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肉类往往是膳食中脂肪的来源,但不同的肉类,脂肪含量差异甚大,鸡胸肉、牛踺子肉低于5%,猪排骨、肥牛片、肥羊排高于30%。同时呢,根据烹调方法的不同,成莱中脂肪含量的差异也非常大。那些需要油炸、油煎、红烧的烹调方法往往会让本来脂肪低的肉类提高脂肪含量,而白煮、清炖、烤箱烤等方法不仅不会提高脂肪含量,对于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来说,还能令其“出油”。
清炖
这里所谓清炖,就是不加油,直接把肉放人铁锅或砂锅当中,加入适量的冷水,水量不用太多,能淹没肉即可。
肉下锅之前是否要用沸水焯烫一下,要看肉的品质和种类,以及烹调的目标。一般来说,新鲜鸡肉是无需提前焯烫的。优质新鲜牛羊肉也不需要。但是,大部分猪肉,或者质量不太满意的牛羊肉,就最好先做焯烫处理,否则直接下锅可能味道不正。我曾用有机黑山猪的排酸肉试过,即便不焯烫,味道也足够好。此外,如果想要吃肉,热水下锅或烫久一点亦无不可,但如果兼要用汤,必须冷水下锅,焯烫时间也要短,去掉血水即可。
在锅中加入香辛料,比如姜片、花椒、桂皮、月桂叶等,按照不同肉类食材来调整用量。一般来说,猪肉味臊,需要加入一两粒大茴香;而牛肉味正,不用加这种味道过浓的香辛料,加姜片、月桂叶和少许小茴香即可。鸡肉除了姜片和月桂叶之外,可以加几粒花椒,味道更香些。当然,这些都可以按个人喜好进行调整。调味料不宜过多,以免夺取肉的本来香味。
调料加好之后,大火烧开,然后改成微火慢炖。鸡肉需要半小时,猪肉需要一小时,牛肉需要更长的时间,一直到汤香气扑鼻,肉柔软好嚼为止。此时才加入盐、鸡精、胡椒粉等进行调味,然后上桌食用。还可以在起锅前15分钟加入其他配料,比如白萝卜、胡萝卜、土豆等,蘑菇、木耳、笋片、海带等耐煮的材料则可以一开始便加进去,煮的时间长,味道就更鲜美。
隔水炖多半也属于清炖,常用于保健食材的制作。它是把食材放在有盖的小陶罐或磁盅里,然后放在蒸锅当中长时间蒸炖的。这种炖法香气不会散失,味道自然也好,只是量太小。
上桌的时候,撇去浮油,撒入香葱花、香菜末等。只要材料足够新鲜优质,清炖出来的味道非常令人满意。
白煮
白煮的方法和清炖比较像,但它需要多加一点水。加入香辛料,煮到肉质软烂为止,完全不放油和盐。然后捞出其中的肉,用酱油或特别配制的调味汁来蘸食。飘着少许油的汤也不浪费,可以拿来煮蔬菜吃。这样就用一份食材的脂肪做出两份不错的菜,而且一点油都不用额外加。
这种方法适合本身脂肪偏高的食材,比如说,排骨、鸡翅、牛腩等。它对于食材的新鲜程度要求是最高的,比如鲜口蘑煮鸡翅中,就是这么做的。
凉拌
把白煮的方法略微改改,肉块切大一些,煮到八成软就捞出来,就可以用来凉拌。把这些肉切成薄片,或者把鸡撕成肉丝,放到大碗里,然后加入各种调味品,做成凉拌菜,味道也是非常不错的。调味的风格可以做成麻辣风格、咸鲜风格、蒜香风格、葱香风格、怪味风格等,各有美味。过去老北京有道“蒜泥白肉”的菜,用的是五花肉片;其实换成瘦肉片也是一样好吃。
甚至,这个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回锅肉上。把肉煮到七成软,然后切成片或丝;在蔬菜炒到快熟的时候,加入这些熟肉片、熟肉丝翻一下,最后淋点酱油出锅即可。这样就免了给肉丝过油的麻烦啦,还能赚一锅好肉汤,拿来做汤、做菜、煮汤面或馄饨。
酱炖
此外,还有很多人喜欢颜色深浓香气浓郁的酱肉。这也不难,只不过把清炖的方法稍微改一改。锅要用铁锅,在清炖到时间一半的时候,加入2勺大酱(纯黄豆做的酱),再加少量冰糖,继续炖一段时间,让酱的香气和咸昧慢慢地渗透进去,比直接用酱油效果还要好呢。到肉变软的时候,再打开盖子,稍微把火开大,并不断翻动,让水分浓缩一些,就可以得到类似于酱卤肉的效果了。只不过,这种方法又方便,又少油,不产生任何致癌物质,还不会产生油烟、不污染厨房呢。
