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时,若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将乐曲与其他各种有意义的经验广泛地联系起来,进行丰富的想象,让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翅膀,则可进一步理解音乐,增强音乐的美感,享受其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想象;插上翅膀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67-03
想象是人类一种带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心理学上把它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时,若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将乐曲与其他各种有意义的经验广泛地联系起来,进行丰富的想象,让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翅膀,则可进一步理解音乐,增强音乐的美感,享受其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声乐作品欣赏的想象
音乐作品的欣赏通常分声乐曲欣赏和器乐曲欣赏。声乐曲音乐形象和文学形象相结合,歌词的语义性使音乐形象和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具体、明确,也更容易使儿童理解。针对儿童思维具有形象性和情绪性的特点,教学时就应从歌曲入手,选用一些短小、活泼的歌曲,要求学生在熟悉或会唱歌曲的基础上,根据歌词的词意进行想象,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形象美。
1.图画式想象。孩子们在听音乐时脑海中会浮现出各种的形象,如:星星、河流、鸟儿、森林等。听完音乐把这些形象进行组合,用想象组成一幅与歌曲相符合的画面,把它拼贴出来,或者画下来,这就是图画式想象。这类想象适合刚接触音乐的孩子,他们还不善于表达,就用图画把内在的想象表现出来,教师在旁边作适当的提醒与帮助。如:在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时,先让学生完整地感受音乐,然后请学生在事先备好的剪贴中挑选出刚才在脑中出现过的各种形象,学生挑出了太阳、雄鸡、花儿、小鸟、喜鹊、蜜蜂、蝴蝶,当他们想象着进行组合时,发现喜鹊造房子还需要一棵树,又选了一棵树,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如果学生有能力,也可让他画下来)。这样,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歌曲中那一个个活泼、鲜明的形象和其中浓厚的生活情趣。
2.动作式想象。听音乐时,孩子们会下意识地动起来。这是他们对音乐兴趣的自然表现,也是应有的动作反应。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在听音乐时,依据自己的感觉想象再加进一些有感觉的动作,把好的“下意识动作”再夸大一些,使整套动作更符合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然后,教师只作少许的补充或改动,扬长避短,让动作更连贯,更易做,并富有表演性。或者请做得好的学生上台,其他学生学着做。如《雁儿飞》这首歌,孩子们听着音乐,跟着示范的同学轻轻地摇晃身体,动作和歌曲十分协调。这时孩子们很容易进入角色,想象自己是一只只雁儿,就很快地比划着小鸟飞的动作,或左右飞,或上下飞。同时,教师还要求他们一小节一飞,仔细地感受歌曲的动感,旋律的抒情、优美。
3.表演式想象。这种想象也可归到动作式想象中,不过它的动作比较丰富,更有趣味,有很强的表演性。如:歌曲《小猴子》中,小猴子这一角色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动物,他们熟悉猴子的各种神态和动作。让学生把熟悉的现象特征与歌词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想象后,能表演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旋律的轻松、跳跃及猴子顽皮、淘气的生动形象。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了借助想象欣赏音乐的习惯和经验,有意注意慢慢地趋向稳定。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及知识范围扩大了,对客观环境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分析能力,能集中注意力听较长的歌曲,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这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不但能运用想象体会歌曲包涵的思想感情,并把感受和体会讲述出来,教师只作一些引导即可。