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众所周知,数学是小学教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影响学生逻辑思维发育的关键所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和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学在实际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情景中并从中学习知识。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学在实际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情景中并从中学习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课堂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趣味型教学情景
众所周知,人类学习进步的动力来源主要是人类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换言之,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类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同样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不少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如根据教学提纲内容机械化教学数学知识,显然这种教学课堂不仅枯燥乏味,还毫無创新之处。为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一些新兴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教学情景,从而促进趣味型教学课堂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相关知识点时,我在课堂导入时便借助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展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中有24个海绵宝宝排列成一个四行六列的小方阵。接着,我便问学生们:“你们猜猜这个图片中有几个海绵宝宝?”语毕,有些学生们便开始数了起来,没过多久,这些学生就开始数不清楚了,所以最终也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也有些学生先数每一行的海绵宝宝个数,并列出了这样一个式子进行计算:6 6 6 6=24。于是便得到了答案:图片中有24个海绵宝宝。还有些事先预习了功课的学生在数完每一行的海绵宝宝数量之后列出了一个乘法计算公式:6[×]4=24。同样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设备和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海绵宝宝来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乘法”教学情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这种教学情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我开展了乘法知识点的教学工作,并在知识点教学完成之后,给学生们设置了这样一个课堂练习题:一位工人要将一根8米长的小木棒锯成2米长的小段木棒,已知工人每锯一段木棒花费的时间是2分钟,那么工人总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锯完这些木棒?显然,在这练习题中,学生们首先需要求出工人总共需要锯多少次,然后再将次数与锯一次所需时间相乘得到最终答案。相对于课堂导入的情景而言,这个课堂小练习的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整体的思路大致相似,二者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
二、借助数学问题创设互动型教学情景
互动是师生在教学课堂中沟通的主要方式,也是知识点传递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点,还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汲取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并借助相应的数学问题来创设相应的互动型教学情景,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章节的时候,由于考虑到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的构造并初步认识钟表的读数,于是我便事先准备好一个小钟表,并在教学课堂中借助这个钟表来对学生们发起提问。首先,我指着手里的钟表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是钟表。”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没错,那你们知道钟表上都有些什么吗?”我接着问道。学生甲如是回答:“有三根长短粗细不一样的指针。”学生乙补充回答道:“还有一些小刻度。”“非常正确,那老师现在考考你们,你们知道这三根指针分别代表什么吗?”学生思考片刻便回答道:“最短最粗的那根是时针,代表小时;最长最细的那根是秒针,代表秒钟;中等粗细中等长度的那根是分针,代表分钟。”该生说完,我便微笑着说道:“真棒,看来你提前做了功课呀,现在老师告诉你们,时针在这个钟表上走一圈就代表着一个小时过去了,现在你们告诉老师,分针和秒针在钟表上走一圈分别代表多少时间吗?”这时学生们争前恐后地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我便随机点了一个学生,该生回答:“分针走一圈是一分钟,秒针走一圈是1秒钟。”自此,学生们便在我的问题引导下完成了对钟表构造的认识,也掌握一些钟表读数的基本常识,这为我接下来指导学生通过钟表上的刻度来认读时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生活场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一门实际应用非常广泛的基础性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数学学习却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数学知识对其拓宽其他知识面的重要性。为此,我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结合一些生活场景或者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数学知识点时,由于考虑到加减法运算法则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于是我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该情景主要是源于生活中的超市购物结账场景。在实际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们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如学生甲扮演收银员,而学生乙则扮演购物者,现在学生乙在超市中购买了一个价值5元的尺子和价值3元的签字笔,然后拿着10元钱去学生甲那里结账,学生角色扮演到此,我便问学生们:“你们算一下学生乙总共花了多少元钱呢?学生甲又应该找回学生乙多少元钱呢?”学生们在之前已经学习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所以便很快得出了答案:学生乙花费了8元,学生甲应当找回2元钱给学生乙。于是学生甲和学生乙便按照其他学生给出的答案继续结账场景的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场景的演绎不仅能够加强对加减法运算规则的了解与掌握,还能够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对数学知识激起无限兴趣,实属一举两得之计。
再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借助教室内的课桌引导学生们认识长方形。首先,我指着课桌问学生们:“你们说一说课桌是什么图形呢?”一学生如是回答:“长方形。”“为什么呢?”我紧接着问道。该生回答:“因为它的四个角都是90度。”我带着疑惑的表情继续问道:“可是我们学习的正方形也是四个角都是90度,它为什么不是正方形呢?”学生看着自己课桌思考片刻,然后回答道:“因为课桌的长和宽是不相等的。”可见,借助生活实物,学生们能够更加快速了解和掌握一些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技能。
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取最恰当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如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为学生们创设趣味型教学情景,借助数学问题可以为学生创设互动型教学情景,借助生活场景或者生活实物可以为学生们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总之,教师应当灵活使用情景教学法来引导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从而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贵忠.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2]朱亚贤.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
