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让学生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中所积累和感悟的知识进行写作,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关键词 以读促悟;以悟导读;读写结合;注重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172-01
一、以读促悟,以悟导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的训练,掌握文章的语言,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从中理会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并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在悟性的层面上开发灵性,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范读促悟。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情景,并使情景具有形真、情深、理念寓于其中等特点。
(二)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通、读懂、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如《天路》一课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通过读这首诗歌,感受青藏高原有哪些独特而神奇的风光景物,接着通过景物照片,带学生走进神奇的画面。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站在那青青的牧场,高高的山冈上,在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神奇的景象?那一列列火车可能载着什么到你面前呢?老师再引导带着这份神奇和美丽,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个小节。从而归纳出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正是通过这样反复朗读层层感悟,理解天路的含义,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以读引说,迁移运用。以读引说,迁移运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一个好途径。《夜莺的歌声》一文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让学生体会“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象,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熟读成诵,增强语感。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得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在以读促悟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读的训练,让学生从初步感知课文地读,到理解地读,再到品味地读,真正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达到叶圣陶所说的“美读”境界。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会有显著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注重拓展——找准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拓展点
阅读课上应结合课文的特点,适当地设计作文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并掌握课文中的词句及一些写作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探索教学目标要求,确定训练的目标,抓住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一)品味优美词句,学会遣词造句
引导学生品味词语,主要是那些在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的准确应用。课堂上我让学生模仿课文段落进行片断练习,要求用几个动词具体描述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情,体现出动作的连贯性,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二)抓住精彩片断,进行仿写
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的“点”。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讨论翡翠、无瑕的意思及句式。(玉石;没有斑点;比喻句)真静啊……都用了三个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真清啊……(热爱、赞美)句式相同又是一组什么句式?(排比句)真绿啊……强调漓江水的特点,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写出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不但极富美感,而且读起来节奏感强,是许多人都喜欢的表达方法。让学生选择身边一处景物,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的方式,写一个片段,看看哪位小作者的文章最能激发读者兴趣并突出景物特点。学生写话积极性非常高,写出来的文章也不错。事实证明,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三)抓住含蓄的结尾延伸情节,读中续写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此时此刻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对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四)抓住文中感人至深处,读中抒写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阅读中学生拿起笔抒写自己阅读的感受,是对所学知识的创新重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立足于文本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巧妙地安排读写的迁移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作文教学春风化雨般地融入阅读教学中,读和写彼此交融,相辅相成,使教学锦上添花,也增添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使得他们的语言在读书的过程中变厚,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变得丰富,思想在碰撞的过程中变得深邃。
关键词 以读促悟;以悟导读;读写结合;注重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172-01
一、以读促悟,以悟导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的训练,掌握文章的语言,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从中理会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并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在悟性的层面上开发灵性,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范读促悟。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情景,并使情景具有形真、情深、理念寓于其中等特点。
(二)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读通、读懂、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如《天路》一课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通过读这首诗歌,感受青藏高原有哪些独特而神奇的风光景物,接着通过景物照片,带学生走进神奇的画面。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站在那青青的牧场,高高的山冈上,在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神奇的景象?那一列列火车可能载着什么到你面前呢?老师再引导带着这份神奇和美丽,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个小节。从而归纳出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正是通过这样反复朗读层层感悟,理解天路的含义,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以读引说,迁移运用。以读引说,迁移运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一个好途径。《夜莺的歌声》一文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让学生体会“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象,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熟读成诵,增强语感。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得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在以读促悟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读的训练,让学生从初步感知课文地读,到理解地读,再到品味地读,真正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达到叶圣陶所说的“美读”境界。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会有显著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注重拓展——找准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拓展点
阅读课上应结合课文的特点,适当地设计作文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并掌握课文中的词句及一些写作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探索教学目标要求,确定训练的目标,抓住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一)品味优美词句,学会遣词造句
引导学生品味词语,主要是那些在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的准确应用。课堂上我让学生模仿课文段落进行片断练习,要求用几个动词具体描述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情,体现出动作的连贯性,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二)抓住精彩片断,进行仿写
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的“点”。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讨论翡翠、无瑕的意思及句式。(玉石;没有斑点;比喻句)真静啊……都用了三个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真清啊……(热爱、赞美)句式相同又是一组什么句式?(排比句)真绿啊……强调漓江水的特点,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写出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不但极富美感,而且读起来节奏感强,是许多人都喜欢的表达方法。让学生选择身边一处景物,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的方式,写一个片段,看看哪位小作者的文章最能激发读者兴趣并突出景物特点。学生写话积极性非常高,写出来的文章也不错。事实证明,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三)抓住含蓄的结尾延伸情节,读中续写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此时此刻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对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四)抓住文中感人至深处,读中抒写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阅读中学生拿起笔抒写自己阅读的感受,是对所学知识的创新重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立足于文本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巧妙地安排读写的迁移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作文教学春风化雨般地融入阅读教学中,读和写彼此交融,相辅相成,使教学锦上添花,也增添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使得他们的语言在读书的过程中变厚,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变得丰富,思想在碰撞的过程中变得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