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课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建立空间和色彩感学会观察培养审美观激发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细节决定成败。从外表到内心都很美的教师,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孩子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热烈的追求着美。少儿美术迎合孩子追求美感,互动中打开追求美的心灵之窗。优雅得体的着装,是赢得学生好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注意力。重内美,是中国绘画美学最重要的特点,在内外美和谐统一中侧重于内美。笔墨与气韵、意境、情趣,表里相随。
  重内美观形成,主要受中国哲学的影响。绘画既有懦道思想,也接受禅理。教师设计合理规化,出示——课堂画稿。手工制作,剪纸,布艺树叶画,谷物粘画。版画设计,刀刻突出画面感,精心着色。时令课巧设计,渲染节日气氛,突出故事情節美。模仿名家画法,感受绘画创作过程,给作品命名重美学。课堂导入创建教学情境,课堂体验绘画创作过程,课后清理器材。养成良好习惯,规范日常行为。
  关键词:少儿美术 美感 教师着装 课堂设计 激发兴趣 规范行为 审美观 重内美 反思
  美术教育直观的建立:大小,远近,高低空间,色彩感。观察自然美,抓住形体塑造来培养孩子的情感。
  故事引导学习兴趣,用剪刀、画笔、纸张、瓶罐,KT板,草帽、纸碟,面具、蛋壳等,课堂设计,要注意细节决定成败。
  一、教师形象着装与表达
  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很美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终身所效仿。教师仪表的好坏,会使孩子们直接产生好感或厌恶情绪,从而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乃至他们授课时的效果,着装,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有时确实能起画龙点睛作用。
  著名教育家伽里宁说:”教师仿佛每天都蹲在几百面镜子前面,因为课堂上有几十双精锐的,敏感的,善于窥视你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你。”
  学前的孩子们,都十分好奇,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富有情感,热烈的追求着美,美的事物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诱惑力和感染力。
  少儿美术,能迎合孩子追求美感,深入浅出的教学模式,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渐渐的理解美,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就从视觉,线条造型设计,多变的色彩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空间。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首先就要让他们”爱”上你这个老师——你的着装,谈吐。巧手更是打造美的基础,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打开孩子追求美的心灵之窗。这样才会爱上你的课。从而得到审美观的培养。
  优雅得体的着装,不仅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心情,而且还可以调节学生们的视觉,防止他们”审美疲劳”,提高学生注意力。
  教师的着装,是赢得学生好感,树立自己威信,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调节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或是成为他们评价你的理由。
  二、审美形成的思想与理念
  重内美,是中国绘画美学最重要的特点,重内美是在内外美和谐统一中侧重于内美。由单一范畴组成的形神、骨肉、不似之似,都是要求在形神兼备中重神;笔墨与气韵、笔墨与意境、笔墨与情趣,都是在表里相随的关系中重气韵、重意境、重情趣;伪(饰)与自然、健拔与含蓄的对立关系中重自然、重含蓄;画格与人品的相互关系中重人品;主体与客观的对立统一关系中重主体。
  重内美观形成,主要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处于对立状态。魏晋玄学兴起,儒道开始融合,并吸收佛理及其思维方法,宋代以后尤甚。中国绘画美学先后接受了儒道思想,摄取了有关的佛理,三家兼收并蓄。许多文人画家既有儒道思想,也接受禅理,也受中国哲学极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课题与导入
  教师事先要有合理规化,出示——课堂画稿,一定要适应孩子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 通过教学课件视频播放,星星点点的闪烁,好似颗颗耀眼熣灿的明珠。引人深思与绘画相关的故事情节。激发孩子们美感,把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顺利进入课堂主题。教学形式有:
  (1)手工制作,依照不同材质,有剪纸折纸,布艺布粘画,树叶贴画,米和芝麻粘画;
  (2)版画制作,笔绘设计,刀刻突出画面感,精心着色。人物故事,小动物,花鸟草虫,树与楼,车船等;
  (3)创意设计,借时令,巧妙设计课题,渲染节日文化气氛,突出故事情节的美学思维。
  (4)模仿名家,梵高画画的美与模拟画法。
  (5)实外写生,观察发现大自然美,用小画笔简单的记录下来。
  (6)传统工艺,如脸谱,泥塑、陶艺。体验动人的故事,感受艺术创作过程,美在发现和培养。
  作品命名,是审美观培养的环节,如《星空》、《小松鼠》、《七彩草帽》等。
  四、教学反思问题与改进
  快乐的导入新课,给孩子创建丰富的想象,有安全意识,会用刀剪笔墨。整体造型设计,线条与用色,教师耐心指导下学生完成作品。讲评是提高技能的途径。
  课后清理绘画工具,物归原位,养成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郑杰斌主编.教师上课的秘诀[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章启群主编艺海捉象.中国艺术丛论[M].北大美学研究丛书,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10.
