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生活味儿,建构道德与法治本真课堂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选择生活素材,让课堂呈现生活味儿。将教学活动放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能促使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体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获得知识。
  一、联系身边案例,教出趣味儿
  学者布魯纳提出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的时候如果能联系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提升参与课堂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在感受生活乐趣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这样的课堂也能体现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真。
  例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时,学生只是对宪法、劳动法、兵役法等法律名称略有耳闻,但是却不了解其具体内容,不了解其对生活的意义。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020年春节,某同学的家长因为过年时去了武汉,因此被隔离,无法按时上班。公司因为这个原因开除了他。你们觉得公司的这种行为合理吗?你们觉得该家长要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呢?这样的问题来自身边,学生都很感兴趣。此时,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与法律有关的事例,说说法律在生活中有怎样的地位。
  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进而获得更多的生活感悟。这样,学生就能积极观察身边的案例,并将其和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点结合起来思考,进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链接时事资料,教出鲜味儿
  不少学生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进而缺乏学习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要用鲜活的生活案例促使学生提炼问题,进而展开问题探究和知识建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链接时事资料,用鲜活的事例促使学生追根溯源,从中提炼出知识点,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自由平等的追求”时链接疫情防控期间“澳籍华人女子返京拒绝戴口罩还外出跑步”的新闻,引导学生思考:这位女子认为是否戴口罩是自己的自由,因为“自由比生命更重要”。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链接时事的方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实效性。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有的学生说:“自由是很重要,但是如果你的自由是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那么就不是真的自由。”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去过疫区的人自我隔离,是否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表现呢?我们要如何更合理地追求自由平等呢?这些问题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
  学者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师要从学生的高度去审视生活,从时事资料中提炼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能促进学生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形成反思习惯,教出回味儿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进而提升道德品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进行反思,促使学生在反思中提升自我。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能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反思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少年当自强”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反思。如:有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获奖者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五岁,说明年轻的学者已经逐渐崛起。那么,大家是否也已经做好准备了呢?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期望呢?反思一下自己现在的行为,是否能实现未来的愿望呢?学生围绕自己的行为,思考要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的学生提出:“我将来想像我爸爸一样,当一个医生,帮助更多的人。但是我现在学习成绩很差,一看书就想着玩游戏,这样未来怎么能考上医科大学呢?我觉得我应该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就会在反思中成长。
  在道德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各种问题,也体会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进而获得更深的感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基于生活化教学的思想,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作为切入点,发现问题,进而探究问题,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内化知识,并外化行为,进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体现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课堂过渡语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衔接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活动组成的.教师善于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能使政治课堂环环相扣,有助于彰显
期刊
文章以Sky Joy Club早教中心设计为例,阐述如何突破对幼儿空间的片面化认知,避免幼稚化的表象设计.以建筑化设计手法介入幼儿空间,构建有故事可发生的空间结构,为幼儿创建符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以人的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赞同。笔者在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论述。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对应学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促进个人终身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自身技能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规
21世纪不仅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更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时期。当前,很多学科教学都引入“互联网 ”,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引入“互联网 主题”模式能让学生自主收集与学习有关资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进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一、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一般情况下学生参与主题活动会出现两种不同结局。第一,学生在积极参与主题活动中释放强大正能量,正是这种正能量推
期刊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在本文从注重基础积累、鼓励历史探究、重视课后作业和推动合作学习四个方面,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注重基础积累,培养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时空观念,有时也可视为对时间的体验,即明白某一个或某一种事物在漫长的时光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首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其次,要看准事
期刊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是《甘肃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10个重点项目的第一项,着重在青年学生、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中选拔一批骨干作为培养对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设党性教育、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工作锤炼、对外交流等方面的课程,进行阶段性集中教育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
期刊
《荆轲刺秦王》《萧何追韩信》《墨子破云梯》《李斯谏逐客》……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些历史故事中或许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但都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相对于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初中生对这些异彩纷呈的历史故事更感兴趣。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使其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接触和掌握历史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历史故事创设情境,引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科教师开始转变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地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及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与高中其他学科相比,地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亚文化间融合加速,这虽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但也促使了传统文化的断裂和逐渐消亡。这一问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存在。注重地域文化,融糅传统艺术成为主流,即将某一地区的特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精华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上。纯粹地对于传统文化精神意义上的传承已经不是少数,众多设计师都会在设计过程中赋予文化寓意,但大多是空泛的精神传承,缺乏实际的直接给到观景者历史冲突的东西。文章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地方质感在重视文化传承与关联的当代热潮中的重要意义与应用。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会将传授历史课本内容作为教学侧重点。然而,历史课本侧重于理论讲解,内容不免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无法掌握历史知识点,还会产生消极的历史学习态度,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学习能力不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进行适当延伸,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助力。在本文,笔者将简述如何巧借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