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趋势下,在大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不管是哪个学科,都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而在这样的导向下,就必须切实注重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以大学数学中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就如何强化对其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就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2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大学数学中的主要专业之一,加强对这一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需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改革的思路和对策。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浅见,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在就业这一导向下的措施进行研究。
1.优化顶层设计
在就业导向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确保顶层设计得到优化,并对课程及其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为达到优化顶层设计的目的,就需要在顶层设计中,始终确保这一专业应具有的理学专业特色不丢失,并朝着需求旺盛的应用方向发展,比如金融数学、计算机软件应用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集应用和研究为一体的力学专业人才。因此,目前这一专业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但是因为当前高校这一专业的学生中,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若仍注重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将导致很多学生对其的学习丧失信心,所以需要在培训模式上进行优化。在对培训模式进行优化时,应采取基础平台1个+应用方向2个模块、就业出口三个的模式,其中,一个基础平台就是指数学基础,而应用方向模块,主要是指两个应用方向,而三大就业出口,主要是指IT业。金融业以及攻读有关专业的硕士生。大一和大二主要是以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而大三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对专业应用方向和课程进行选择,且以三个就业出口为核心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有的学生对金融数学感兴趣,就需要培养其养成数理金融思维,并进行金融模拟操作,而有的学生对IT感兴趣,就需要强化其在语言应用与编程的训练。而有的学生会继续考研,此时就需要将考研专业课作为数学分析的对象,在高等代数方面,对讲的内容、深度进行优化,在学时上进行合理安排[1]。
2.合理设置课程及其内容
在顶层设计优化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内容而言,主要的确保前三级的基础打牢,尤其是分析与代数以及结合三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将其基础打牢。而打牢基础,首先就需要在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方面的学时进行针对性的增加,而相应的,师资力量也需要进行优化,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职称,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确保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关得到有效的把握。其次,对于专业方向課而言,应将必修课的内容适当的减少,而应对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的内容适当的加大,引入具有时代发展所需的前沿课程,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比如新技术课程、企业课程、学科前沿课程等,均属于前沿课程的内容而言。再具体一点,比如在金融数学中,涉及有关证券投资分析和精算实务以及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与数理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而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方面而言,则可以添加有关JAVA的大数据处理与应用课程、PHP程序设计等,这些课程都属于具有时代发展气息的技术课程,部分课程还可以让学生在实习基地教师的教学的基础上,到实际企业中参与有关课程学习。最后,加大对数学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力度,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应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致力于“学以致用”理念和数学思想的培训,引导学生借助数学软件促进实际问题的处理,尤其是有的专业资深就具有较强的营业性,所以在对这些主干课程进行设计时,还需要结合所确定的方向,加强综合课程的设计,不断强化和培养其创新意识,注重其在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与应用程序编写能力提升方面发展。此外,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可以将实习环节设置的学时定位13周,其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分别为一周、四周和八周,并结合需求,构建实习基地,比如软件、保险和证券等方面的实习基地,能更好地促进这一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实施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2]。
3.切实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在注重上述工作的开展的基础上,为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我们还要在实际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模式来强化人才培养。首先,就学制而言,就是采取“3+1”的模式,即在校内完成三年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的基础上,最后一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以毕业论文选题为指导,开展毕业前的一年顶岗实习。其次,就塑造而言,也是采取“3+1”的模式,但是其核心是在前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而最后一年则是综合锻炼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最后,就是在具体的学习中,确保导师制得到有效的执行,并由导师强化学生指导,尤其是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从新生入学开始,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直到学生毕业,都需要强化对其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的指导,尤其是最后一年,需要加强和实习基地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就业锻炼的机会。在和实习基地联系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学习、大数据处理、金融模拟操作方面,应作为实践的主要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这主要是考虑到当前就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较大。而不管是数据处理统计方法,还是算法设计,均需要应用数学知识,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加大力度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外参与编程语言培训活动,而金融数学方面的学生,则可以考取会计证券等方面从业证。此外,还要定期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对相关经验进行推广和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升[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而言,为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在就业的导向下,切实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和优化。
参考文献:
