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与改革开放同时代的人,虽然渐渐赶上了物资丰富的年代,但童年还是有很多饥饿的回忆。记得小时候,家里有本类似于我省发展情况概述的彩印大书。翻到食品工业成就的那一页,好像是右下角的位置,印着一只硕大的猪头,上书“蝴蝶猪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隔着空气,对准画册上油光铮亮的猪头,大口咬下去,同时还发出“嗷嗷嗷”的声音。咬几次以后,就舔舔舌头,拍拍肚子,把书阖上。过几天再把书打开,把游戏再玩一遍。
那时我大概6岁?还是8岁?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惊讶,居然我还能记得童年时候这么无聊的游戏。从那时候开始,猪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惜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机会去豪迈地吃一个整个的猪头,虽然猪耳朵、猪舌头和猪头肉都吃了不少。
对于猪头的执念,到了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就会冒出来。市中心的展览馆广场上,每年都有年货市场。各种腊肉火腿是不可少的,腊猪脸也很多,一个一个闭着眼睛,安详地挂在架子上。要是现在再看到这样的场面,恐怕会生出慈悲之心,觉得好像是在示众,看了好生替它们难过。不过当时,看到那些猪头,就会一个劲拉着父母的手,极力怂恿他们买一个猪头来吃,但是他们总能想出各种理由拒绝。只好流着口水,仰头看了又看,从一排一排闪着油光、发出柏枝烟熏味道的亮红色猪头下面走过。
年初的时候,老公的食神级别老大哥,写诗又开饭店“天下盐”的二毛,设私宴请客,腊月里的全腊猪宴,主菜就有一只硕大的猪头。可惜我因为拖延症发作,要留在家里补上欠的作业,没有去成,想起来真是无比悔恨。老公回家跟我如数家珍,颧骨下挖出来的肉,还有“猪拱嘴”,就是猪鼻子的部分,听来觉得无比美味。只好安慰自己:真正吃起来,一定十分肥腻,不知道要跑多少圈步,才能把吃进去的那些脂肪消除掉。
但天不绝我,猪头总是会有的。夏天的时候,托宝岛朋友的福,在二毛家又吃到了猪头宴。粉蒸猪头肉、回锅猪头肉、卤猪头肉、腊猪头肉、猪头肉天妇罗(其实是我起的名字,是裹面粉炸的夹沙猪头肉)……还有猪头肉用作肘子一样炖的汤,大砣大砣的肉,和海带萝卜一起炖。二毛是为了兑现自己跟宝岛食神焦桐的约定,专门把过年杀的年猪猪头留了一些,留到焦桐来访。我辈沾光的人,一边流着口水一边见证这用猪头做纽带的友谊。
吃猪头的这两个小时,是一生都难以忘记的体验。咬下去,第一口,是扎实的肉皮,满是柏枝烟熏过的香气和淡淡的盐味还有花椒之类香料的味道。然后是一点点肥肉和夹杂在其间的瘦肉,越嚼越香。咽下去呢,香料和柏枝的香味和放养山猪的脂肪混杂在一起,会在喉咙里充盈,让人觉得喉头到嘴唇都有猪头香。
虽然只是一个猪头,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口感。靠近脖子的地方口感很脆,上颚那片像梯子一样的肉最为软滑,脸颊上的肉略瘦,很有嚼头。腊猪头是半边脸直接上桌,松柏枝的香味极之浓郁。食指大动的说法,在这半猪脸上得到了最为字面的诠释,所有人都放下矜持,五爪上阵,每个人的手指都油光闪闪,脸上露出“一不怕肥,二不怕死”的坚毅神色。油炸的猪头肉杀伤力尤其大,能吃掉一块的都是英雄。就算是一个长年缺油水的长身体的青春期男孩,面对金黄色的猪头肉,估计不出两块就会败下阵来。用猪头肉做的回锅肉各位地脆,能吃出肥肉的质感,一改平日对肥肉的印象,吃出肥肉强烈的存在感。那真是猪油的狂欢,幸福感和罪恶感交替着在满腹的油脂里升腾游荡,纠缠对战。