如:欣赏歌曲《四季啊,我在想》可让学生从“我”还可变作什么,还可为教师做些什么?去想象。又如:在欣赏歌曲《桑塔露其亚》后,请同学们齐声朗诵歌词:“看晚星多明亮,闪耀着金光,海面上微风吹,碧波在荡漾……万籁皆寂静,大地入梦乡,幽静的深夜里,明月照四方。”这是多么静谧恬美,多么令人陶醉、令人神往的境界啊!教师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构思出一幅乘凉图:初秋,盛夏烈日炙烤大地的余热尚未退尽,在一个天高气爽、月朗星稀的晚上,或一家老小,或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带着西瓜水果,或汽水等饮料,来到海边,驾着小船,哼着小曲,微风轻轻地吹,小船轻轻地荡。领略这黑夜的美景,享受这人生的乐趣,何等舒心,何等惬意!在这想象出来的形象伴随下,在引领大家一边欣赏,一边品味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游玩乐趣。那真是其味无限,其乐无穷,使人怡然自得,忘乎所以。在他们的创造性想象中,真切地感受到歌曲的恬静、悠闲及在虚无缥缈的幻境中发现奇妙景象的惊喜。这正是音乐形象能使人神思飞扬、遐想驰骋的特点决定的。
二、器乐作品欣赏中的想象
器乐作品是纯音乐性的。由于没有文字的结合,音乐内容不象歌曲那样容易被学生把握,想象的方向和范围也较难确定。但器乐作品与其他艺术一样,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通过音乐形象揭示人们的生活中的各种心绪、思想和感情。标题、小标题、文字解说等,总是积极地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反映的内容。在曲名、文字解说的诱发下,产生具体的与作者所表现的内容相似的种种想象,以获得音乐所表现的对象的具体观念,从而更生动、具体、深刻的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一)描绘性音乐的想象
音乐的描绘不可能把客观世界中的人、景、物予以精确的原形地表现。那么学生何以明确感受这是龟的形象、那是兔的形象;这是奔腾澎湃的江河和潺潺的小溪;而那又是烟雾缭绕、水光云影的艺术境界……这就需要想象,是它把音乐与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了。由于描绘手法的不同,学生对音乐也有不同形式的想象。
1.模拟想象,即音响对现实的艺术音乐模拟引起的想象。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一部分比较和谐、悦耳或是与某一种特定的生活现象有密切联系的音响,它们有时在音乐中被加以直接模拟或类似的艺术模拟的想象。如《在钟表店里》大钟宏亮的报时声(3125ㄧ5523ㄧ1-00ㄧ)和钟表的嘀嗒声;《快乐的小熊猫》中大自然从朦胧中渐渐醒来,天越来越亮,笛子吹出一段节奏自由的旋律3561 612 3236 5 ……小鸟醒来啦!唱起了黎明的歌,笛子吹出了轻快跳跃的旋律‖:35 45 55 35 45 55 :‖……一声大钗响,是小熊调皮地把水桶丢进了水塘,竖琴奏出一串琶音是池塘中溅起了水花,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学生只有利用想象才能感受这些生活形象和有关意境。又如:《百鸟朝凤》是根据乐曲内容命名的,属写实性作品的标题,非常明确的提示了乐曲所描绘的形象。在标题的提示下,引子中唢呐模仿鸟叫,笛子的对答呼应,百鸟齐鸣、争鸣,花舌音发出知了叫声,知了被提出手中的挣扎声,一声长鸣,飞向远方等。在想象的帮助下,学生能较准确、细致地感受,同时,也感受到千百只鸟儿在凤凰寿辰大喜之日唱歌跳舞、喜庆热闹的情境与曲子表现出来的大自然生气勃勃的景象,进而通过这种联想,想象到我国北方农村办喜事的热闹情境,体验到那种热烈的节日气氛和愉快欢欣的欢腾情绪。
2.类比想象。用声音与视觉形象的类比关系,即应用人的感觉器官之间的通感所引起的想象。“通感式”类比想象主要是通过听觉与视觉之间的类比关系来进行的。对于创作者来说,是把客观事物的色、形、线转化为声音,即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对于欣赏者来说,则是通过想象把由听觉得到的音响再转回到色、形、线所构成的视觉形象中去,音乐的描绘性并不单纯描写而应是和一定的情感表现相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学生从中得到的也是“情景交融”的综合感受。如:《渔舟唱晚》这首名曲,虽是采用诗词命名的,但同样它的标题也清晰地显示了乐曲的内容,学生就能有方向地利用想象,把作曲者已转化为听觉形象的视觉形象还原,脑中再现出渔民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候,满怀劳动丰收的喜悦,乘着片片白帆,歌声四起,荡浆归舟的欢快情景,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想象中聆听着音乐,感受作曲者用优美、恬静、舒缓的旋律赞美夕阳余晖尽染着碧波涟漪的湖泊,微风轻拂缓缓移动的渔舟晚景。