责任编辑 王 慧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学在实际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情景中并从中学习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课堂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趣味型教学情景
众所周知,人类学习进步的动力来源主要是人类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换言之,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类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同样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不少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如根据教学提纲内容机械化教学数学知识,显然这种教学课堂不仅枯燥乏味,还毫無创新之处。为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一些新兴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教学情景,从而促进趣味型教学课堂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相关知识点时,我在课堂导入时便借助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展示了一张图片,图片中有24个海绵宝宝排列成一个四行六列的小方阵。接着,我便问学生们:“你们猜猜这个图片中有几个海绵宝宝?”语毕,有些学生们便开始数了起来,没过多久,这些学生就开始数不清楚了,所以最终也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也有些学生先数每一行的海绵宝宝个数,并列出了这样一个式子进行计算:6 6 6 6=24。于是便得到了答案:图片中有24个海绵宝宝。还有些事先预习了功课的学生在数完每一行的海绵宝宝数量之后列出了一个乘法计算公式:6[×]4=24。同样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设备和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海绵宝宝来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乘法”教学情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这种教学情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我开展了乘法知识点的教学工作,并在知识点教学完成之后,给学生们设置了这样一个课堂练习题:一位工人要将一根8米长的小木棒锯成2米长的小段木棒,已知工人每锯一段木棒花费的时间是2分钟,那么工人总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锯完这些木棒?显然,在这练习题中,学生们首先需要求出工人总共需要锯多少次,然后再将次数与锯一次所需时间相乘得到最终答案。相对于课堂导入的情景而言,这个课堂小练习的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整体的思路大致相似,二者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
二、借助数学问题创设互动型教学情景
互动是师生在教学课堂中沟通的主要方式,也是知识点传递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点,还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汲取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并借助相应的数学问题来创设相应的互动型教学情景,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章节的时候,由于考虑到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的构造并初步认识钟表的读数,于是我便事先准备好一个小钟表,并在教学课堂中借助这个钟表来对学生们发起提问。首先,我指着手里的钟表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是钟表。”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没错,那你们知道钟表上都有些什么吗?”我接着问道。学生甲如是回答:“有三根长短粗细不一样的指针。”学生乙补充回答道:“还有一些小刻度。”“非常正确,那老师现在考考你们,你们知道这三根指针分别代表什么吗?”学生思考片刻便回答道:“最短最粗的那根是时针,代表小时;最长最细的那根是秒针,代表秒钟;中等粗细中等长度的那根是分针,代表分钟。”该生说完,我便微笑着说道:“真棒,看来你提前做了功课呀,现在老师告诉你们,时针在这个钟表上走一圈就代表着一个小时过去了,现在你们告诉老师,分针和秒针在钟表上走一圈分别代表多少时间吗?”这时学生们争前恐后地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我便随机点了一个学生,该生回答:“分针走一圈是一分钟,秒针走一圈是1秒钟。”自此,学生们便在我的问题引导下完成了对钟表构造的认识,也掌握一些钟表读数的基本常识,这为我接下来指导学生通过钟表上的刻度来认读时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生活场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一门实际应用非常广泛的基础性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数学学习却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数学知识对其拓宽其他知识面的重要性。为此,我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结合一些生活场景或者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数学知识点时,由于考虑到加减法运算法则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于是我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该情景主要是源于生活中的超市购物结账场景。在实际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们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如学生甲扮演收银员,而学生乙则扮演购物者,现在学生乙在超市中购买了一个价值5元的尺子和价值3元的签字笔,然后拿着10元钱去学生甲那里结账,学生角色扮演到此,我便问学生们:“你们算一下学生乙总共花了多少元钱呢?学生甲又应该找回学生乙多少元钱呢?”学生们在之前已经学习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所以便很快得出了答案:学生乙花费了8元,学生甲应当找回2元钱给学生乙。于是学生甲和学生乙便按照其他学生给出的答案继续结账场景的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场景的演绎不仅能够加强对加减法运算规则的了解与掌握,还能够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对数学知识激起无限兴趣,实属一举两得之计。
再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借助教室内的课桌引导学生们认识长方形。首先,我指着课桌问学生们:“你们说一说课桌是什么图形呢?”一学生如是回答:“长方形。”“为什么呢?”我紧接着问道。该生回答:“因为它的四个角都是90度。”我带着疑惑的表情继续问道:“可是我们学习的正方形也是四个角都是90度,它为什么不是正方形呢?”学生看着自己课桌思考片刻,然后回答道:“因为课桌的长和宽是不相等的。”可见,借助生活实物,学生们能够更加快速了解和掌握一些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技能。
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取最恰当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如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为学生们创设趣味型教学情景,借助数学问题可以为学生创设互动型教学情景,借助生活场景或者生活实物可以为学生们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总之,教师应当灵活使用情景教学法来引导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从而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贵忠.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2]朱亚贤.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
责任编辑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