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拓展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文本引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体验,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延伸,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放飞想象,提升阅读品质
儿童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成人眼中看来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在儿童看来却都有童话般的色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学生想象力丰富的这一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有效支点,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语言的美,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1.抓住表象,放飞想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表象素材,这些素材是很有利于引发学生进行想象的,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能有效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看菊花》这一篇课文,作者对菊花是这样进行描写的:“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在教学中,我问学生:“菊花都有哪些颜色?”学生说:“菊花有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我又说:“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一定见到过很多菊花,那么菊花还会有什么颜色的呢?”这个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立刻被激活,他们根据自己生活中的观察,说出了各种各样菊花的颜色。
2.利用空白,激发想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都留有空白,这些文本空白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些文本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智力发展,从而提高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沉香救母》这一篇课文,描述沉香为救出母亲,不管是春夏秋冬都在刻苦地练功。母亲看到了沉香这么努力,一定会想很多,说很多,但是课文中却没有写出来,这就是一个文本空白。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由此展开想象,沉香的母亲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样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拘一格,充满创意的。这样,就有效拓展了文本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丰富体验,挖掘阅读本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文本进行丰富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挖掘阅读教学的本源。
1.品味文本的“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优美词句进行细细品味,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独特性,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美。
例如,在教学《陈毅探母》时,我就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陈毅言行的重点词句去品味和感受陈毅对生重病的母亲的关心。陈毅身为一名元帅,对母亲是很孝顺的。怎样让学生体验陈毅的这一份孝心呢?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经过多种形式的品读,有效地感受到了这篇课文人性的光辉,达到与作者、与文本情感的共鸣。
2.感悟文本的“魅”。文学作品之所以吸引读者,就是因为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人文因素,在字里行间流露着人性的光芒。所以,从人文性的角度出发,学生读书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文本的魅力。
例如,《雨后》这一篇课文写得很优美,作者在文中处处表达着儿童的天真与可爱。在文中,“雨后落戏”这一段的描写更具特色,所以是本文的重点。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雨后落戏”的快乐,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体会“如果你也在广场上,此时此刻你快乐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这样,学生个个神采飞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着,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走入文本,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去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适度延伸,拓展阅读空间
要善于把书读厚,指的就是人们在读书时要善于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二次阅读,注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效拓展阅读的空间,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情节进行延伸很重要。延伸的形式可以是让学生对课文情节进行续编故事,这样能够有效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延伸的:“同学们,第二天小松树和大松树又会见面,他们见面以后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二次感悟文本、延伸文本情节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根据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质量是很重要的。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想象、体验、延伸这三个有效的策略提升阅读品味、挖掘阅读本源、拓展阅读空间。这样,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才能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责编侯艳星)
一、放飞想象,提升阅读品质
儿童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成人眼中看来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在儿童看来却都有童话般的色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学生想象力丰富的这一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有效支点,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语言的美,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1.抓住表象,放飞想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表象素材,这些素材是很有利于引发学生进行想象的,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能有效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看菊花》这一篇课文,作者对菊花是这样进行描写的:“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在教学中,我问学生:“菊花都有哪些颜色?”学生说:“菊花有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我又说:“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一定见到过很多菊花,那么菊花还会有什么颜色的呢?”这个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立刻被激活,他们根据自己生活中的观察,说出了各种各样菊花的颜色。
2.利用空白,激发想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都留有空白,这些文本空白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些文本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智力发展,从而提高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沉香救母》这一篇课文,描述沉香为救出母亲,不管是春夏秋冬都在刻苦地练功。母亲看到了沉香这么努力,一定会想很多,说很多,但是课文中却没有写出来,这就是一个文本空白。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由此展开想象,沉香的母亲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样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拘一格,充满创意的。这样,就有效拓展了文本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丰富体验,挖掘阅读本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文本进行丰富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挖掘阅读教学的本源。
1.品味文本的“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优美词句进行细细品味,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独特性,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美。
例如,在教学《陈毅探母》时,我就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陈毅言行的重点词句去品味和感受陈毅对生重病的母亲的关心。陈毅身为一名元帅,对母亲是很孝顺的。怎样让学生体验陈毅的这一份孝心呢?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经过多种形式的品读,有效地感受到了这篇课文人性的光辉,达到与作者、与文本情感的共鸣。
2.感悟文本的“魅”。文学作品之所以吸引读者,就是因为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人文因素,在字里行间流露着人性的光芒。所以,从人文性的角度出发,学生读书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文本的魅力。
例如,《雨后》这一篇课文写得很优美,作者在文中处处表达着儿童的天真与可爱。在文中,“雨后落戏”这一段的描写更具特色,所以是本文的重点。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雨后落戏”的快乐,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体会“如果你也在广场上,此时此刻你快乐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这样,学生个个神采飞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着,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走入文本,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去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适度延伸,拓展阅读空间
要善于把书读厚,指的就是人们在读书时要善于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二次阅读,注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效拓展阅读的空间,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情节进行延伸很重要。延伸的形式可以是让学生对课文情节进行续编故事,这样能够有效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延伸的:“同学们,第二天小松树和大松树又会见面,他们见面以后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二次感悟文本、延伸文本情节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根据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质量是很重要的。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想象、体验、延伸这三个有效的策略提升阅读品味、挖掘阅读本源、拓展阅读空间。这样,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才能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