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理课堂问题导学效率的生活化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qifu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课堂成功的保证。针对初中地理学科和初中生的特点,依托丰富的生活素材来提高问题的导学效率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列举了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地理 课堂问题 生活化 导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111
  问题实质是一种情境设置,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问题不断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知识不断获取,也就是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所以课堂提问就成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重要的手段和环节。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提问必须要精心设计,才能提高效率,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如何提高课堂问题的导学效率就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
  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面临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的困境,所以提高课堂问题导学效率显得尤为紧迫。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从关注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掌握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般来讲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撑,处在“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阶段,所以我们不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具体形象入手,用各种生活元素来提高地理课堂问题的导学效率。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把自己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利用生活素材,提出矛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身边的事物,生活中的现象,因为被学生所熟悉,通常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但并不是说有了生活素材,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就会自发地开始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关键是要唤起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矛盾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促使他们产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例如在学习热带沙漠气候时,笔者这样问道:“通常在生活中汽油比水贵,但在有些国家,比如西亚的沙特阿拉伯,却是水比油还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不由地小声议论起来:“是真的吗?太不可思议了。”显然学生产生了好奇心,笔者趁热打铁继续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西亚的内容,尤其是以西亚为代表的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
  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教师需注意矛盾性问题的设置要小而具体,力求新颖有趣,有适当难度。问题的难度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从而让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其次,问题要提供恰当的信息量。信息量太大,学生就会感到身心疲劳,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回避的念头;反之教师给学生的信息量太小,没有新鲜感,学生不会产生好奇心。再次,问题可以放在教学开始处,自然地导入新课,提高导学效率,也可以放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起到自然过渡的作用,促使教学顺利推进和学生思维的深入。
  二、巧借生活案例,用类比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的存在是因为新学内容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要缩小这种差距就必须对新授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以及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于初中地理来讲,难点大多为自然地理的规律和原理,如地球的运动、地图、世界的气候等,因为这些内容都较为抽象。而初中生尤其初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基于此,突破初中地理难点可以依托丰富的生活资源,用类比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了解、理解这些难点。
  例如讲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中同纬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年较差不同的原因时,笔者就用生活感受做类比,问道:“夏天去河湖游泳,白天岸边的干沙和水相比,哪个温度高?晚上去,感受又有什么不同?”然后笔者继续讲解:“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水和沙子的物理性质——比热容的差异而引起的。”乘势笔者继续问道:“海洋和陆地哪个像河水,哪个更像岸边的干沙?哪个气温年较差更大?”很快学生就理解了海洋与陆地气温年较差不同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再比如学习经纬度位置时笔者就通过“找座位”来讲解,用教室中学生座位排组做类比,每一列代表不同的经线,每一排代表不同的纬线,这样就可以准确地定位出每个学生的位置,经纬度也可以准确地锁定事物的位置。
  我们类比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认知的台阶,让教学难点始终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利于学生的理解。所以这种类比要形象,契合度要高。另外,提问时应遵循小跨步、由易到难、依次提出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消除认知障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依据生活经验,提出诱导性问题,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内容和体系。学生学习就是原有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和生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黄河》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地上悬河”的成因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笔者依据生活经验设计了几个启发性问题。1.一盆清水中撒入细小的泥沙,用木棍搅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浑浊)2.停止搅拌将水盆静置一段时间,水会有什么变化?(变清)3.可知水的运动速度越快其携带泥沙的能力将会怎样?(速度越快搬运侵蚀能力越强)4.什么地形上水的流速较慢,泥沙会大量沉积呢?(平坦的地方)5.什么地方水的流速又较快?这些地方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会总结出:流水搬运、侵蚀泥沙的能力和流水速度有关,流速快的地方发育侵蚀地貌,流速慢的地方发育堆积地貌。这样学生进一步明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与“地上悬河”形成与当地地形、落差有关。
  另外从新旧知识的关系来看,有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一般来讲下位学习要比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容易,所以我们优先采用下位学习策略。但在下位学习时,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异同分辨是否清晰,则深刻影响新知识的习得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如果学生对此辨识不清很容易发生混淆,从而产生通常所说的负迁移。这就要求我们提问的落脚点要优先放在新旧知识的异同对比上。例如相对《长江》之后的《黄河》,这一节课就是下位学习,我们就可以用异同对比提问的方式来学习《黄河》,如下表“长江与黄河比较”。   长江与黄河比较
