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一生总是处在某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有利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大学700名本科生的人际交往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分析了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认知、情绪、人格、能力四个方面的差异性,总结出了文科与理工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石河子大学 文科 理工科 人际交往 差异性
一、前言
美国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人际交往中的特殊类型。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交往状态是大学阶段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任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通常被作为衡量大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Kahle,kulka,﹠klingel,1980)。然而,众多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人际交往状态较好的学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都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综合素质也较好。相反,有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存在障碍,逐渐演化成心理疾病,给大学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本文针对大学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认知、情绪、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调查,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文科生大约有5845人,理科学生约有8572人,工科学生约有5712人。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文科、理工科专业中随机抽取,文科发放203份问卷,理工科发放497份问卷,本次测试实际印发问卷700份,收回问卷697份,回收率为99.6%。收回的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与真实性的检查,问卷未答条目不完整的予以剔除,作答有明显违背真实倾向的予以剔除,得有效问卷677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7.1%。
二、文科与理工科学生人际交往的差异性分析
(一)认知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认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感性和理性之分。人的认知评价来源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唤醒水平。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应包含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以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验认知这三个方面。[1]
图1:认识一个人到成为朋友的时间
图2:通常解决困难的方法
图1的数据表明,文科大学生在接受一个陌生人成为朋友的时间上,有68%的学生能很快和别人成为朋友,而理工科学生接受的时间则相对较长一些,其中时间较长的人数约占66.46%。可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理工科学生比较谨慎,不会轻易接受他人成为朋友。
如图2所示,在遇到困难时文科学生比较倾向于找自己信赖的朋友来帮忙,而理工科学生则倾向于靠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文科学生喜欢学习朋友的优点,占72.5%,而理工科学生则倾向于保留自己的看法,不轻易评价优缺点,约占75.26%。综上所述,文科学生对他人的认知比较积极乐观,善于和他人友好相处,而理工科学生则比较封闭、冷漠,对他人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数据分析可知,文科生经常感到被同学排斥的只有8%,而理工科学生约占33.12%。可见,文科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比较乐观、全面,而理工科学生在这个方面比较欠缺,有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消极、悲观,甚至出现孤僻。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科生能较快与他人成为朋友,理工科学生相对保守;
2、理工科学生的独立性较好,文科学生依赖性较大;
3、文科生善于学习朋友的优点,理工科学生则喜欢保留自己的看法,不过多评价他人的优缺点;
4、文科生对自己的认知比较乐观;理工科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有些消极悲观。
(二)情绪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情绪在大学生交往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是与人的情绪相联系的,它取决于交往双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 是一种无声的交谈。交往中若没有良好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交往质量。在交往中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来把握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表达既符合社会要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这是情绪健康的重要特征。
图3:对情绪的敏感程度
图3主要研究对情绪的敏感程度,据数据显示,文科生对他人的情绪变化很敏感,占58%,而理工科学生对情绪不敏感,其中很难察觉和不关心的约占53.67%。可见理工科学生的感情不细腻,在人际交往中反应比较缓慢,有些被动,而文科学生的敏感性较强,感情比较细腻,善于把握信息,有利于人际交往。相反,文科生的情绪过于敏感,容易生疑,不利于人际交往的稳定性,理工科学生比较理性,不会出现过多的感情用事情况,便于维护稳定的人际交往。
“修养”一词是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情绪的概括。通过数据显示,文科生总是热情打招呼的人数有118人,占59%。文科生对待食堂、超市的工作人员像对待朋友那样友善的人数比较多,有116人,占58%。文科生对别人提出的观点和意见也能理性面对,不与其争执,占69.5%,而相比较而言,理科生在这方面就差一些,还需要提高。可见,文科生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方面比较积极热情,能够有理性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融洽。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情绪因素方面的差异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科生敏感性很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理工科学生相对理性,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文科生的人文素养较高,善于待人接物;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对较低,不善于待人接物;
3、文科生喜欢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理工科学生比较保守,不愿意轻易表达自己的看法,相对深沉一些;
