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新思维:培养儿童的“成功思考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ywps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小学生都思考,但思考的品质却有区别。蒙台梭利说:“儿童的思维决定其一生。”因此,小学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高品质的思考。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成功思考力”,从而由日本教育学意义上的“勉强”跨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阶段?在笔者看来,“问题就是答案”。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实质上就是一种问题意识。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培养他们的成功思考力,要结合阅读文本蕴含的问题元素,激发各种儿童化问题的生成,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来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反复的阅读实践,学生熟练地掌握“语文性思考”的有效策略,直至能够自动地完成匹配策略的选择与运行——生长高级的“成功思考力”。
  一、起始阶段的“真性猜读”策略:激发阅读期待,培育“问题生成力”
  “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阅读能力,教师每当教学一篇新的课文,学生就要进行必要的预习。在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题目,提出一些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字词句的理解,至少提出两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是不知道答案,需要教师、同学帮助解决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许多学生在预习时都能做到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连教师在教学时也可能想不到。为了使自己的问题提得有水平,许多学生都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有的阅读次数也超出了教师的规定。同时,有了问题,学生也乐意在课前拿出来与同学、老师交流。这样,课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起来也就更轻松自如了。
  二、中期运行的“有效联通”策略:引发文本对话,培育“问题解决力”
  问题解决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授课模式,它可以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升能力、感悟语文真谛的活动,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精心、充分了解学情,熟悉教材,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寻找问题的起点。在梳理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后,可以将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大众化的问题,采用生生直接对话的方式解决;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则通过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的,能突出认知矛盾的问题情境;对于一组带动学生思维的初始问题,教师则要做好恰当的点拨、引导。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头书》中的第六至九自然段的教学,就可以采用联通策略,激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六至九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川川和磊磊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读懂了吗?
  生1:川川和磊磊的问题是“石头书上有字吗?有画吗”。
  师:你真行,一边读一边将“石头书”与“语文书”加以比较,发现了它们有相同的地方。(“相同”略说得重一些,暗示)
  生2:我补充,石头书上的这些字我们都不认识,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
  生3(着急):不对,有些画我们是认识的。比如,书上提到的树叶等等。
  师:这个同学说得不错,有些化石我们也能看得懂。
  (师依次出示雨痕、波痕、矿物的放大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师:(出示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放大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石头书上还有画呢!仔细瞧瞧,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生:老师,我发现第七自然段写得很美,把石头书上的“字”写得很可爱。我想读一读。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探究,与作者“对话”,虽然感受可能是零散的、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却是值得珍视的。此时,教师更显得责任重大,因为你在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的同时,还必须通过有效的“评”与“导”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
  三、收束阶段的“自然链接”策略:活化套装知识,培育“问题发展力”
  学会思考,这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点金术。让思考、认识、发现、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精神需要,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觉得思考是一种快乐。
  通过课前的预习思考,课堂中的听课思考,还有教师的引导与讲解,学生完全可根据课堂中学到的知识,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如学了《石头书》这篇文章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向图书室借阅一些科普读物,如《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浏览一些相关网站,如“中国科普博览网”、“中国化石网”;结合本地的情况,让家长带孩子到南通博物馆等地参观化石标本……引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图片集,相互间进行交流,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开阔。
  思考的方法要靠学生自己独立领悟,教师要不断加以引导,积极评价。学生只有不断地品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使教学摆脱灌输的老模式,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情趣。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学生在习作方面的要求是: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然而,即使经历了二年级一年的写话练习,少数学生的作文还是不成样:有句子不通顺的,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有错漏百出的……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查阅了大量的书籍,也与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交流过,还曾经做过各种尝试,总结
当前,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和实践,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凸现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混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过分强化活动性,弱化了语文性,不少综合性学习课例语文味太淡,很难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因此,探究语文综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只会当一名机械的聆听者或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话者。课堂如果失去情境,就会失去感染力;学生如果失去兴趣,学生就会不愿表达与交流。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以下的教学片断中活用教材,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口语思维训练,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教学片断实录]
主动学习是新课程学习的首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引导学生主动作文,让学生扬起主动作文的风帆呢?    一、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习作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让学生自主表达,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1.鼓励写自由表达文  自由表达文,是指让学生习作不受文体束缚,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以写片断,也可以
长期以来,苏教版教材中编排的单元练习似乎有种被冷落的感觉,该如何上,如何教,更是少人问津。  结合第二册《练习7——学用字词句》的教学设计,谈一谈我对于练习教学的点滴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片断一】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画画吗?平时都画些什么?  生:卡通人物、花鸟……  师:这么多小朋友爱画画呀,真好!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很特别的画。睁大眼睛仔细看喽。(师
要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如乐章的序曲,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让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信息设备、音像、网络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尤其是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沉闷、枯燥的面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
镜头一:在初读课文之前,教师让学生把生字及生词读一读,把几个难写的生字讲解一下,又让学生对照手边的教辅资料,把一些生词的意思抄写到语文书上。  镜头二:教学生字词时,请学生说一说字的间架结构,找一找形近的字,然后进行组词,接着带领学生把生词读一读,写一写,然后开始读课文。  这样的词语教学在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屡见不鲜,很多的语文教师认为词语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认认字,读读词,然后把课文读通顺就可以了。笔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教师面对生成的课堂,能否沉着应对、巧妙引导,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的导学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巧妙进行引导,体现“导”的艺术呢?  一、掌握“时间艺术”  “时间艺术”指的是引导的时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诱导的契机,该诱导时及时诱导,不失时机地伸出援手,为学生穿针引线、搭桥铺路,引领学生从
“生活作文个性化”课题原是我校一项省级立项课题,2003年8月,经过专家论证,成为国家级课题“生活作文”教学研究的子课题。2003年9月开始,我校积极地以“生活作文个性化”研究为载体,以开放的心态、崭新的理念,大胆实施作文教学创新,恪守以生活为本、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写作的内在规律,引领学生走进大千世界、多维时空,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鼓励学生在生活的涓涓细流中捕捉情感的浪花,找寻习作的素材,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