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以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而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字词句段的泥沼,让它飞扬学生的个性,下面谈谈自己在实施实践性作业中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通过操作完成作业,深化知识理解
对于课文静态文字优美的地方设置可操作性作业,让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
(1)簡单勾画,再现情境。动手画一画,再现课文情境,能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新知。如教完《记金华双龙洞》一课,我让学生回去熟读课文,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作者一行游览双龙洞的景点顺序示意图。作业交上来,虽然有的同学画得不是很美观,但基本上都理解了课文。同时也对双龙洞的独特构造有了更深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爱心喂养,体会特征。对于小学语文中状物课文,可在作业中开展养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心,增加学生的知识信息,获得大量愉快而难忘的体验。如我们结合《小蝌蚪找妈妈》、《卡罗尔的小猫》、《鱼游到了纸上》等课文,养小蝌蚪、猫、鱼,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得到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二、通过语言表述作业,学习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了口语交际内容教学,说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语言表述作业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特点。
(1)通过表演,内化课文语言。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如我教学完《小英雄雨来》,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了课本剧表演,学生个个准备,积极投入,入情入境。学生在作业中不仅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且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学英雄,做英雄得到了实践,生动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辩论,培养敏锐的思维。争议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最能反映语文的整体素质。我在教《中彩那天》一文后,留下一道辩论题: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做文中的父亲把彩票还给库伯,还是把彩票悄悄留下?这一训练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深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化了的课文含义清晰地表述出来,同时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这样的辩论,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极具效果的。
三、通过读写结合作业,拓展知识,培养情感
课内得法,课外受益。小学语文作业要课内外相结合,读写结合。课改对于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课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作业做细做实,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如学了《惊弓之鸟》,可以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了《景阳冈》引导学生看《水游传》;学了《赤壁之战》引导学生看《三国演义》……。但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光只让学生读不行,还要把读书心得体会,把读书收获写下来。为此我开设了读写“微博”作业。要求学生写的内容是在读书的基础上,选择并摘抄或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自己的心得,或是感动人也感动自己话语。无论写什么,一定要真心、真情、针对。写完后,每天都要给学生展示自己读(发表)“微博”机会。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学生更喜欢语文了,作业做得更好了,上课注意力更集中了。读写“微博”是语文的一部分,既有读写能力训练,也有“听说”训练。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作业。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四、能过调查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合作精神
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布置调查性作业时,以合作性作业为主,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作业。
如教学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结合我们农村土地沟壑众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组作业:
(1)利用周末时间走访村屯群众,了解家乡农田水土流失,沙荒的状况,小组合作完成采访记录。
(2)到田间地头查看,访问农服部门,通过调查访问,小组汇报,写出《我眼中的土地》。
(3)设计若干条环保宣传标语,并上街展示。
(4)综合上述三点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这些作业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作业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社会,也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学用语文的能力。
新课改强调大语文观,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语文实践性作业,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提高。开展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一、通过操作完成作业,深化知识理解
对于课文静态文字优美的地方设置可操作性作业,让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
(1)簡单勾画,再现情境。动手画一画,再现课文情境,能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新知。如教完《记金华双龙洞》一课,我让学生回去熟读课文,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作者一行游览双龙洞的景点顺序示意图。作业交上来,虽然有的同学画得不是很美观,但基本上都理解了课文。同时也对双龙洞的独特构造有了更深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爱心喂养,体会特征。对于小学语文中状物课文,可在作业中开展养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心,增加学生的知识信息,获得大量愉快而难忘的体验。如我们结合《小蝌蚪找妈妈》、《卡罗尔的小猫》、《鱼游到了纸上》等课文,养小蝌蚪、猫、鱼,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得到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二、通过语言表述作业,学习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了口语交际内容教学,说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语言表述作业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特点。
(1)通过表演,内化课文语言。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如我教学完《小英雄雨来》,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了课本剧表演,学生个个准备,积极投入,入情入境。学生在作业中不仅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且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学英雄,做英雄得到了实践,生动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辩论,培养敏锐的思维。争议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最能反映语文的整体素质。我在教《中彩那天》一文后,留下一道辩论题: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做文中的父亲把彩票还给库伯,还是把彩票悄悄留下?这一训练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深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化了的课文含义清晰地表述出来,同时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这样的辩论,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极具效果的。
三、通过读写结合作业,拓展知识,培养情感
课内得法,课外受益。小学语文作业要课内外相结合,读写结合。课改对于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课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作业做细做实,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如学了《惊弓之鸟》,可以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了《景阳冈》引导学生看《水游传》;学了《赤壁之战》引导学生看《三国演义》……。但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光只让学生读不行,还要把读书心得体会,把读书收获写下来。为此我开设了读写“微博”作业。要求学生写的内容是在读书的基础上,选择并摘抄或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自己的心得,或是感动人也感动自己话语。无论写什么,一定要真心、真情、针对。写完后,每天都要给学生展示自己读(发表)“微博”机会。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学生更喜欢语文了,作业做得更好了,上课注意力更集中了。读写“微博”是语文的一部分,既有读写能力训练,也有“听说”训练。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作业。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四、能过调查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合作精神
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布置调查性作业时,以合作性作业为主,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作业。
如教学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结合我们农村土地沟壑众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组作业:
(1)利用周末时间走访村屯群众,了解家乡农田水土流失,沙荒的状况,小组合作完成采访记录。
(2)到田间地头查看,访问农服部门,通过调查访问,小组汇报,写出《我眼中的土地》。
(3)设计若干条环保宣传标语,并上街展示。
(4)综合上述三点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这些作业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作业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社会,也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学用语文的能力。
新课改强调大语文观,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超越课本、超越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语文实践性作业,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了提高。开展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