4、文科生比较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比较小家子气,理工科学生则比较随意,相比之下比较宽容,不会过分计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三)人格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荣格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大类。性格外倾型的人具体表现为:适应能力强,对人对事都能很快熟悉起来;情感外露,情绪易激动;善交往,不太注意客观环境的反应;喜欢自由,缺乏谦虚态度;反应敏捷,动作迅速,不多思考,做事不太精细。性格内倾的人具体表现为:不易适应环境,不轻易相信人,不善与人交往,愿独处,喜欢安静。[3]但这些人往往心胸狭窄,不宽容人,多思虑,好疑心,冷静,办事稳妥。依据荣格的观点,外倾的人喜欢并善于与人交往,容易较快的建立起熟识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表现随意而自在。而内倾型人不喜欢也不善于与人交往,喜欢独处,不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稳重。
人格因素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因素,积极的人格品质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人格中的大因子外向性、行事风格和人格中的小因子乐观均对人际交往具有明顯的影响作用,尤其是乐观的人格品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更具有积极意义。[4]
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参考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文科与理工科学生的人格:
图4:气质类型
图5:度假去向表
如图4所示,文科学生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的占49%,其次为胆汁质占26%,而理工科学生的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约占60.17%,可见理工科大学生属于粘液质者比文科大学生多,文科大学生中属于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者多于理工科学生。这个结果和80年代中期(1984年)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不谋而合,那项调查表明随着外部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变化,气质也在变化。[5]
从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的角度来分析,从图5中呈现的数据可以看出,理工科学生喜欢去繁华的都市的人数只占14.88%,而喜欢去偏远的地区和宅在家里的则占62.26%,然而文科大学生喜欢去繁华的都市以及市区之间的有118人,占59%。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格,其中理工科学生经常感到寂寞无助的比例约占56.18%,而文科只有10.5%。通过调查数据显示,理工科学生在休闲时间喜欢一个人独处的有146人,占30.61%,而文科只有10.5%,同时,理工科学生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的有82人,占17.19%,文科生却占61.5%。通过以上三个表所显示的数据表明:理工科大学生在稳定性、忧虑性、自制性、怀疑性、紧张性五项较优于文科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在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幻想性、独立性、敏感性这六项比理工科学生较好。[6]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人格因素方面的差异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科生在人格特点上多活泼、好动、敏感,理工科学生多安静、稳重、情绪不易外露;
2、文科生比较感性,易幻想,不切实际;理工科学生比较理性、客观、真实;
3、文科生比较喜欢认识新朋友,而理工科学生则比较“怀旧”;
4、文科生抗打击能力较弱,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理工科学生的耐挫性较强,能够经受住挫折的考验;
5、文科生比较自我,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发生冲突,理工科学生则比较随和,与他人相处比较融洽。
人格的形成也会受到教育的影响,我国从高中施行分科教学,在文理分科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科成绩、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分科,这也决定了他们在进入大学的专业方向。文科和理科的教育影响,在这一研究中有所体现,如在思维方式上,文科学生的抽象思维就极其显著地好于理工科学生,文理科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上还是有一些专业特点造成的不同。
(四)能力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在人的各种能力中,人际交往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人际交往活动时,影响人际交往活动的效率和保证人际交往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人沟通、待人接物等都是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内容。[7]
图6:在公开场合是否喜欢发言表
图7:对自己的社交活动情况评价
图6从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图中的数据可发现,文科生语言表达能力一般以上水平的有171人,占总人数的85.5%,而理工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一般以上水平的只有51.78%,二者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可见文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好于理工科学生。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文科生在与人交谈中能够很好的控制谈话内容,成为主角的人数有98人,占49%,而理工科学生只有74人,约占15.51%,同时被动地跟随他人的人数较多,约占60.17%。
图7从行动力方面来调查人际交往能力,参加社交活动是评价学生人际交往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图中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文科学生的社交活动比较丰富,有增加的期待,但是理工科学生社交活动很少的人数比较多,有262人,占总人数的54.92%,由此表明,理工科学生的社交活动有所欠缺,需要增加,提高他们的社交活动能力,也是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必修课。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和访谈资料,可以看出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能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科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社交活动比较丰富;
2、文科生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积极主动,能够很好地把握谈话内容,理工科学生相对较被动,不善于与他人交谈;
3、文科生在与异性交往时比较坦然、主动,理工科学生比较被动、不自信;
4、文科生的助人意识较弱,多以自我为中心,理工科学生的助人意识较强,比较谦虚谨慎;
众所周知,理工科学生的课程任务较重,空闲时间很少,学生平时得到的也大多属逻辑推理训练,思维严谨有余,活跃性和创造性则显得不足。因此,理工科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显得有些过于自我保护,独来独往的现象多一些。有时即使参加了一些活动, 也大多是在配合别人在做,助人意识较好。