  比较项目长江黄河
  发源地
  长度
  注入海洋
  流经地形区
  流经的省区
  河段的划分
  主要支流
  开发利用
  主要水患和分布
  四、关注生活事实,用多端性问题,打破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普遍存在的,它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特别不利。为了打破思维定式,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用多端性的问题来启迪、训练学生的思维。所谓多端性就是从同一来源的问题中切换角度,拓展深度,用连续的问题来转化、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南北气温差异时,我们会总结出气温的纬度空间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为了防止学生片面地认为纬度是影响气温的唯一因素,我们可以结合气温图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冬季中国最低气温出现在哪?2.最高气温又出现在哪儿?3.夏季最高气温分布在哪里?4.夏季最低气温又出现在哪里?学生自然会发现夏季最高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而夏季最低气温并不出现在漠河,反而是出现在青藏高原。这和学生以前的想法有了冲突,就迫使学生重新思考原因,从而得出影响气温的因素,除了纬度外,还有地形、下垫面等因素。
  五、进行生活体验,用拓展性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能力,尤其是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指的就是这一点,因此地理教学的一切着力点就应在此。
  初中地理是整个地理教学的启蒙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能力培养的意识尤为重要。和高中地理相比,初中地理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有更多的可能来开展各种活动和体验。教师可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用一系列具有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体验,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个拓展既指纵向的探究性,强调对知识进一步的深入挖掘;也指横向的广泛性,强调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同时还强调问题设计的连贯性,梯度适宜。具体做法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中甚至课堂外开展各种实验活动,用问题指引活动,在活动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学过《农业》一课后,笔者针对吴江的情况提出了一个拓展性问题:试分析“南北快速通道”两侧布局水果大棚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这个问题提出的背景是近年来吴江市的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越,居民的生活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尤其是时令鲜果的需求对本地的农业用地影响明显,在主要交通干道的两侧出现了很多草莓和西瓜的种植大棚。为了降低问题的难度笔者又设计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1.大棚草莓主要在哪个季节进行种植?这受什么因素影响?2.一斤草莓卖50元,效益非常好,为什么在20年前却没有这种农业形态呢?3.水果大棚靠近交通干道有什么好处?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比如说气候(热量)、市场需求、交通等。让学生用学过的理论分析身边的地理事物,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开展探究性问题讨论活动时,特别要注意所提问题的指向性必须明确,梯度适宜,难度保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同时要做好活动的预设和物质的保证,教师要及时关注活动的进程,便于进行及时的指导,使活动顺利展开,防止活动流于形式。
  总之,依托丰富的生活资源,通过精心的设计,无论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难点的突破、知识结构的优化,还是发散性思维的创建和能力的培养,课堂问题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师生的课堂共建。
  [ 参 考 文 献 ]
  [1]张瑾.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索[J].地理教学,2009(8).
  [2]朱立新.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地理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3(18).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8月22日,重庆市城管委透露,由江北区城市管理局牵头编制的《重庆市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当日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智慧城市管理行业标准正式出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市政道路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地下通道市政工程也随着城市规划大量建设,建设过程中加强施工技术的研究,以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本文以横琴市政
“智慧辽源”是辽源市推出的一项以信息技术推动辽源经济转型、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升辽源城市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工程,对增强城市功能、创新城市管理、打造新兴产
[摘要]提升中职院校生的市场竞争力,就要强化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使其能够与市场发展需要相符合。针对现阶段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提出新课改下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相关措施及建议,以期能够不断完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90117  近年来,随着我国
[摘要]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与生态环境休戚相关,历史上人类大规模土地开发活动使绿洲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石羊河生态环境演变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128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
[摘要]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领域。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倡导自由表达,真情写作的教学理念。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先让学生学会审题,自由畅想;其次让学生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个性情趣;再次教师善于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关键词]作文审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
文章以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京津冀迈入21世纪以来三地及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演化及内在根源。结果表明:京津冀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显著,虽然三
记者从漯河市公交集团获悉,只要是带有NFC功能的安卓手机,都可以用来充值公交车卡。据了解,只要手机带有NFC功能并且是安卓系统,就可以直接通过“漯河公交APP”实现线上充值公交
[摘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教学工作者熟悉掌握解决问题的教学法不仅对自身的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在实际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010一、初中数学问题解
近日,北京市路政局在全市范围内的普通公路投放测试“智慧锥筒”,可帮助公众通过手机地图客户端及时获取道路施工信息、有效躲避道路施工路段、提升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