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大量名著有利于我们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锤炼思想、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所以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是有道理的。高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并且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亲近名著对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益处很多。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名著;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41-1
众所周知,高中生阅读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低效、耗时、费力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笔者从学生个性化阅读角度从发,希望通过研究,尝试改革,能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调动思想,明确阅读计划
在高考的竞争压力下,学校、家长追求的是学习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和排名,所以,打动他们得从功利入手,从分数谈起。这几年江苏高考,语文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文科,分值高达200分,名著分值有15分之多。新高考改革可能取消文理分科,名著考查将面对所有学生。学校、家长必须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明了名著阅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名著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高中三年的统筹规划。结合高中生的实际、《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江苏省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我们给学生做了三年一贯的规划,详见下表:
从思想上着手,让学校、家长明白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获得他们对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支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以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个性化阅读实践操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知觉地把自己当做“演员”,把学生当做“观众”,把课堂当成自己的主场,学生不能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中来。阅读课也是一样,往常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布置阅读范围,要求概括故事梗概和重点解决几个问题,学生看似在教师的有条不紊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阅读,实则能读能思的学生少之又少。除此,学生会把阅读的任务全部放到课堂,把阅读当成任务和负担,课外自主阅读就很少,更别提除了高考考查篇目之外的其他名著名家作品的阅读,这就让阅读陷入了低效、耗时、费力的囹圄之中。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现有的阅读课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阅读的真正执行者,让学生动起来,让阅读课“动”起来。
1.课堂五分钟读书介绍会。每天可以选两位同学利用课前五分钟来介绍最近统一阅读名著章回的故事梗概,也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值得推荐的理由或分享阅读感悟。这样既能带动班级阅读名著的氛围,又可以从内容细处对名著进行学习掌握,又能督促学生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
2.课本剧表演。语文阅读课的生命力取决于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取决于学生对名著人物命运、遭遇和性格解读的程度。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书中,与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他们才会对阅读热情高涨,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我们在读曹禺的《雷雨》、莫泊桑的《项链》等这样中短篇小说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改编成剧本,自己做主角去演绎。从表演中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人物的性格、情感,感受那个时代的真善美。
3.把游戏、综艺搬到课堂。兴趣是人学习的最大源动力,学生对游戏的喜爱是无人能挡的,综艺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也受到学生们的追捧,我们可以把游戏、综艺搬到课堂。如读《三国演义》,书中人物繁杂,关系混乱,战争不断,让很多学生对《三国演义》都爱不起来甚至避而远之,尤其是女生。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三国杀——站到底”活动,借鉴“一站到底”节目的模式,来开展名著阅读的竞答活动。这不仅能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还能强化他们细读小说。
4.研究性学习。名著阅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只有从文本表面的人物情节深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并使阅读主体有所得。学生的自发阅读往往具有粗略性和知觉表面性,尤其对于人物的形象特点和作品的精神内涵的理解缺乏准确性。通过研究性学习,以课题研究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名著,体察人性的善恶美丑,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如读《红楼梦》,我们开设了《〈红楼梦〉人物性格研究》课题,让学生自主组织研究小组,分配研究任务,讨论研究角度和方法。让学生充当“学者”的身份自主、合作研究名著,解读名著,感悟名著。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展读书报告会,或让学生做次个人的“百家讲坛”,目的就是要改变阅读一潭死水的现状,让阅读课“动”起来,让学生“动”起,由被迫地读变为我愿读,我乐读,我会读,让阅读变得更精彩。
总之,阅读的现状根深蒂固,提高高中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常思、常辩、常新。笔者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真正有效、有力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提高阅读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名著;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41-1
众所周知,高中生阅读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低效、耗时、费力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笔者从学生个性化阅读角度从发,希望通过研究,尝试改革,能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调动思想,明确阅读计划
在高考的竞争压力下,学校、家长追求的是学习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和排名,所以,打动他们得从功利入手,从分数谈起。这几年江苏高考,语文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文科,分值高达200分,名著分值有15分之多。新高考改革可能取消文理分科,名著考查将面对所有学生。学校、家长必须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明了名著阅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名著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高中三年的统筹规划。结合高中生的实际、《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江苏省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我们给学生做了三年一贯的规划,详见下表:
从思想上着手,让学校、家长明白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获得他们对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支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以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个性化阅读实践操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知觉地把自己当做“演员”,把学生当做“观众”,把课堂当成自己的主场,学生不能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中来。阅读课也是一样,往常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布置阅读范围,要求概括故事梗概和重点解决几个问题,学生看似在教师的有条不紊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阅读,实则能读能思的学生少之又少。除此,学生会把阅读的任务全部放到课堂,把阅读当成任务和负担,课外自主阅读就很少,更别提除了高考考查篇目之外的其他名著名家作品的阅读,这就让阅读陷入了低效、耗时、费力的囹圄之中。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现有的阅读课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阅读的真正执行者,让学生动起来,让阅读课“动”起来。
1.课堂五分钟读书介绍会。每天可以选两位同学利用课前五分钟来介绍最近统一阅读名著章回的故事梗概,也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值得推荐的理由或分享阅读感悟。这样既能带动班级阅读名著的氛围,又可以从内容细处对名著进行学习掌握,又能督促学生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
2.课本剧表演。语文阅读课的生命力取决于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取决于学生对名著人物命运、遭遇和性格解读的程度。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书中,与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他们才会对阅读热情高涨,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我们在读曹禺的《雷雨》、莫泊桑的《项链》等这样中短篇小说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改编成剧本,自己做主角去演绎。从表演中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人物的性格、情感,感受那个时代的真善美。
3.把游戏、综艺搬到课堂。兴趣是人学习的最大源动力,学生对游戏的喜爱是无人能挡的,综艺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也受到学生们的追捧,我们可以把游戏、综艺搬到课堂。如读《三国演义》,书中人物繁杂,关系混乱,战争不断,让很多学生对《三国演义》都爱不起来甚至避而远之,尤其是女生。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三国杀——站到底”活动,借鉴“一站到底”节目的模式,来开展名著阅读的竞答活动。这不仅能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还能强化他们细读小说。
4.研究性学习。名著阅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只有从文本表面的人物情节深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并使阅读主体有所得。学生的自发阅读往往具有粗略性和知觉表面性,尤其对于人物的形象特点和作品的精神内涵的理解缺乏准确性。通过研究性学习,以课题研究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名著,体察人性的善恶美丑,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如读《红楼梦》,我们开设了《〈红楼梦〉人物性格研究》课题,让学生自主组织研究小组,分配研究任务,讨论研究角度和方法。让学生充当“学者”的身份自主、合作研究名著,解读名著,感悟名著。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展读书报告会,或让学生做次个人的“百家讲坛”,目的就是要改变阅读一潭死水的现状,让阅读课“动”起来,让学生“动”起,由被迫地读变为我愿读,我乐读,我会读,让阅读变得更精彩。
总之,阅读的现状根深蒂固,提高高中生名著阅读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常思、常辩、常新。笔者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真正有效、有力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提高阅读的高效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