(五)其他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中,除了上述认知、情绪、人格、能力四个方面的因素能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很大的影响,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情况。诸如,人际交往技巧的运用、生活的环境、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周围朋友的影响等等。
图8:你是否主动学习过人际交往相关知识
图9:你是否重视交往技巧
图8、9是调查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技巧的认识。自我的主动学习和重视程度是一个专业化的问题,就像许多银行一样,他们的着装要求非常高,对客户的服务细节也很注意,甚至是动作、微笑都有规定。可见,在日常生活中,重视交往的细节技巧是很重要的。通过调查表明,理工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什么技巧了,从表中的数据可反映出,约71.49%的人不重视人际交往技巧,这与文科生相比是一个比较大的差距。
图10:所学专业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提出了“所学专业是否对人际交往有影响”这个问题,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有419人认为专业对其人际交往有影响,约占总人数的61.9%,还有14.6%的人不知道,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看法,同学们都说文科生是主要和人、事打交道,长期以来便学会了如何和人交往,而理工科学生多与实验、数字打交道,这都是比较实在、真实的东西,没有办法交流感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科生与理工科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習惯的形成对其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不仅是竞争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大学生不仅需要竞争意识,也需要合作意识。有人说“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各种因素中,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起到20%的作用,其余80%要依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适应社会必须重视个人交往能力的提高。人际交往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大学生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一定要掌握一定的策略。文科生与理工科学生更应该针对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劣势,进行相应的改善。
注释:
[1]陶国富、王祥性主编.大学生交往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黄学规.心理修养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
[3]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H],2001,6.
[4]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H],2001,6.
[5]李建荣等主编.大学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61-62.
[6]黄希庭等主编.大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尤小红、张康德.理工科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分析和优化提高研究——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网络财富,2009,(22).
参考文献:
[1]秦海燕.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0,(4).
[2]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
[3]姚利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高校教育,2000,(3).
[4]唐为民.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1).
关键词:石河子大学 文科 理工科 人际交往 差异性
一、前言
美国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人际交往中的特殊类型。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交往状态是大学阶段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任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通常被作为衡量大学生社会适应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Kahle,kulka,﹠klingel,1980)。然而,众多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人际交往状态较好的学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都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综合素质也较好。相反,有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存在障碍,逐渐演化成心理疾病,给大学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本文针对大学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认知、情绪、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调查,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文科生大约有5845人,理科学生约有8572人,工科学生约有5712人。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文科、理工科专业中随机抽取,文科发放203份问卷,理工科发放497份问卷,本次测试实际印发问卷700份,收回问卷697份,回收率为99.6%。收回的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与真实性的检查,问卷未答条目不完整的予以剔除,作答有明显违背真实倾向的予以剔除,得有效问卷677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7.1%。
二、文科与理工科学生人际交往的差异性分析
(一)认知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认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感性和理性之分。人的认知评价来源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唤醒水平。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应包含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以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验认知这三个方面。[1]
图1:认识一个人到成为朋友的时间
图2:通常解决困难的方法
图1的数据表明,文科大学生在接受一个陌生人成为朋友的时间上,有68%的学生能很快和别人成为朋友,而理工科学生接受的时间则相对较长一些,其中时间较长的人数约占66.46%。可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理工科学生比较谨慎,不会轻易接受他人成为朋友。