有了这样的难忘经验,陡然生出“人生完整了”的感叹。想来今年过年,恐怕也不会买一个猪头来吃。那种肥腴的食物,在农业时代,一年终了的时候,乃是劳作了一年的人们最好的抚慰。如今恐怕做这样的腊猪脸的地方也不多了吧,这种东西太豪迈了,稍微小一点的桌子轻易放不下,对其他的菜来说也太有威胁性了一些。祭神的话,整个猪头水煮一下,旁边放上香蜡,意思也就到了。古代的礼法里,祭神用的肉是不加任何调料的,只是不知道现在祭神的猪头撤下去以后,会不会主妇们再妙手施以他法,再全家一起分食。
那时我大概6岁?还是8岁?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惊讶,居然我还能记得童年时候这么无聊的游戏。从那时候开始,猪头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惜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机会去豪迈地吃一个整个的猪头,虽然猪耳朵、猪舌头和猪头肉都吃了不少。
对于猪头的执念,到了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就会冒出来。市中心的展览馆广场上,每年都有年货市场。各种腊肉火腿是不可少的,腊猪脸也很多,一个一个闭着眼睛,安详地挂在架子上。要是现在再看到这样的场面,恐怕会生出慈悲之心,觉得好像是在示众,看了好生替它们难过。不过当时,看到那些猪头,就会一个劲拉着父母的手,极力怂恿他们买一个猪头来吃,但是他们总能想出各种理由拒绝。只好流着口水,仰头看了又看,从一排一排闪着油光、发出柏枝烟熏味道的亮红色猪头下面走过。
年初的时候,老公的食神级别老大哥,写诗又开饭店“天下盐”的二毛,设私宴请客,腊月里的全腊猪宴,主菜就有一只硕大的猪头。可惜我因为拖延症发作,要留在家里补上欠的作业,没有去成,想起来真是无比悔恨。老公回家跟我如数家珍,颧骨下挖出来的肉,还有“猪拱嘴”,就是猪鼻子的部分,听来觉得无比美味。只好安慰自己:真正吃起来,一定十分肥腻,不知道要跑多少圈步,才能把吃进去的那些脂肪消除掉。
但天不绝我,猪头总是会有的。夏天的时候,托宝岛朋友的福,在二毛家又吃到了猪头宴。粉蒸猪头肉、回锅猪头肉、卤猪头肉、腊猪头肉、猪头肉天妇罗(其实是我起的名字,是裹面粉炸的夹沙猪头肉)……还有猪头肉用作肘子一样炖的汤,大砣大砣的肉,和海带萝卜一起炖。二毛是为了兑现自己跟宝岛食神焦桐的约定,专门把过年杀的年猪猪头留了一些,留到焦桐来访。我辈沾光的人,一边流着口水一边见证这用猪头做纽带的友谊。
吃猪头的这两个小时,是一生都难以忘记的体验。咬下去,第一口,是扎实的肉皮,满是柏枝烟熏过的香气和淡淡的盐味还有花椒之类香料的味道。然后是一点点肥肉和夹杂在其间的瘦肉,越嚼越香。咽下去呢,香料和柏枝的香味和放养山猪的脂肪混杂在一起,会在喉咙里充盈,让人觉得喉头到嘴唇都有猪头香。
虽然只是一个猪头,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口感。靠近脖子的地方口感很脆,上颚那片像梯子一样的肉最为软滑,脸颊上的肉略瘦,很有嚼头。腊猪头是半边脸直接上桌,松柏枝的香味极之浓郁。食指大动的说法,在这半猪脸上得到了最为字面的诠释,所有人都放下矜持,五爪上阵,每个人的手指都油光闪闪,脸上露出“一不怕肥,二不怕死”的坚毅神色。油炸的猪头肉杀伤力尤其大,能吃掉一块的都是英雄。就算是一个长年缺油水的长身体的青春期男孩,面对金黄色的猪头肉,估计不出两块就会败下阵来。用猪头肉做的回锅肉各位地脆,能吃出肥肉的质感,一改平日对肥肉的印象,吃出肥肉强烈的存在感。那真是猪油的狂欢,幸福感和罪恶感交替着在满腹的油脂里升腾游荡,纠缠对战。
有了这样的难忘经验,陡然生出“人生完整了”的感叹。想来今年过年,恐怕也不会买一个猪头来吃。那种肥腴的食物,在农业时代,一年终了的时候,乃是劳作了一年的人们最好的抚慰。如今恐怕做这样的腊猪脸的地方也不多了吧,这种东西太豪迈了,稍微小一点的桌子轻易放不下,对其他的菜来说也太有威胁性了一些。祭神的话,整个猪头水煮一下,旁边放上香蜡,意思也就到了。古代的礼法里,祭神用的肉是不加任何调料的,只是不知道现在祭神的猪头撤下去以后,会不会主妇们再妙手施以他法,再全家一起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