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着书房里满满当当、尘灰覆盖的书籍,我很有点无奈。《四书五经》、《金色笔记》、《厚黑学》、《周作人传》等经典作品,我从买来就没有翻过。而一些我精读的书籍,往往不畅销或者不知名,比如《发现母亲》、《吴带当风》、《清水洗尘》等。这几年,书房里书越来越多,我的阅读量却在逐年下降。
悖论一:经典的作品只买不读
喜欢逛书店,集腋成裘,慢慢地,书房里的书多了起来,甚至摆放不下了!都是最经典的书啊!怎么舍得不买?书是买回来了,可如何看得过来?买书不看书,面对这种尴尬局面是肯定的了。譬如,“叶嘉莹说诗”系列,是经典的诗词鉴赏文集,我非常喜欢,渴望买一整套细细研读。我先是在市区各大书店搜罗一番,均无全本;这样渴望了一年多,后来在网上发现了。于是,不惜人民币,全部买下!可是,自从买回来,我就不是那么迫切地想读了。至今买来两年多了,我不过读了十几本之中的一两本,甚至有两本我还一次都没有翻过。
类似于“叶嘉莹说诗”系列的书籍,书房里还有很多。我有时也会在心中计较:××那套书可以在这个假日读读了!可是,假日往往会去买了新书读,很难有兴趣翻阅旧书。说白了,还是因为书买回来了,觉得反正书已到手,以后有空再读。长时间积累下来,自己有所闻说却从未精读的经典,有的时候就这么一年年耽搁下去了。
悖论二:有价值的书难以畅销
譬如,《文学讲稿》是著名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运用新批评理论对七部世界名著进行具体分析的教学笔记,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文集。这本书对七本世界名著进行了精到的解读。面对简·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斯蒂文森、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等世界知名作家,纳博科夫自由地出入于他们那些被人称为“迷宫”的作品,并从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文学讲稿》诠释了《曼斯菲尔德庄园》、《荒凉山庄》、《包法利夫人》、《化身博士》、《斯万宅边小径》、《变形记》、《尤利西斯》。这本《文学讲稿》,在我看来,是应该广为流传的,却很少有读者问津。
很多经典作品,在出版前貌似是被期盼很久,可一上架却反应平平。《追忆似水年华》、《束星北档案》少人喜欢,比这两本命运更堪忧的,还有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艾略特的《荒原》等诗集。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明朝那些事儿》、《蜗居》、《中国不高兴》,这种现象,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悖论三:藏书越多,读书越少
藏书越多,读书就越少——包括我在内的很多阅读爱好者都是这样。生活和工作节奏太快,读书时间和数量只能走下坡路了。一些原先的爱书人虽然依旧买书,但却无暇阅读。很多书到后来变成了摆设,书买来后就放在书柜里“慢慢变老”——尽管买书没有停止,阅读却早已停滞。
与此相应的是,书籍的写作与出版越来越快。浩如烟海的书籍,让人产生无从阅读的困惑;伴随着这种困惑的,是书籍质量的下降。能够潜心阅读的人少了,部分原因也在于能够潜心写作的人少了!还有多少作者像曹雪芹一样“增删五次,批阅十载”呢?我的一位同行朋友说:“以前呢,喜欢读《收获》,喜欢《散文》,可是后来《收获》、《散文》的文字质量明显跟不上了!不能大雅,干脆大俗。现在,我倒不如看看韩剧,听听流行音乐,更为赏心悦目!”书籍与阅读的尴尬,真有些说不清了呢。■
□编辑 江泓
悖论一:经典的作品只买不读
喜欢逛书店,集腋成裘,慢慢地,书房里的书多了起来,甚至摆放不下了!都是最经典的书啊!怎么舍得不买?书是买回来了,可如何看得过来?买书不看书,面对这种尴尬局面是肯定的了。譬如,“叶嘉莹说诗”系列,是经典的诗词鉴赏文集,我非常喜欢,渴望买一整套细细研读。我先是在市区各大书店搜罗一番,均无全本;这样渴望了一年多,后来在网上发现了。于是,不惜人民币,全部买下!可是,自从买回来,我就不是那么迫切地想读了。至今买来两年多了,我不过读了十几本之中的一两本,甚至有两本我还一次都没有翻过。
类似于“叶嘉莹说诗”系列的书籍,书房里还有很多。我有时也会在心中计较:××那套书可以在这个假日读读了!可是,假日往往会去买了新书读,很难有兴趣翻阅旧书。说白了,还是因为书买回来了,觉得反正书已到手,以后有空再读。长时间积累下来,自己有所闻说却从未精读的经典,有的时候就这么一年年耽搁下去了。
悖论二:有价值的书难以畅销
譬如,《文学讲稿》是著名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运用新批评理论对七部世界名著进行具体分析的教学笔记,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文集。这本书对七本世界名著进行了精到的解读。面对简·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斯蒂文森、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等世界知名作家,纳博科夫自由地出入于他们那些被人称为“迷宫”的作品,并从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文学讲稿》诠释了《曼斯菲尔德庄园》、《荒凉山庄》、《包法利夫人》、《化身博士》、《斯万宅边小径》、《变形记》、《尤利西斯》。这本《文学讲稿》,在我看来,是应该广为流传的,却很少有读者问津。
很多经典作品,在出版前貌似是被期盼很久,可一上架却反应平平。《追忆似水年华》、《束星北档案》少人喜欢,比这两本命运更堪忧的,还有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艾略特的《荒原》等诗集。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明朝那些事儿》、《蜗居》、《中国不高兴》,这种现象,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悖论三:藏书越多,读书越少
藏书越多,读书就越少——包括我在内的很多阅读爱好者都是这样。生活和工作节奏太快,读书时间和数量只能走下坡路了。一些原先的爱书人虽然依旧买书,但却无暇阅读。很多书到后来变成了摆设,书买来后就放在书柜里“慢慢变老”——尽管买书没有停止,阅读却早已停滞。
与此相应的是,书籍的写作与出版越来越快。浩如烟海的书籍,让人产生无从阅读的困惑;伴随着这种困惑的,是书籍质量的下降。能够潜心阅读的人少了,部分原因也在于能够潜心写作的人少了!还有多少作者像曹雪芹一样“增删五次,批阅十载”呢?我的一位同行朋友说:“以前呢,喜欢读《收获》,喜欢《散文》,可是后来《收获》、《散文》的文字质量明显跟不上了!不能大雅,干脆大俗。现在,我倒不如看看韩剧,听听流行音乐,更为赏心悦目!”书籍与阅读的尴尬,真有些说不清了呢。■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