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材培养比较思维的“发力点”例析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生动的生活情景、典型的哲理素材为构建哲理体系、激活学生思维架起了桥梁。笔者在对《生活与哲学》教材研读的基础上,力图在循循善诱中活化教材,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注入源头活水。
  思维能力具有多元性,包括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演绎、推理、质疑等各种能力。教师有针对性地激活学生某种思维,是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协同发展的必要途径。利用《生活与哲学》教材知识,激活学生比较思维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基于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比较教学法
  比较思维教学法以当代思维科学和智力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闪烁着思索个性与共性关系的理性光芒。《生活与哲学》教材高屋建瓴,展现了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原理。为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基于教材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学生知识生成的持续性,选取最适合的比较教学方法。例如,在比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种基本哲学观点时,可把相互对立的识记材料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划分标准、基本观点、基本形态等多方面的比较中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运用多样化知识呈现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多样化的知识呈现是活化教材知识的铺路石,能够使课堂富有张力,增强课堂教学的“颜值”,为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供帮助。激活学生比较思维可采用的知识呈现形式有运用漫画进行对比、绘制表格展开对比、建立知识树(知识结构图)形成对比等。此外,小组辩论、论证报告、时政评论等均是激活学生比较思维的良好载体。这些开发学生比较思维的教学活动各有特点,无论选取何种方式,教师都应注重把握某种教学形式的精妙所在,有针对性地展开比较。呈现的哲理漫画应选用贴近生活体验且惟妙惟肖的漫画,建立知识树(知识结构图)时注重知识间的动态传导,体现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绘制表格时把握表格的结构,选取有代表性的比较项目,促进知识的高效生成。例如,在比较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异同时,教师不仅可以从作用、方法论等哲学基本原理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立足于学情、考情、生活案例,围绕解题指导的实际展开比较,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主次矛盾侧重于办事情的角度,在生活实践中通常用“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等说法来形容主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侧重于看问题的角度,在生活实践中通常表述为“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等词语。这样的表格设计,既可以圆满地完成知识呈现,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思辨。我们也期待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开展更多促进学生比较思维创生的有益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心、动脑、动眼、动手、动口,全身心参与,全方位投入,全面动起来。
  三、拓展知识深度、深化内涵,强化学生认知
  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实践中,典型漫画、生活案例、文化经典、时政热点等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材文本知识的延伸。激活学生比较思维,可以开发课程资源以创设出具体的、内涵深刻的教学情境,拓展学科知识的深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体验和体味学科知识,强化学生认知。
  纵观我国发展新格局、发展新常态,中国哲学作为“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的理论体系,为传承中华文明和引领社会文化提供了理论之源。在课堂教学中活化教学内容,比较中西方哲学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之创生,激活学生思维之宽度、厚度和深度。例如,在介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时,教材讲述了《尚书》中“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一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性观点。通常教师还会向学生介绍其他经典的哲学观点,来拓展教材文本,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說”等。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只局限于对这些观点的简单举例,更应该通过类比教学法,让学生认识到中外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都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同时,认识到中西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存在的思维差异,从而促使学生借鉴先进的思维方式,闻道获益,开拓思路。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学说强调相生相克、相互关联,由此构成了一个注重和谐的有机整体。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将研究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在哲学教学的初始阶段,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中国古代哲学立足有机整体的思维方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为后来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起着铺陈作用。
  在激活学生比较思维的过程中,带学生领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秀丽风景;在探寻知识异同的历程中,丰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学习体验。让思维之花争妍,让思维之树常绿。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物理中常有做实验不如讲实验的反常现象,此悖论暴露出的是实验的真伪问题.只做不思的实验是伪实验,建立在学生思维发展基础上的实验才是真实验.本文以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为例,阐述了追求真实验的相关观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实验;真伪辨析  作者简介:王钰明(1977-),男 ,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 ,中學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物理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随着课程改革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物理教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如何贯彻和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摆在了每一位物理教师的面前.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出发,从物理学
摘要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并不缺失,但是缺少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以致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不能得到有效培养。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学校需要从劳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劳动课程的完善以及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改进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同时国家也需要在宏观层面做好支持保障。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劳动精神;劳动素养;职业体验;社会服务;劳动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本文进行了一定的现状分析,对如何进行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以及如何训练写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探讨 英文写作 写作途径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意义    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语言输出的有力体现。对于英语学习者,写作的突出作用简要如下:  1. 是规范学生的思维有效途径之一。学
摘要:在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现象的展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展开研究和分析,探究本质,逐步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根据物理现象特点,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等身心特点,精心策划物理现象的展现过程,从而推动学生物理学习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物理现象;策略  作者简介:张丽蓉(1978-),女,江苏如皋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
摘要江苏省苏州市基于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任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设小学劳动课和中学劳技课,40年来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全市学校教育的常态工作实施。全市现已形成课程建设体系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实施常态化、实践活动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基本格局。稳定的劳技专业师资队伍,保障了区域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实践课程;项目式
摘要:阐述了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建立与改革过程,分析了我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意义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培育项目(编号:黔教高发[2012]426号);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项目(批准号:2008A020);贵州省中小学物理名师工作室贵州师范学院工作站
摘 要:本文主要对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了达到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重目标,就不能再按传统的外语教学思路和方法,忽视文化教学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言语形式和词汇的教学上,正确的做法是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关键词: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 H.DonglasBrown 在Principle of learning and t
摘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系统谋划劳动教育的实践新路径,是当下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深入研究与系统思考的重要问题。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教育委员会基于区域特色,以区域内职业学校的再发展为依托,全面构建起支撑区内、辐射周边的区域劳动教育课程支持场域,打造了贯通式劳动教育多元课程体系,并且鼓励中小学校挖掘自身劳动教育优势,发挥不同学段、不同教育机构的作用,不断深化劳动教育内涵,推动区域内中小学校积
摘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初心,是教育的本质,是一线教师上好每节课的关键,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讲起来愉悦,师生互动,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激发初心的关键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备课,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充分给学生参与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还要用各种激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身价值,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学习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