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一种很有效的动机培养模式,在国外影响较大,但国内有关该模式的研究还不多,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国内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
关键词:注意 切身性 信心 满足感
一、ARCS动机设计模式简介
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因而如何培养学习动机就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在众多的动机培养学说中,美国弗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J.M.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简称“ARCS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凯勒(J.M.Keller)教授于1983年提出了关于动机设计模型的四因素:兴趣(Interest)、切身性(Relevance)、期望(Expectancy)和满足感(Satisfaction)。1987年,他又将“兴趣”改为“注意”(Attention),将“期望”改为“自信心”(Confidence)。这样,以“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的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为名称,一个专门用于动机设计的ARCS模式诞生了。
ARCS模式展示了这样一个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任务的注意(Attention)和兴趣,再使他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有切身性(Relevance),接着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学会学好,从而产生信心(Confidence),最后让他体验学习结果所带来的满足感(Satisfactory)。
二、国内研究综述
ARCS模式一经提出,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就引起学生动机以及增强教学效果方面而言,ARCS模式的积极效果得到了验证,有关模式的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但在国内,有关ARCS模式的研究成果还不太丰富,现就目前所能搜检到的研究成果,分理论和实践两类综述如下:
1. 理论研究
①就公开的文献资料来看,高利明老师的《调动学习动机的ARCS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1]一文对ARCS模式作了最早的研究,该文介绍了ARCS模式的四类因素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一一进行解释,然后讨论在模式指导下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可能由于是第一次,所以本研究对模式的阐述显得还不是太充分。譬如对四类因素英文单词的翻译就没有形成正式的名词,只能用意思来表达:“引起学习者的注意”(Attention)、“使他们感到关切”(Relevance)、“帮助他们增强信心”(Confidence)、“使得他们获得满足”(Satisfaction)。其它诸如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步骤等等都未提及。
②王海春同志的《课堂教学中ARCS动机设计模式》[2]用教学实例的方式对注意、切身性、自信心、满意四类因素进行了介绍,内容相对较简单。
③郭德俊、马庆霞、赵凤贞、袁凤萱、林海波五位老师的《“ARCS兴趣问卷”的编制》[3]一文,涉及到一个运用ARCS模式的具体问题,即如何了解学生的动机情况。该研究通过征求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并结合凯勒(J.M.Keller)教授的《IMMS(教师动机性问卷)》和《CIS(课程兴趣问卷)
关键词:注意 切身性 信心 满足感
一、ARCS动机设计模式简介
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因而如何培养学习动机就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在众多的动机培养学说中,美国弗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J.M.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简称“ARCS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凯勒(J.M.Keller)教授于1983年提出了关于动机设计模型的四因素:兴趣(Interest)、切身性(Relevance)、期望(Expectancy)和满足感(Satisfaction)。1987年,他又将“兴趣”改为“注意”(Attention),将“期望”改为“自信心”(Confidence)。这样,以“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的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为名称,一个专门用于动机设计的ARCS模式诞生了。
ARCS模式展示了这样一个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任务的注意(Attention)和兴趣,再使他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有切身性(Relevance),接着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学会学好,从而产生信心(Confidence),最后让他体验学习结果所带来的满足感(Satisfactory)。
二、国内研究综述
ARCS模式一经提出,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就引起学生动机以及增强教学效果方面而言,ARCS模式的积极效果得到了验证,有关模式的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但在国内,有关ARCS模式的研究成果还不太丰富,现就目前所能搜检到的研究成果,分理论和实践两类综述如下:
1. 理论研究
①就公开的文献资料来看,高利明老师的《调动学习动机的ARCS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1]一文对ARCS模式作了最早的研究,该文介绍了ARCS模式的四类因素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一一进行解释,然后讨论在模式指导下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可能由于是第一次,所以本研究对模式的阐述显得还不是太充分。譬如对四类因素英文单词的翻译就没有形成正式的名词,只能用意思来表达:“引起学习者的注意”(Attention)、“使他们感到关切”(Relevance)、“帮助他们增强信心”(Confidence)、“使得他们获得满足”(Satisfaction)。其它诸如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步骤等等都未提及。
②王海春同志的《课堂教学中ARCS动机设计模式》[2]用教学实例的方式对注意、切身性、自信心、满意四类因素进行了介绍,内容相对较简单。
③郭德俊、马庆霞、赵凤贞、袁凤萱、林海波五位老师的《“ARCS兴趣问卷”的编制》[3]一文,涉及到一个运用ARCS模式的具体问题,即如何了解学生的动机情况。该研究通过征求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并结合凯勒(J.M.Keller)教授的《IMMS(教师动机性问卷)》和《CIS(课程兴趣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