其实啊,古人做红烧肉就是类似这样的方法。当年苏东坡说“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味自美”,实际上并没有把肉放在油里炒,更没有上糖色。就是把肉放在锅里加水慢炖,再加些调料。苏东坡那时候有豆酱,但酱油还没有普遍出现,所以他最可能是用盐、糖、料酒和酱来调味的。不过这些调料不能早加,因为古人早就认识到,“炖肉加盐过早则难烂”,所以在炖到半途之后再加最理想。
清炖
这里所谓清炖,就是不加油,直接把肉放人铁锅或砂锅当中,加入适量的冷水,水量不用太多,能淹没肉即可。
肉下锅之前是否要用沸水焯烫一下,要看肉的品质和种类,以及烹调的目标。一般来说,新鲜鸡肉是无需提前焯烫的。优质新鲜牛羊肉也不需要。但是,大部分猪肉,或者质量不太满意的牛羊肉,就最好先做焯烫处理,否则直接下锅可能味道不正。我曾用有机黑山猪的排酸肉试过,即便不焯烫,味道也足够好。此外,如果想要吃肉,热水下锅或烫久一点亦无不可,但如果兼要用汤,必须冷水下锅,焯烫时间也要短,去掉血水即可。
在锅中加入香辛料,比如姜片、花椒、桂皮、月桂叶等,按照不同肉类食材来调整用量。一般来说,猪肉味臊,需要加入一两粒大茴香;而牛肉味正,不用加这种味道过浓的香辛料,加姜片、月桂叶和少许小茴香即可。鸡肉除了姜片和月桂叶之外,可以加几粒花椒,味道更香些。当然,这些都可以按个人喜好进行调整。调味料不宜过多,以免夺取肉的本来香味。
调料加好之后,大火烧开,然后改成微火慢炖。鸡肉需要半小时,猪肉需要一小时,牛肉需要更长的时间,一直到汤香气扑鼻,肉柔软好嚼为止。此时才加入盐、鸡精、胡椒粉等进行调味,然后上桌食用。还可以在起锅前15分钟加入其他配料,比如白萝卜、胡萝卜、土豆等,蘑菇、木耳、笋片、海带等耐煮的材料则可以一开始便加进去,煮的时间长,味道就更鲜美。
隔水炖多半也属于清炖,常用于保健食材的制作。它是把食材放在有盖的小陶罐或磁盅里,然后放在蒸锅当中长时间蒸炖的。这种炖法香气不会散失,味道自然也好,只是量太小。
上桌的时候,撇去浮油,撒入香葱花、香菜末等。只要材料足够新鲜优质,清炖出来的味道非常令人满意。
白煮
白煮的方法和清炖比较像,但它需要多加一点水。加入香辛料,煮到肉质软烂为止,完全不放油和盐。然后捞出其中的肉,用酱油或特别配制的调味汁来蘸食。飘着少许油的汤也不浪费,可以拿来煮蔬菜吃。这样就用一份食材的脂肪做出两份不错的菜,而且一点油都不用额外加。
这种方法适合本身脂肪偏高的食材,比如说,排骨、鸡翅、牛腩等。它对于食材的新鲜程度要求是最高的,比如鲜口蘑煮鸡翅中,就是这么做的。
凉拌
把白煮的方法略微改改,肉块切大一些,煮到八成软就捞出来,就可以用来凉拌。把这些肉切成薄片,或者把鸡撕成肉丝,放到大碗里,然后加入各种调味品,做成凉拌菜,味道也是非常不错的。调味的风格可以做成麻辣风格、咸鲜风格、蒜香风格、葱香风格、怪味风格等,各有美味。过去老北京有道“蒜泥白肉”的菜,用的是五花肉片;其实换成瘦肉片也是一样好吃。
甚至,这个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回锅肉上。把肉煮到七成软,然后切成片或丝;在蔬菜炒到快熟的时候,加入这些熟肉片、熟肉丝翻一下,最后淋点酱油出锅即可。这样就免了给肉丝过油的麻烦啦,还能赚一锅好肉汤,拿来做汤、做菜、煮汤面或馄饨。
酱炖
此外,还有很多人喜欢颜色深浓香气浓郁的酱肉。这也不难,只不过把清炖的方法稍微改一改。锅要用铁锅,在清炖到时间一半的时候,加入2勺大酱(纯黄豆做的酱),再加少量冰糖,继续炖一段时间,让酱的香气和咸昧慢慢地渗透进去,比直接用酱油效果还要好呢。到肉变软的时候,再打开盖子,稍微把火开大,并不断翻动,让水分浓缩一些,就可以得到类似于酱卤肉的效果了。只不过,这种方法又方便,又少油,不产生任何致癌物质,还不会产生油烟、不污染厨房呢。
其实啊,古人做红烧肉就是类似这样的方法。当年苏东坡说“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味自美”,实际上并没有把肉放在油里炒,更没有上糖色。就是把肉放在锅里加水慢炖,再加些调料。苏东坡那时候有豆酱,但酱油还没有普遍出现,所以他最可能是用盐、糖、料酒和酱来调味的。不过这些调料不能早加,因为古人早就认识到,“炖肉加盐过早则难烂”,所以在炖到半途之后再加最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