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解读摭谈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ry_ch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又叫图画书,它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来讲述故事。这种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书,儿童特别喜欢。即便不识字的幼儿,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读懂一些绘本。可以说,经典的绘本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所以很多语文老师,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老师,都会借助绘本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拿到绘本,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该如何正确解读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绘本解读的几点思考。
   一、阅读文字故事
   绘本是由文字和图画两个部分组成,有时文字单列,有时文字就在画面中,形式灵活,两者交融在一起,表达着共同的意思。在读绘本的时候,学生往往更关注绘本的图画,目光被线条、色彩所吸引,而对那些简洁的文字则一看而过。其实,绘本的文字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表达上,都有许多值得推敲学习的地方,作用不可小觑。
   绘本通常以短语、短句的形式出现,有时简洁得就像诗句一般,跳跃性很强。这样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应当带着学生去发现简洁的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涵,让学生感到文字有嚼头。既可以通过文字引起学生对图画的关注,让学生根据文字结合图画放飞想象,也可以根据图画揣摩文字的留白部分。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的绘本书中,有大量的省略号,目的就是让读者自己补充想象的内容,把故事解读得更细腻、更完整。
   二、揣摩图画故事
   文字带给我们一个简洁、想象的故事,而绘本的图画又是夸张可爱的,充满了童趣。同连环画中图的“指事”不一样,绘本中的许多画面里隐藏着文字难以传递的生动细节,意味深长,具有巧妙的隐喻功能,读懂图画前,会给我们以想象,看到文字所没有表达出的许多内容。要读好绘本的图画,就要懂得一般的美学原理。如,红色代表热情、奔放,绿色代表生命、生机;相似颜色、对比颜色的搭配,体现画面的协调与强烈对比等。
   和文字的表现形式一样,绘本图画的表现也有其特点。对比是绘本图画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一幅画中,有时是景物不同特点的鲜明对比,有时是画面主次的分明对比,有时是画面动静的强烈对比。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画面的不同之处,对画面、景物进行比较。从不同之处,体会故事的微妙变化;从不同的侧面,解读故事的主题,体会作者的用意,品出故事的情感。如,《我的爸爸叫焦尼》故事中,爸爸的大手和“我”的小手的对比,体现出了父爱的温暖和“我”对父爱的渴望。
   三、创造画外故事
   一部分绘本,在语言的叙述或情节的设置上有一定的跳跃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性填补这些留白,就能够丰满对绘本的解读。在空白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大膽地猜一猜、说一说。猜猜下句是什么,猜猜下段是什么,猜猜结尾是怎样的。同样,还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引导孩子猜猜故事情节的发展,猜猜人物发生的变化,猜猜画面告诉我们的弦外音。这种猜读给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随着孩子猜测的不断深入,绘本的画外音也被体会出来了。如,《好脏的哈利》一书,当弄脏身子回家后,为了让家人能够认出它,哈利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哈利会做些什么。孩子不同的想法,给绘本的学习增添了许多的情趣。
   绘本中的不少故事和孩子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场景很贴近。绘本中的许多形象学生都很喜欢,并在他们的心底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彼得兔、花婆婆、雪孩子、爱心树……他们或有趣,或天真,会在孩子脑海中产生与生活的链接。我们可以利用绘本的内容辐射到生活之中,把绘本读得更厚实精彩。
   当然,绘本的文字和图画本身就是融合在一起的。在解读时,要引导学生在读好文字、图画的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经验进行解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读好绘本,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过程和方法”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点,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观”。笔者认为,这一过程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   从教材使用的角度看,教育者不仅是教材的运用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教师若能想要好的课堂生成,自己首先钻研教材,对教材再创造,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增加和调整,以
期刊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跟以往的教材相比,部编版新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的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朗读的美好体验,可能会给他们埋下一生热爱朗读的种子。那么,我们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笔者认为,低年级朗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朗读中,培养学
期刊
一、情境创建敦促学生进入体验   高中语文教师使课堂形成良好的情感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不同形象的融入,容易促使学生的感官全面激活,进而更好地进入到情境状态,有助于其发挥想象,理解文本精髓。比如,学习食指的《相信未来》一诗时,教师便可以注意到语言对情境的生发作用,合理应用语气和声调的指导完成授课任务。在正式上课前,教师采取类比的策略,给学生介绍李白的著名诗作《蜀道难》,向学生讲述这
期刊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带来了音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已逐渐渗透到音乐课教学中。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智能音响,等等,这些多媒体设备的出现,让多数有条件的学校,已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下面就来谈谈自己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多媒体资源共享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较强,现代
期刊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工作难干通常表现在教学工作之外班级管理杂事特别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难做,不服从管理,对学生关注多的家长对老师要求苛刻,对学生关注少的家长不配合工作,容易产生家校矛盾等方面。那么想要游刃有余地化解这些难题,并不是无章可循的。事实上,热爱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一定是充满智慧,有爱心和责任,充满幸福感的老师。   一、爱心责任,走进学生心灵   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需要热爱每
期刊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的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是不断加强的,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农业区位。而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均是为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农业不断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地理教学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期刊
什么是语文高效课堂呢?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无收获,有无提高,有无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
期刊
回顾自己二十几年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犹如《西游记》中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   做个沙僧样“坚持”的老师。沙僧不像孙悟空那般傲气张扬;也不像猪八戒,贪吃贪睡,爱抱怨。他沉静而不求回报,淡泊却坚持不放弃。在作文指导中,应有沙僧坚持的精神。我一直在做“练在小处,激发兴趣”的一项小练笔活动。“小练笔”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作文教学的一种补充。灵活多变的内容,随心所欲的表达方式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呢?读书,与其说是一种兴趣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如果让孩子从小培养看书的好习惯,让阅读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自然的事情,书籍便会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   但是这个问题,总是令很多家长头疼。因为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孩子不愿读书、讨厌读书。在他们看来,读
期刊
作为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承担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教育,在国家经济大力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也应该进行供给侧改革,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而基础教育中的语文课程,尤其是中小学的作文课程改革则势在必行。   纵观目前中小学课堂,阅读课几乎垄断了它的大半个江山。难怪王荣生教授愤怒发声“中小学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故笔者对目前所承担的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