[1]万菁菁.讨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J].科技风,2018(03):27
[2]常会敏.探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51-54
[3]王莉芳,秦文钊.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2
【关键词】就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2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大学数学中的主要专业之一,加强对这一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需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改革的思路和对策。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浅见,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在就业这一导向下的措施进行研究。
1.优化顶层设计
在就业导向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确保顶层设计得到优化,并对课程及其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为达到优化顶层设计的目的,就需要在顶层设计中,始终确保这一专业应具有的理学专业特色不丢失,并朝着需求旺盛的应用方向发展,比如金融数学、计算机软件应用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集应用和研究为一体的力学专业人才。因此,目前这一专业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但是因为当前高校这一专业的学生中,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若仍注重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将导致很多学生对其的学习丧失信心,所以需要在培训模式上进行优化。在对培训模式进行优化时,应采取基础平台1个+应用方向2个模块、就业出口三个的模式,其中,一个基础平台就是指数学基础,而应用方向模块,主要是指两个应用方向,而三大就业出口,主要是指IT业。金融业以及攻读有关专业的硕士生。大一和大二主要是以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而大三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对专业应用方向和课程进行选择,且以三个就业出口为核心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有的学生对金融数学感兴趣,就需要培养其养成数理金融思维,并进行金融模拟操作,而有的学生对IT感兴趣,就需要强化其在语言应用与编程的训练。而有的学生会继续考研,此时就需要将考研专业课作为数学分析的对象,在高等代数方面,对讲的内容、深度进行优化,在学时上进行合理安排[1]。
2.合理设置课程及其内容
在顶层设计优化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内容而言,主要的确保前三级的基础打牢,尤其是分析与代数以及结合三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将其基础打牢。而打牢基础,首先就需要在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方面的学时进行针对性的增加,而相应的,师资力量也需要进行优化,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职称,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确保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关得到有效的把握。其次,对于专业方向課而言,应将必修课的内容适当的减少,而应对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的内容适当的加大,引入具有时代发展所需的前沿课程,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比如新技术课程、企业课程、学科前沿课程等,均属于前沿课程的内容而言。再具体一点,比如在金融数学中,涉及有关证券投资分析和精算实务以及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与数理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而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方面而言,则可以添加有关JAVA的大数据处理与应用课程、PHP程序设计等,这些课程都属于具有时代发展气息的技术课程,部分课程还可以让学生在实习基地教师的教学的基础上,到实际企业中参与有关课程学习。最后,加大对数学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力度,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应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致力于“学以致用”理念和数学思想的培训,引导学生借助数学软件促进实际问题的处理,尤其是有的专业资深就具有较强的营业性,所以在对这些主干课程进行设计时,还需要结合所确定的方向,加强综合课程的设计,不断强化和培养其创新意识,注重其在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与应用程序编写能力提升方面发展。此外,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可以将实习环节设置的学时定位13周,其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分别为一周、四周和八周,并结合需求,构建实习基地,比如软件、保险和证券等方面的实习基地,能更好地促进这一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实施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2]。
3.切实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在注重上述工作的开展的基础上,为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我们还要在实际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模式来强化人才培养。首先,就学制而言,就是采取“3+1”的模式,即在校内完成三年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的基础上,最后一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以毕业论文选题为指导,开展毕业前的一年顶岗实习。其次,就塑造而言,也是采取“3+1”的模式,但是其核心是在前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而最后一年则是综合锻炼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最后,就是在具体的学习中,确保导师制得到有效的执行,并由导师强化学生指导,尤其是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从新生入学开始,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直到学生毕业,都需要强化对其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的指导,尤其是最后一年,需要加强和实习基地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就业锻炼的机会。在和实习基地联系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学习、大数据处理、金融模拟操作方面,应作为实践的主要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这主要是考虑到当前就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较大。而不管是数据处理统计方法,还是算法设计,均需要应用数学知识,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加大力度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外参与编程语言培训活动,而金融数学方面的学生,则可以考取会计证券等方面从业证。此外,还要定期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对相关经验进行推广和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升[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而言,为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在就业的导向下,切实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和优化。
参考文献:
[1]万菁菁.讨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J].科技风,2018(03):27
[2]常会敏.探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51-54
[3]王莉芳,秦文钊.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