子加以照顾与提携,虽说不光彩,但也可以看出富弼对儿子舐犊情深。只是,富弼希望看后烧掉的这张条子,最终没有被烧掉,不知该官员是出于对富弼书法的仰慕还是其他原因,总之这个“走后门”的条子被该官员保留了下来。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北京翰海2005春季拍卖会上,有五件北宋名人书札以2227.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其中就包括富弼的《儿子帖》,其成交价高达462万元。
富弼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走个后门,还被后世拍卖了460多万元,实在匪夷所思。
编辑/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