如图2所示,在遇到困难时文科学生比较倾向于找自己信赖的朋友来帮忙,而理工科学生则倾向于靠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文科学生喜欢学习朋友的优点,占72.5%,而理工科学生则倾向于保留自己的看法,不轻易评价优缺点,约占75.26%。综上所述,文科学生对他人的认知比较积极乐观,善于和他人友好相处,而理工科学生则比较封闭、冷漠,对他人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数据分析可知,文科生经常感到被同学排斥的只有8%,而理工科学生约占33.12%。可见,文科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比较乐观、全面,而理工科学生在这个方面比较欠缺,有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消极、悲观,甚至出现孤僻。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科生能较快与他人成为朋友,理工科学生相对保守;
2、理工科学生的独立性较好,文科学生依赖性较大;
3、文科生善于学习朋友的优点,理工科学生则喜欢保留自己的看法,不过多评价他人的优缺点;
4、文科生对自己的认知比较乐观;理工科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有些消极悲观。
(二)情绪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情绪在大学生交往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是与人的情绪相联系的,它取决于交往双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 是一种无声的交谈。交往中若没有良好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交往质量。在交往中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来把握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表达既符合社会要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这是情绪健康的重要特征。
图3:对情绪的敏感程度
图3主要研究对情绪的敏感程度,据数据显示,文科生对他人的情绪变化很敏感,占58%,而理工科学生对情绪不敏感,其中很难察觉和不关心的约占53.67%。可见理工科学生的感情不细腻,在人际交往中反应比较缓慢,有些被动,而文科学生的敏感性较强,感情比较细腻,善于把握信息,有利于人际交往。相反,文科生的情绪过于敏感,容易生疑,不利于人际交往的稳定性,理工科学生比较理性,不会出现过多的感情用事情况,便于维护稳定的人际交往。
“修养”一词是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情绪的概括。通过数据显示,文科生总是热情打招呼的人数有118人,占59%。文科生对待食堂、超市的工作人员像对待朋友那样友善的人数比较多,有116人,占58%。文科生对别人提出的观点和意见也能理性面对,不与其争执,占69.5%,而相比较而言,理科生在这方面就差一些,还需要提高。可见,文科生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方面比较积极热情,能够有理性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融洽。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情绪因素方面的差异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科生敏感性很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理工科学生相对理性,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文科生的人文素养较高,善于待人接物;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对较低,不善于待人接物;
3、文科生喜欢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理工科学生比较保守,不愿意轻易表达自己的看法,相对深沉一些;
4、文科生比较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比较小家子气,理工科学生则比较随意,相比之下比较宽容,不会过分计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三)人格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荣格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大类。性格外倾型的人具体表现为:适应能力强,对人对事都能很快熟悉起来;情感外露,情绪易激动;善交往,不太注意客观环境的反应;喜欢自由,缺乏谦虚态度;反应敏捷,动作迅速,不多思考,做事不太精细。性格内倾的人具体表现为:不易适应环境,不轻易相信人,不善与人交往,愿独处,喜欢安静。[3]但这些人往往心胸狭窄,不宽容人,多思虑,好疑心,冷静,办事稳妥。依据荣格的观点,外倾的人喜欢并善于与人交往,容易较快的建立起熟识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表现随意而自在。而内倾型人不喜欢也不善于与人交往,喜欢独处,不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稳重。
人格因素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因素,积极的人格品质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人格中的大因子外向性、行事风格和人格中的小因子乐观均对人际交往具有明顯的影响作用,尤其是乐观的人格品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更具有积极意义。[4]
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参考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文科与理工科学生的人格:
图4:气质类型
图5:度假去向表
如图4所示,文科学生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的占49%,其次为胆汁质占26%,而理工科学生的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约占60.17%,可见理工科大学生属于粘液质者比文科大学生多,文科大学生中属于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者多于理工科学生。这个结果和80年代中期(1984年)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不谋而合,那项调查表明随着外部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变化,气质也在变化。[5]
从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的角度来分析,从图5中呈现的数据可以看出,理工科学生喜欢去繁华的都市的人数只占14.88%,而喜欢去偏远的地区和宅在家里的则占62.26%,然而文科大学生喜欢去繁华的都市以及市区之间的有118人,占59%。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格,其中理工科学生经常感到寂寞无助的比例约占56.18%,而文科只有10.5%。通过调查数据显示,理工科学生在休闲时间喜欢一个人独处的有146人,占30.61%,而文科只有10.5%,同时,理工科学生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的有82人,占17.19%,文科生却占61.5%。通过以上三个表所显示的数据表明:理工科大学生在稳定性、忧虑性、自制性、怀疑性、紧张性五项较优于文科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在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幻想性、独立性、敏感性这六项比理工科学生较好。[6]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人格因素方面的差异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科生在人格特点上多活泼、好动、敏感,理工科学生多安静、稳重、情绪不易外露;
2、文科生比较感性,易幻想,不切实际;理工科学生比较理性、客观、真实;
3、文科生比较喜欢认识新朋友,而理工科学生则比较“怀旧”;
4、文科生抗打击能力较弱,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理工科学生的耐挫性较强,能够经受住挫折的考验;
5、文科生比较自我,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发生冲突,理工科学生则比较随和,与他人相处比较融洽。