其他文献
摘要:以信息、通信为核心的技术(ICT)兴起颠覆7以往人们对f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认知。在其影响力逐渐深远的今天,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小学数学这颗“明珠”因同ICT技术融合的深入而愈发彰显其光芒。新课程改革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7传统的数
期刊
摘要:杨小玲说“帮聋哑孩子圆梦,是我人生最大的梦想”。杨小玲老师是武汉市第一聋校的普通教师,是聋哑学生共同的“杨妈妈”,她知道每一个孩子的生日;她用20年的青春和爱浇灌孩子们脆弱的心灵;她用优美的舞姿带领孩子们走向梦想的舞台,让聋哑孩子都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关键词:感动 听后感 最美教师  今天,我们深圳龙岗区第二批骨干教师坐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研究院里聆听杨小玲老师讲座《感佩师德力量,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农村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学课堂中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性。  关键词:农村初中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标 新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习过程、注重素质教育。那么作为农村初中的学生该怎样更好的学习英语这门语言学科
期刊
摘要:初中教学中的历史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原本学生是比较喜欢的,但相对枯燥的历史知识又让学生望而却步,那如何教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技巧,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课?中学生对知识是比较渴望的,所以,只要我们教师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那么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关键词:历史课程 历史教学 初中生 教师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社会的贡献
期刊
摘要: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的影響。文章先浅述了高中英语中关于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根据当前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阅读 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必须要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之外,
期刊
摘要:SABEH培训引进美方高端教育理念和当代最先进的教育方法,追求实效的教学,强调学员之间的合作学习,重视阅读教学策略的训练和注重学科融合的实践进一步地拓宽了我们英语教学的思路。对于目前实施的英语新课改具有重要的痘发作用。  关键词:SABEH培训 学中做 做中学  为期两周的2017年中美合作骨干英语教师培训在福建教育学院圆满结束。此次培训引进了美方高端教育理念和当代最先进的教育方法,对来自全
期刊
摘要:对于高中生来说,正值青春期,生理的发育逐渐成熟,直接影响着心理发展,开始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心理。如果缺少正确处理个人情感问题的方式,必定在不同程度上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高考 休学 恋爱  在我所在的县城,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心理健康咨询也不再是新鲜事。这次,我接待的是一位省重点高中三年级的女孩。  个案资料:  3月底,这位女孩的阿姨找到我,说女孩成
期刊
摘要: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教师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将徽课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亦或是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途径与策略做些总结,以期与各位教学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微课 高中英语 导入 难点 资源  微课指的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
期刊
摘要: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学好了音标和拼读,那么学单词、拼读单词和记单词就容易了。所以当务之急应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把以发音及拼读技能为主的语音能力这把“金钥匙”交给学生,如何通过入门阶段规范有序的语音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语音知识的灌输与语音技能的训练应该贯穿整个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应渗透在字母、单词、句型、课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会心态风险是指大学生群体中攒聚的不良心理状态对个体成长和高校的良性运行与发展造成不确定性损失。内心上追求自由,在现实中逃避承担社会责任是大学生社会心态风险发生的根源。培养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是疏导社会心态风险的理念前提;大德育教育体系是疏导大学生社会心态风险的制度保障;以内生动力系统为核心的“ECCC教育模式”是修复大学生社会心态风险的定盘星。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心态 风险 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