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2(A)—0059—01
集体备课是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备课质量而产生的一种重要备课形式。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能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优势是教师间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然而,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备课的形式化、低效化、教条化现象很严重等,这就使集体备课弊大于利。
一、名不副实,形式大于内容
集体备课活动每个年级均由一个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备课内容是讨论本周或下一周内要讲授的内容。集体备课有五个步骤:主备课教师按要求写出教案并打印;集体交流并修改教案;用修改后的教案上课,并在使用后写出教学反思;上完课听课教师评价;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组织单元测试以评价效果。
而事实上,在任务分配之后,主备教师虽然认真准备了,但因为教师水平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情况。水平较高的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在集体讨论时,大多数教师不发言,讨论结束后其他老师照搬照抄。而对水平较差的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虽然讨论热情很高,能做到畅所欲言,但最后没有落实到教案上,不了了之。于是,集体备课就成为主备教师的舞台,非主备人充当观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主备人如果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细化教学目标,研究课程思路,没有形成教案,这造成集体备课时该教师泛泛而讲,难以涉及课文较深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非主备人备课前不细读教材,不了解课的大体内容,没有对教材进行细致挖掘,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只是充当了一般的听众而已,即使是参与了集体备课,也不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此,集体备课就只有形
式,教师就会觉得集体备课无实际意义了。
二、强调集体,容易忽视个体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策略,并且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对象的教案才是集体备课的最终目标。所以,“老师备课是个性化行为,教案体现了老师的设计理念和价值目标,凝结了老师不少的心血,从科研成果的角度来看,属于老师的个人专利,具有隐私性”。那么,是否一定要在集体备课时把自己的“专利”拿出来共享?再说,上课是师生对话与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生成具有不确定性,越是现场互动生成的东西越具有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集体备课只是定出了一个大的框架,细部的东西还要依靠教师的教学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集体备课,而是要求教师从理性的角度思考,使集体备课具有现实意义,而不是一味地强调“集体”。其实,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在备课中不拘一格,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目标不明,难以形成集体共鸣
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提醒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特别注意备课目标。一篇文章有许多可以赏析的地方。如果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不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就会因为备课没有重点,而出现教师间的交流障碍,难以获得集体备课的效果。就一篇课文来说,可以取课文中最突出的特点,抓学生最难理解、最薄弱或写作文时最可借鉴的地方等进行集体备课。比如教学闻一多的《死水》,可以先讨论闻一多笔下的“美与丑”,进而探讨物象的丑和意象的美。如此重点突出的集体备课,让所有教师都能感受到共享、共进、共同提高的乐趣。
四、实效性差,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书的翻版
因为集体备课要面临许多检查,为了顺利通过检查,集体备课小组往往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表现在教案方面,同头课的教案几乎一致,所以如果课堂上教师不注重个人的发挥,那么所有的同头课老师的教案将一模一样。有时,备课组长将某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平均分配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老师,由他们分头撰写教案,最后将参差不齐的教案打印装订成册,人手一份,形成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就成了“教案之和”。也有部分备课教师不认真钻研教材,只是为了迅速完成组内的分配任务,干脆从优秀的备课教案资料中挪用,或者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教学案例,全然不顾是否适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这种集体备课违背了备课的初衷。没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集体备课便形同虚设了。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2(A)—0059—01
集体备课是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备课质量而产生的一种重要备课形式。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能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优势是教师间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然而,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备课的形式化、低效化、教条化现象很严重等,这就使集体备课弊大于利。
一、名不副实,形式大于内容
集体备课活动每个年级均由一个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备课内容是讨论本周或下一周内要讲授的内容。集体备课有五个步骤:主备课教师按要求写出教案并打印;集体交流并修改教案;用修改后的教案上课,并在使用后写出教学反思;上完课听课教师评价;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组织单元测试以评价效果。
而事实上,在任务分配之后,主备教师虽然认真准备了,但因为教师水平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情况。水平较高的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在集体讨论时,大多数教师不发言,讨论结束后其他老师照搬照抄。而对水平较差的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虽然讨论热情很高,能做到畅所欲言,但最后没有落实到教案上,不了了之。于是,集体备课就成为主备教师的舞台,非主备人充当观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主备人如果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细化教学目标,研究课程思路,没有形成教案,这造成集体备课时该教师泛泛而讲,难以涉及课文较深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非主备人备课前不细读教材,不了解课的大体内容,没有对教材进行细致挖掘,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只是充当了一般的听众而已,即使是参与了集体备课,也不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此,集体备课就只有形
式,教师就会觉得集体备课无实际意义了。
二、强调集体,容易忽视个体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策略,并且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对象的教案才是集体备课的最终目标。所以,“老师备课是个性化行为,教案体现了老师的设计理念和价值目标,凝结了老师不少的心血,从科研成果的角度来看,属于老师的个人专利,具有隐私性”。那么,是否一定要在集体备课时把自己的“专利”拿出来共享?再说,上课是师生对话与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生成具有不确定性,越是现场互动生成的东西越具有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集体备课只是定出了一个大的框架,细部的东西还要依靠教师的教学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集体备课,而是要求教师从理性的角度思考,使集体备课具有现实意义,而不是一味地强调“集体”。其实,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在备课中不拘一格,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目标不明,难以形成集体共鸣
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提醒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特别注意备课目标。一篇文章有许多可以赏析的地方。如果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不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就会因为备课没有重点,而出现教师间的交流障碍,难以获得集体备课的效果。就一篇课文来说,可以取课文中最突出的特点,抓学生最难理解、最薄弱或写作文时最可借鉴的地方等进行集体备课。比如教学闻一多的《死水》,可以先讨论闻一多笔下的“美与丑”,进而探讨物象的丑和意象的美。如此重点突出的集体备课,让所有教师都能感受到共享、共进、共同提高的乐趣。
四、实效性差,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书的翻版
因为集体备课要面临许多检查,为了顺利通过检查,集体备课小组往往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表现在教案方面,同头课的教案几乎一致,所以如果课堂上教师不注重个人的发挥,那么所有的同头课老师的教案将一模一样。有时,备课组长将某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平均分配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老师,由他们分头撰写教案,最后将参差不齐的教案打印装订成册,人手一份,形成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就成了“教案之和”。也有部分备课教师不认真钻研教材,只是为了迅速完成组内的分配任务,干脆从优秀的备课教案资料中挪用,或者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教学案例,全然不顾是否适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这种集体备课违背了备课的初衷。没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集体备课便形同虚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