人格的形成也会受到教育的影响,我国从高中施行分科教学,在文理分科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科成绩、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分科,这也决定了他们在进入大学的专业方向。文科和理科的教育影响,在这一研究中有所体现,如在思维方式上,文科学生的抽象思维就极其显著地好于理工科学生,文理科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上还是有一些专业特点造成的不同。
(四)能力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在人的各种能力中,人际交往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人际交往活动时,影响人际交往活动的效率和保证人际交往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人沟通、待人接物等都是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内容。[7]
图6:在公开场合是否喜欢发言表
图7:对自己的社交活动情况评价
图6从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图中的数据可发现,文科生语言表达能力一般以上水平的有171人,占总人数的85.5%,而理工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一般以上水平的只有51.78%,二者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可见文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好于理工科学生。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文科生在与人交谈中能够很好的控制谈话内容,成为主角的人数有98人,占49%,而理工科学生只有74人,约占15.51%,同时被动地跟随他人的人数较多,约占60.17%。
图7从行动力方面来调查人际交往能力,参加社交活动是评价学生人际交往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图中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文科学生的社交活动比较丰富,有增加的期待,但是理工科学生社交活动很少的人数比较多,有262人,占总人数的54.92%,由此表明,理工科学生的社交活动有所欠缺,需要增加,提高他们的社交活动能力,也是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必修课。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和访谈资料,可以看出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能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科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社交活动比较丰富;
2、文科生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积极主动,能够很好地把握谈话内容,理工科学生相对较被动,不善于与他人交谈;
3、文科生在与异性交往时比较坦然、主动,理工科学生比较被动、不自信;
4、文科生的助人意识较弱,多以自我为中心,理工科学生的助人意识较强,比较谦虚谨慎;
众所周知,理工科学生的课程任务较重,空闲时间很少,学生平时得到的也大多属逻辑推理训练,思维严谨有余,活跃性和创造性则显得不足。因此,理工科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显得有些过于自我保护,独来独往的现象多一些。有时即使参加了一些活动, 也大多是在配合别人在做,助人意识较好。
(五)其他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中,除了上述认知、情绪、人格、能力四个方面的因素能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很大的影响,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情况。诸如,人际交往技巧的运用、生活的环境、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周围朋友的影响等等。
图8:你是否主动学习过人际交往相关知识
图9:你是否重视交往技巧
图8、9是调查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技巧的认识。自我的主动学习和重视程度是一个专业化的问题,就像许多银行一样,他们的着装要求非常高,对客户的服务细节也很注意,甚至是动作、微笑都有规定。可见,在日常生活中,重视交往的细节技巧是很重要的。通过调查表明,理工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什么技巧了,从表中的数据可反映出,约71.49%的人不重视人际交往技巧,这与文科生相比是一个比较大的差距。
图10:所学专业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提出了“所学专业是否对人际交往有影响”这个问题,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有419人认为专业对其人际交往有影响,约占总人数的61.9%,还有14.6%的人不知道,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看法,同学们都说文科生是主要和人、事打交道,长期以来便学会了如何和人交往,而理工科学生多与实验、数字打交道,这都是比较实在、真实的东西,没有办法交流感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科生与理工科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習惯的形成对其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不仅是竞争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大学生不仅需要竞争意识,也需要合作意识。有人说“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各种因素中,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起到20%的作用,其余80%要依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适应社会必须重视个人交往能力的提高。人际交往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大学生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一定要掌握一定的策略。文科生与理工科学生更应该针对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劣势,进行相应的改善。
注释:
[1]陶国富、王祥性主编.大学生交往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黄学规.心理修养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
[3]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H],2001,6.
[4]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H],2001,6.
[5]李建荣等主编.大学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61-62.
[6]黄希庭等主编.大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尤小红、张康德.理工科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分析和优化提高研究——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网络财富,2009,(22).
参考文献:
[1]秦海燕.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0,(4).
[2]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
[3]姚利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高校教育,2000,(3).
[4]唐为民.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