(二)情节性音乐的想象
由于音乐与文学内容有联系,有些标题音乐有一定的情节性,对这类音乐的欣赏应以文学原著的题材内容及乐曲的标题与说明为依据。心理学家把这类根据叫作心理上的“预示作用”。欣赏者对音乐的情节性依据有了明确的“预示”,学生就可以进行正确、合理的想象。例如:《龟兔赛跑》,作者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性手法作了音乐的陈述。乐曲以管弦乐特有的音乐和表现力,塑造了龟和兔的形象及各自的动态。乐队生动地描绘了林中清晨的景物和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及欢乐愉快的舞会等情节。让学生们熟悉这个童话故事,欣赏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以文学的内容为依据,在文学解说的“预示”下感受音乐,更能激起学生对音乐形象的丰富想象,从中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同时也获得有关管弦乐队的知识。音乐情节的发展是通过人物感情的发展变化来体现的,欣赏者对乐曲情节的想象是与人物感情的体验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如,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属写意性作品。标题概括性的提示了一定的情绪范围或某种意境。在标题的“预示”下,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能想象作曲家主要描绘了新疆春日的景色和人们欢欣畅快的情绪,感受到新疆人民打起手鼓,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和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借助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经验去感受乐曲抒发的感情,并从感受中丰富自身的艺术体验。是不是说离开标题就无法想象,无法理解乐曲了!不,乐曲的思想内容不仅通过文字说明作提示,更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的音乐表现来揭示作品的内容实质。详尽的解题代替不了音乐表现与内在的意蕴。如《春节序曲》所表现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即使不出现标题也能为学生所感知想象。不过,事先不知道标题,虽然聆听时也能感受出音乐的情绪,但和另一位知道标题的听众相比较,那么后者在欣赏中会想象出更多与乐曲描绘相似的画面,从而更准确、深刻地领会乐曲表现的主题与内容。
音乐反映现实所采取的全面手段是抒情性,特别是在非标题性的作品中,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与情感体验的抒发。因此,音乐欣赏中的想象,实质是感情的体验,并把这种感情体验作为中介,进一步展开对乐曲意境与形象的想象活动。这种想象活动往往带有自由和随意的性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往往因人而异。我想,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乐曲情境的想象、感受时,尤其要注意:(1)指导学生进行聆听乐曲时,应强调赋予该乐曲以自然生命的想象。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很多有关该乐曲的知识,而只要通过欣赏、想象某种情况,想象与乐曲有关的某种气氛就行了。(2)强调自由联想,必须对音乐的本质性问题的高度注意,也就是说,一定要将学生们的想象引向音乐的本身上来,而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事实上,教师向学生讲解了一些与乐曲完全有关的提示,孩子们在听音乐时,还是可能产生一些与乐曲完全无关的想象,这种想象对增进音乐享受毫无益处。如果我们不是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本质,而只片面地追求迎合音乐的故事情节,那么,他们往往会产生不着边际的想象。要使学生们在音乐欣赏中能够围绕音乐主题进行有益想象,除了我们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外,我认为教师的艺术灵感比其他任何因素更为重要。
总之,好的音乐作品就如同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一本有益的书,让人回味无穷,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唤起欣赏者丰富的想象,使自己直接感受到作者创造的音乐形象,并不断补充它、丰富它,在脑海里形成各种生动、具体的再造形象。借助想象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从理性上把握音乐,更深入、更细致地理解音乐。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思维经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学生会以更浓厚的兴趣去欣赏音乐。
