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已经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实际教学所证实。历史教学中是否运用史料教学,是关系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问题,因此,很多中学历史教师都非常重视史料的运用。但是史料毕竟是补充教材,是属于课本之外扩充和加深的东西,关键是如何运用的问题。因此,对史料教学中史料的如何运用进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历史;史料教学;运用
史料教学在当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广泛应用,甚至达到了无史料不教学的地步,这都是可喜的进步。但是史料教学中史料在如何运用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史料教学的效果。可以说史料教学中的史料运用得当就会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运用不当就会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为了更好的运用史料,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必须注意以下的问题。
第一,史料运用要有的放矢,不能乱用。历史教材是经过许多专家和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多年的,许多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根据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目标而编写的。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和任务,大都是中学生要了解和掌握的基础历史知识,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要把课本中的问题讲清楚,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就涉及到教学法上所说的,补讲史料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如讲贞观之治和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重点是贞观之治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贞观之治教材内容丰富,叙述集中,比较好突出重点。但是社会经济的繁荣这个问题涉及的问题较多,如唐朝的政治、农业、手工业、商业,很不容易突出重点。如果以教材内容为主,讲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和布帛的丰实,可把近年来发觉的唐朝大仓库—洛口仓的考古史料报告进行适当的引用。讲到手工业,可把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唐朝织造的丝绢和在新疆吐鲁番发现的丝织品的考古史料报告给以引用,通过这些考古出土的证物史料,学生就会形象具体的了解唐朝封建经济的繁荣景象。这样引用考古发掘史料,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的放矢的,就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量力性原则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如果教学中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不从接受知识的能力出发,教师的劳动就会白费,至少不会受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中运用考古史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引用的考古史料分量要少,内容要精。如讲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可引用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哈拉帕文化发掘的考古史学报告,向学生讲述印度哈拉帕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城市建筑、石雕艺术品、生产工具、社会经济等,学生就对印度古代社会有了深刻的了解,形成了印度确实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这一概念。
第三,选择引用的史料一定是史学界所公认的。历史是实实在在的,不能虚构、伪造。我们学习历史和讲授历史都必须尊重史实,因为只有用真正的史料,才能反映真正的社会历史。因而向学生引用,讲述的史料,一定要真实,为史学界一致公认和论定的。此外,史料内容很多,对中学生引用一定要经过选择,一定要是中学历史课本中的典型材料。运用它,有助于历史教学目的的实现。有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史料切忌从兴趣出发,不管与教材有无关系,更不管典型与否,乱用一气,丢弃教材中的主要内容。
第四,历史教师要把运用的理解难度较高史料消化后,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来传授给学生。史料,有的字音难读懂,词句意义难懂。特别是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文献资料,内容难以理解。在历史教学运用中,除部分的史料可以直接运用外,大部分的是要经过教师认真组织教材后,将选用的史料通过教师自己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这是运用史料的主要方式,也是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如《战国策》中一段文献:“医扁鹊见秦武公,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己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学生一听不太明白,但是如果老师把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讲为:医生扁鹊见秦武公,武公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他,扁鹊请求给武公看病。侍臣们说:君王的病在耳朵下面,眼睛前面,医治不一定断根,反而会把耳朵搞得听不见,眼睛看不见。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这样学生也听明白了,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以上几点,是中学历史教学运用史料必须注意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如运用史料,一定要纳入课时计划,依据历史课程目标进行,不能随心所欲。运用史料,一定要符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性等。有两种倾向必须克服。一种以历史史料深奥难懂,学生接受不了为借口,在教学中不运用。另一种是从兴趣出发,不考虑教学目的,不认真选取史料,组织教材,漫无边际地大讲特讲历史史料,甚至压缩减少教材内容。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时候,如果能考虑到这些注意事项,史料教学可以更好的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牧航.中学历史教材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2]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6]钟启泉.现代课程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日本】佐藤学.教师的两难问题[M].日本:世织书房,1997.
[8]叶小兵 姬秉新 李稚勇.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趙亚夫.追求的教育本义[J].课程.教材.教法,2004(3).
