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佛大学里,什么课最受学生的欢迎呢?你可能想不到,答案居然是一门开设不久的选修课——“幸福课”。而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才30出头的年轻讲师,他的名字叫泰勒·本·沙哈尔。
在每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本·沙哈尔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我曾不快乐了30年。”本·沙哈尔这样形容自己。
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为了那一刻,他进行了长达5年的刻苦训练。虽然训练痛苦不堪,但他始终坚信:无论身体和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获胜,让自己幸福。
夺冠后,本·沙哈尔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可就在那天晚上,他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那无限的快感时,突然间发现,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内心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
本·沙哈尔以为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发现期盼已久的胜利并没有为他带来幸福。“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在课堂上,本·沙哈尔经常讲关于“蒂姆”的故事。蒂姆原本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自打上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上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每当压力袭来,他总是安慰自己:等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的。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长长地舒了口气:终于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不能取胜,如果不能脱颖而出,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所以大学4年蒂姆依旧忙碌,努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各种运动项目,选修各种课程来赚取学分。
毕业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可以享受生活了。可是他很快就明白,这份每周需要工作60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职位才会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拥有豪宅、跑车,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存款。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 虽然他被身边的人认定是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他自己呢,由于无法找到幸福,干脆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地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做“忙碌奔波者”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者”也不开心,蒂姆感觉不到幸福。
本·沙哈尔这样解释:蒂姆被“幸福的假象”蒙蔽了。
本·沙哈尔说,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上,人就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越能做得持久。举例讲,一个因为家长的压力而学法律的人,是无法在其中找到长久快乐的;相反,如果是基于对法律的热爱而成为律师的话,那他在维护公义的同时,也会觉得很幸福。
“在追求有意义而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不再是消磨光阴,而是在让时间闪闪发光。”
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本·沙哈尔为学生简化出10条小贴士,请你也记住它们吧:
1. 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
2. 多和朋友们在一起。
3. 看淡失败。
4. 接受全部的自己。失望、烦恼、悲伤是人生的一部分,接纳这些,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让感觉好一点。
5. 简化生活。
6. 有规律地锻炼。
7. 充足睡眠。
8. 乐于助人。
9. 保持勇气。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 表达感激。
在每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本·沙哈尔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我曾不快乐了30年。”本·沙哈尔这样形容自己。
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为了那一刻,他进行了长达5年的刻苦训练。虽然训练痛苦不堪,但他始终坚信:无论身体和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获胜,让自己幸福。
夺冠后,本·沙哈尔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可就在那天晚上,他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那无限的快感时,突然间发现,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内心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
本·沙哈尔以为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发现期盼已久的胜利并没有为他带来幸福。“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在课堂上,本·沙哈尔经常讲关于“蒂姆”的故事。蒂姆原本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自打上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上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每当压力袭来,他总是安慰自己:等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的。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长长地舒了口气:终于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不能取胜,如果不能脱颖而出,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所以大学4年蒂姆依旧忙碌,努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各种运动项目,选修各种课程来赚取学分。
毕业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可以享受生活了。可是他很快就明白,这份每周需要工作60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职位才会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拥有豪宅、跑车,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存款。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 虽然他被身边的人认定是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他自己呢,由于无法找到幸福,干脆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地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做“忙碌奔波者”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者”也不开心,蒂姆感觉不到幸福。
本·沙哈尔这样解释:蒂姆被“幸福的假象”蒙蔽了。
本·沙哈尔说,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上,人就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越能做得持久。举例讲,一个因为家长的压力而学法律的人,是无法在其中找到长久快乐的;相反,如果是基于对法律的热爱而成为律师的话,那他在维护公义的同时,也会觉得很幸福。
“在追求有意义而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不再是消磨光阴,而是在让时间闪闪发光。”
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本·沙哈尔为学生简化出10条小贴士,请你也记住它们吧:
1. 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
2. 多和朋友们在一起。
3. 看淡失败。
4. 接受全部的自己。失望、烦恼、悲伤是人生的一部分,接纳这些,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让感觉好一点。
5. 简化生活。
6. 有规律地锻炼。
7. 充足睡眠。
8. 乐于助人。
9. 保持勇气。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 表达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