关键词:音乐欣赏;想象;插上翅膀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67-03
想象是人类一种带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心理学上把它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时,若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将乐曲与其他各种有意义的经验广泛地联系起来,进行丰富的想象,让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翅膀,则可进一步理解音乐,增强音乐的美感,享受其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声乐作品欣赏的想象
音乐作品的欣赏通常分声乐曲欣赏和器乐曲欣赏。声乐曲音乐形象和文学形象相结合,歌词的语义性使音乐形象和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具体、明确,也更容易使儿童理解。针对儿童思维具有形象性和情绪性的特点,教学时就应从歌曲入手,选用一些短小、活泼的歌曲,要求学生在熟悉或会唱歌曲的基础上,根据歌词的词意进行想象,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形象美。
1.图画式想象。孩子们在听音乐时脑海中会浮现出各种的形象,如:星星、河流、鸟儿、森林等。听完音乐把这些形象进行组合,用想象组成一幅与歌曲相符合的画面,把它拼贴出来,或者画下来,这就是图画式想象。这类想象适合刚接触音乐的孩子,他们还不善于表达,就用图画把内在的想象表现出来,教师在旁边作适当的提醒与帮助。如:在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时,先让学生完整地感受音乐,然后请学生在事先备好的剪贴中挑选出刚才在脑中出现过的各种形象,学生挑出了太阳、雄鸡、花儿、小鸟、喜鹊、蜜蜂、蝴蝶,当他们想象着进行组合时,发现喜鹊造房子还需要一棵树,又选了一棵树,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如果学生有能力,也可让他画下来)。这样,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歌曲中那一个个活泼、鲜明的形象和其中浓厚的生活情趣。
2.动作式想象。听音乐时,孩子们会下意识地动起来。这是他们对音乐兴趣的自然表现,也是应有的动作反应。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在听音乐时,依据自己的感觉想象再加进一些有感觉的动作,把好的“下意识动作”再夸大一些,使整套动作更符合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然后,教师只作少许的补充或改动,扬长避短,让动作更连贯,更易做,并富有表演性。或者请做得好的学生上台,其他学生学着做。如《雁儿飞》这首歌,孩子们听着音乐,跟着示范的同学轻轻地摇晃身体,动作和歌曲十分协调。这时孩子们很容易进入角色,想象自己是一只只雁儿,就很快地比划着小鸟飞的动作,或左右飞,或上下飞。同时,教师还要求他们一小节一飞,仔细地感受歌曲的动感,旋律的抒情、优美。
3.表演式想象。这种想象也可归到动作式想象中,不过它的动作比较丰富,更有趣味,有很强的表演性。如:歌曲《小猴子》中,小猴子这一角色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动物,他们熟悉猴子的各种神态和动作。让学生把熟悉的现象特征与歌词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想象后,能表演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旋律的轻松、跳跃及猴子顽皮、淘气的生动形象。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了借助想象欣赏音乐的习惯和经验,有意注意慢慢地趋向稳定。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及知识范围扩大了,对客观环境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分析能力,能集中注意力听较长的歌曲,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这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不但能运用想象体会歌曲包涵的思想感情,并把感受和体会讲述出来,教师只作一些引导即可。如:欣赏歌曲《四季啊,我在想》可让学生从“我”还可变作什么,还可为教师做些什么?去想象。又如:在欣赏歌曲《桑塔露其亚》后,请同学们齐声朗诵歌词:“看晚星多明亮,闪耀着金光,海面上微风吹,碧波在荡漾……万籁皆寂静,大地入梦乡,幽静的深夜里,明月照四方。”