[10]COLLINON V ONO Y.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e Unite Stated and Japen[J].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1(24).
【关键词】中学历史;史料教学;运用
史料教学在当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广泛应用,甚至达到了无史料不教学的地步,这都是可喜的进步。但是史料教学中史料在如何运用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史料教学的效果。可以说史料教学中的史料运用得当就会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运用不当就会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为了更好的运用史料,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必须注意以下的问题。
第一,史料运用要有的放矢,不能乱用。历史教材是经过许多专家和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多年的,许多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根据中学历史教育课程目标而编写的。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和任务,大都是中学生要了解和掌握的基础历史知识,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要把课本中的问题讲清楚,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就涉及到教学法上所说的,补讲史料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如讲贞观之治和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重点是贞观之治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贞观之治教材内容丰富,叙述集中,比较好突出重点。但是社会经济的繁荣这个问题涉及的问题较多,如唐朝的政治、农业、手工业、商业,很不容易突出重点。如果以教材内容为主,讲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和布帛的丰实,可把近年来发觉的唐朝大仓库—洛口仓的考古史料报告进行适当的引用。讲到手工业,可把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唐朝织造的丝绢和在新疆吐鲁番发现的丝织品的考古史料报告给以引用,通过这些考古出土的证物史料,学生就会形象具体的了解唐朝封建经济的繁荣景象。这样引用考古发掘史料,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的放矢的,就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量力性原则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如果教学中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不从接受知识的能力出发,教师的劳动就会白费,至少不会受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中运用考古史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引用的考古史料分量要少,内容要精。如讲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可引用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哈拉帕文化发掘的考古史学报告,向学生讲述印度哈拉帕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城市建筑、石雕艺术品、生产工具、社会经济等,学生就对印度古代社会有了深刻的了解,形成了印度确实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这一概念。
第三,选择引用的史料一定是史学界所公认的。历史是实实在在的,不能虚构、伪造。我们学习历史和讲授历史都必须尊重史实,因为只有用真正的史料,才能反映真正的社会历史。因而向学生引用,讲述的史料,一定要真实,为史学界一致公认和论定的。此外,史料内容很多,对中学生引用一定要经过选择,一定要是中学历史课本中的典型材料。运用它,有助于历史教学目的的实现。有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史料切忌从兴趣出发,不管与教材有无关系,更不管典型与否,乱用一气,丢弃教材中的主要内容。
第四,历史教师要把运用的理解难度较高史料消化后,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来传授给学生。史料,有的字音难读懂,词句意义难懂。特别是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文献资料,内容难以理解。在历史教学运用中,除部分的史料可以直接运用外,大部分的是要经过教师认真组织教材后,将选用的史料通过教师自己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这是运用史料的主要方式,也是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如《战国策》中一段文献:“医扁鹊见秦武公,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己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学生一听不太明白,但是如果老师把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讲为:医生扁鹊见秦武公,武公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他,扁鹊请求给武公看病。侍臣们说:君王的病在耳朵下面,眼睛前面,医治不一定断根,反而会把耳朵搞得听不见,眼睛看不见。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这样学生也听明白了,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以上几点,是中学历史教学运用史料必须注意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如运用史料,一定要纳入课时计划,依据历史课程目标进行,不能随心所欲。运用史料,一定要符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性等。有两种倾向必须克服。一种以历史史料深奥难懂,学生接受不了为借口,在教学中不运用。另一种是从兴趣出发,不考虑教学目的,不认真选取史料,组织教材,漫无边际地大讲特讲历史史料,甚至压缩减少教材内容。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时候,如果能考虑到这些注意事项,史料教学可以更好的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牧航.中学历史教材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2]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6]钟启泉.现代课程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日本】佐藤学.教师的两难问题[M].日本:世织书房,1997.
[8]叶小兵 姬秉新 李稚勇.历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趙亚夫.追求的教育本义[J].课程.教材.教法,2004(3).
[10]COLLINON V ONO Y.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e Unite Stated and Japen[J].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