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语文,应成为一种兴趣。语文,内容丰富,知识广博,引人入胜。其实,我国的汉语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语言之一”,作为母语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应该也能够获得成功。“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当然,兴趣可以是自行产生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要让学生们热爱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引导和激励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语文考试的题目偏、难、怪,课堂上讲授的语文知识过多过深,这样使不少学生畏缩不前,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归纳起来,目前有这几种学生不喜爱语文课的具体表现:
1、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迫于中招考试和老师的压力,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仅仅是应付,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他们从不对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语文学习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2、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有部分学生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仍不见明显提高甚至出现倒退或者滑坡。于是,他们便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能否学好语文产生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又极度紧张。到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3、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他们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把大量的学习时间放在其他科目上,直到考试临近再搞突击。
4、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而是认为初中语文考试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试题和资料也不做,他们抱着“碰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其实,学习知识是一项需要毅力、需要坚持的长期活动,若教师不能把知识的学习变为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乐学,想学,只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辛苦,教学效果肯定不尽人如意。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法则,在优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的引导上下工夫
首先一定要保证课课要新,堂堂要活,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课文的内容与体裁不同,教学的切入点也要有所不同,切记死板硬套,千篇一律,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其次,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讨上,一定要切合实际,要自然化,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身心的舒畅,自然和谐,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与氛围——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欲望。再次,要放手让学生也“火”一把,过把做“教师”的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因为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人人动脑,个个动口,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学的双向活动更为自然明确。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学得了知识。教师教得轻松,而学生学得主动。
二、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学生
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你应有的人格魅力和你对语文学科的热爱。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
要想让学生亲近语文,首先语文老师要亲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以感情打动学生,从而使他们对教师所教之课产生兴趣,变得喜欢语文课。我会适时和学生开一个善意的微笑,来拉近学生和我的距离。因此,上课的气氛有张有弛。相对来说,学生对我的课就会多一分喜欢,学生的成绩也就逐渐提高。
三、保持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种巨大鼓舞力量。作为老师,应该相信你身边的每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相信学生,唤醒学生的自信。只有相信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好语文的重要
另外不要死啃书本,抱着本本主义不放,要把小语文变为大语文,要引导学生多看新闻,多读书,多看报纸,多写读书笔记、摘抄等。每过一段时间,举行一个读书座谈会,让学生自己谈谈读书的体会或者介绍所读书的内容,分组互相交流。或者引导学生开展读古诗背古诗的竞赛活动,定期开展竞赛。古诗,特别是唐诗的音律特别美,久背不仅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又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背诵的效率。当然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参与一些社会调查等,力争把语文同社会结合,把知识同实践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好语文的重要,充分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热爱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辛丽、刘元生《语文新课标解读》
2、张兰珠《中学语文教师的反思》
3、胡霞美《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兴趣教学》
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语文考试的题目偏、难、怪,课堂上讲授的语文知识过多过深,这样使不少学生畏缩不前,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归纳起来,目前有这几种学生不喜爱语文课的具体表现:
1、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迫于中招考试和老师的压力,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的态度仅仅是应付,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他们从不对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语文学习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2、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有部分学生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仍不见明显提高甚至出现倒退或者滑坡。于是,他们便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能否学好语文产生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又极度紧张。到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3、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他们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把大量的学习时间放在其他科目上,直到考试临近再搞突击。
4、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而是认为初中语文考试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试题和资料也不做,他们抱着“碰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其实,学习知识是一项需要毅力、需要坚持的长期活动,若教师不能把知识的学习变为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乐学,想学,只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辛苦,教学效果肯定不尽人如意。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法则,在优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的引导上下工夫
首先一定要保证课课要新,堂堂要活,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课文的内容与体裁不同,教学的切入点也要有所不同,切记死板硬套,千篇一律,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其次,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讨上,一定要切合实际,要自然化,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身心的舒畅,自然和谐,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与氛围——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欲望。再次,要放手让学生也“火”一把,过把做“教师”的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因为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人人动脑,个个动口,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学的双向活动更为自然明确。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学得了知识。教师教得轻松,而学生学得主动。
二、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学生
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你应有的人格魅力和你对语文学科的热爱。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
要想让学生亲近语文,首先语文老师要亲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以感情打动学生,从而使他们对教师所教之课产生兴趣,变得喜欢语文课。我会适时和学生开一个善意的微笑,来拉近学生和我的距离。因此,上课的气氛有张有弛。相对来说,学生对我的课就会多一分喜欢,学生的成绩也就逐渐提高。
三、保持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种巨大鼓舞力量。作为老师,应该相信你身边的每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相信学生,唤醒学生的自信。只有相信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好语文的重要
另外不要死啃书本,抱着本本主义不放,要把小语文变为大语文,要引导学生多看新闻,多读书,多看报纸,多写读书笔记、摘抄等。每过一段时间,举行一个读书座谈会,让学生自己谈谈读书的体会或者介绍所读书的内容,分组互相交流。或者引导学生开展读古诗背古诗的竞赛活动,定期开展竞赛。古诗,特别是唐诗的音律特别美,久背不仅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又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背诵的效率。当然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参与一些社会调查等,力争把语文同社会结合,把知识同实践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好语文的重要,充分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热爱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辛丽、刘元生《语文新课标解读》
2、张兰珠《中学语文教师的反思》
3、胡霞美《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