这是多么静谧恬美,多么令人陶醉、令人神往的境界啊!教师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构思出一幅乘凉图:初秋,盛夏烈日炙烤大地的余热尚未退尽,在一个天高气爽、月朗星稀的晚上,或一家老小,或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带着西瓜水果,或汽水等饮料,来到海边,驾着小船,哼着小曲,微风轻轻地吹,小船轻轻地荡。领略这黑夜的美景,享受这人生的乐趣,何等舒心,何等惬意!在这想象出来的形象伴随下,在引领大家一边欣赏,一边品味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游玩乐趣。那真是其味无限,其乐无穷,使人怡然自得,忘乎所以。在他们的创造性想象中,真切地感受到歌曲的恬静、悠闲及在虚无缥缈的幻境中发现奇妙景象的惊喜。这正是音乐形象能使人神思飞扬、遐想驰骋的特点决定的。
二、器乐作品欣赏中的想象
器乐作品是纯音乐性的。由于没有文字的结合,音乐内容不象歌曲那样容易被学生把握,想象的方向和范围也较难确定。但器乐作品与其他艺术一样,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通过音乐形象揭示人们的生活中的各种心绪、思想和感情。标题、小标题、文字解说等,总是积极地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反映的内容。在曲名、文字解说的诱发下,产生具体的与作者所表现的内容相似的种种想象,以获得音乐所表现的对象的具体观念,从而更生动、具体、深刻的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一)描绘性音乐的想象
音乐的描绘不可能把客观世界中的人、景、物予以精确的原形地表现。那么学生何以明确感受这是龟的形象、那是兔的形象;这是奔腾澎湃的江河和潺潺的小溪;而那又是烟雾缭绕、水光云影的艺术境界……这就需要想象,是它把音乐与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了。由于描绘手法的不同,学生对音乐也有不同形式的想象。
1.模拟想象,即音响对现实的艺术音乐模拟引起的想象。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一部分比较和谐、悦耳或是与某一种特定的生活现象有密切联系的音响,它们有时在音乐中被加以直接模拟或类似的艺术模拟的想象。如《在钟表店里》大钟宏亮的报时声(3125ㄧ5523ㄧ1-00ㄧ)和钟表的嘀嗒声;《快乐的小熊猫》中大自然从朦胧中渐渐醒来,天越来越亮,笛子吹出一段节奏自由的旋律3561 612 3236 5 ……小鸟醒来啦!唱起了黎明的歌,笛子吹出了轻快跳跃的旋律‖:35 45 55 35 45 55 :‖……一声大钗响,是小熊调皮地把水桶丢进了水塘,竖琴奏出一串琶音是池塘中溅起了水花,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学生只有利用想象才能感受这些生活形象和有关意境。又如:《百鸟朝凤》是根据乐曲内容命名的,属写实性作品的标题,非常明确的提示了乐曲所描绘的形象。在标题的提示下,引子中唢呐模仿鸟叫,笛子的对答呼应,百鸟齐鸣、争鸣,花舌音发出知了叫声,知了被提出手中的挣扎声,一声长鸣,飞向远方等。在想象的帮助下,学生能较准确、细致地感受,同时,也感受到千百只鸟儿在凤凰寿辰大喜之日唱歌跳舞、喜庆热闹的情境与曲子表现出来的大自然生气勃勃的景象,进而通过这种联想,想象到我国北方农村办喜事的热闹情境,体验到那种热烈的节日气氛和愉快欢欣的欢腾情绪。
2.类比想象。用声音与视觉形象的类比关系,即应用人的感觉器官之间的通感所引起的想象。“通感式”类比想象主要是通过听觉与视觉之间的类比关系来进行的。对于创作者来说,是把客观事物的色、形、线转化为声音,即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对于欣赏者来说,则是通过想象把由听觉得到的音响再转回到色、形、线所构成的视觉形象中去,音乐的描绘性并不单纯描写而应是和一定的情感表现相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学生从中得到的也是“情景交融”的综合感受。如:《渔舟唱晚》这首名曲,虽是采用诗词命名的,但同样它的标题也清晰地显示了乐曲的内容,学生就能有方向地利用想象,把作曲者已转化为听觉形象的视觉形象还原,脑中再现出渔民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候,满怀劳动丰收的喜悦,乘着片片白帆,歌声四起,荡浆归舟的欢快情景,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想象中聆听着音乐,感受作曲者用优美、恬静、舒缓的旋律赞美夕阳余晖尽染着碧波涟漪的湖泊,微风轻拂缓缓移动的渔舟晚景。
(二)情节性音乐的想象
由于音乐与文学内容有联系,有些标题音乐有一定的情节性,对这类音乐的欣赏应以文学原著的题材内容及乐曲的标题与说明为依据。心理学家把这类根据叫作心理上的“预示作用”。欣赏者对音乐的情节性依据有了明确的“预示”,学生就可以进行正确、合理的想象。例如:《龟兔赛跑》,作者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性手法作了音乐的陈述。乐曲以管弦乐特有的音乐和表现力,塑造了龟和兔的形象及各自的动态。乐队生动地描绘了林中清晨的景物和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及欢乐愉快的舞会等情节。让学生们熟悉这个童话故事,欣赏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以文学的内容为依据,在文学解说的“预示”下感受音乐,更能激起学生对音乐形象的丰富想象,从中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同时也获得有关管弦乐队的知识。音乐情节的发展是通过人物感情的发展变化来体现的,欣赏者对乐曲情节的想象是与人物感情的体验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如,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属写意性作品。标题概括性的提示了一定的情绪范围或某种意境。在标题的“预示”下,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能想象作曲家主要描绘了新疆春日的景色和人们欢欣畅快的情绪,感受到新疆人民打起手鼓,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和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借助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经验去感受乐曲抒发的感情,并从感受中丰富自身的艺术体验。是不是说离开标题就无法想象,无法理解乐曲了!不,乐曲的思想内容不仅通过文字说明作提示,更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的音乐表现来揭示作品的内容实质。详尽的解题代替不了音乐表现与内在的意蕴。如《春节序曲》所表现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即使不出现标题也能为学生所感知想象。不过,事先不知道标题,虽然聆听时也能感受出音乐的情绪,但和另一位知道标题的听众相比较,那么后者在欣赏中会想象出更多与乐曲描绘相似的画面,从而更准确、深刻地领会乐曲表现的主题与内容。
音乐反映现实所采取的全面手段是抒情性,特别是在非标题性的作品中,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与情感体验的抒发。因此,音乐欣赏中的想象,实质是感情的体验,并把这种感情体验作为中介,进一步展开对乐曲意境与形象的想象活动。这种想象活动往往带有自由和随意的性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往往因人而异。我想,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乐曲情境的想象、感受时,尤其要注意:(1)指导学生进行聆听乐曲时,应强调赋予该乐曲以自然生命的想象。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很多有关该乐曲的知识,而只要通过欣赏、想象某种情况,想象与乐曲有关的某种气氛就行了。(2)强调自由联想,必须对音乐的本质性问题的高度注意,也就是说,一定要将学生们的想象引向音乐的本身上来,而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事实上,教师向学生讲解了一些与乐曲完全有关的提示,孩子们在听音乐时,还是可能产生一些与乐曲完全无关的想象,这种想象对增进音乐享受毫无益处。如果我们不是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本质,而只片面地追求迎合音乐的故事情节,那么,他们往往会产生不着边际的想象。要使学生们在音乐欣赏中能够围绕音乐主题进行有益想象,除了我们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外,我认为教师的艺术灵感比其他任何因素更为重要。
总之,好的音乐作品就如同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一本有益的书,让人回味无穷,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唤起欣赏者丰富的想象,使自己直接感受到作者创造的音乐形象,并不断补充它、丰富它,在脑海里形成各种生动、具体的再造形象。借助想象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从理性上把握音乐,更深入、更细致地理解音乐。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思维经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学生会以更浓厚的兴趣去欣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