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大地上的“农民教授”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hong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大学教授,却皮肤黝黑更像农民;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更爱农村。作为大学教授,他本可以很光鲜地出现在农村,但他却选择光脚走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奔波在田间地头,把种植技术变成农民手中的真金白银……
  2020年教师节前夕,担任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黎川食用菌科技特派团团长的“农民教授”李荣同被评为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消息传到他所服务的黎川县,百姓纷纷为之叫好。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村对科技的需求非常迫切。将科技力量转化成农民收益是我最大的心愿。”李荣同出生在江西崇仁县的一个小山村,1982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他特意选择植物学专业,决心学好本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毕业后,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奔波于学校与乡村之间,一位大学教授,愣把自己变成了“老农民”。
  地处闽赣交界的黎川,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声名远扬。但农民种植食用菌的技术仍是短板。为改变这一状况,李荣同带领江西省科技特派团成员们一头扎进了企业和种植户中。但当地农民一开始并不认可主动上门指导的李荣同。“我种了几十年的菌菇了,你说他讲讲知识还行,让他种菇我就不太信。”村民孙炳根没多想就将李荣同拒之门外。
  面对质疑,李荣同没有退缩,他进行了无数次单调枯燥的调研与实验,发明了自动控制烘干装置。“这机器不仅大大缩短了烘干时间,而且烘出的草菇品质都非常好,卖出的价钱都比以往高。”村民们也逐渐转变态度,试用李荣同发明的新装置,菌菇销量也比以前更好,他们都喜笑颜开。
  在江西利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的工棚里,9个温度传感器科学地分布着,这是李荣同出的“金点子”。“公司主要制作菌包,以前凭经验、靠感觉灭菌,1万包菌包得损失一半,现在利用数控传感器,能实现均衡灭菌,直接节省成本20%。”江西利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军华看到科技的力量,这让原本想改行的他看到了希望和奔头。
  制定菌种制作技术标准,引进自动化控制技术,研发虎奶菇栽培技术,升级发展传统草菇、茶树菇等菌类种植,李荣同让食用菌成了黎川的主導产业和优势产业。
  李荣同明白,青山绿水给菌菇带来好品质,但也阻碍了与外界的联系。
  而想多赚些利润就得让菌菇以最鲜美的姿态被送上餐桌。如何改变传统单一的销售方式,压缩中间环节,让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李荣同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他整合科技特派团和东华理工大学的科研力量,打造远程数据管理平台,举办电商培训班,使黎川的菌菇产品进入电商平台,进行大规模的线上销售。如今,在李荣同的牵线搭桥下,黎川食用菌在全国有了较高知名度,相关产业链日趋成熟完善,变身为“俏销货”。在李荣同的影响和带动之下,黎川当地的贫困户和农民人均增收1200多元。李荣同又与黎川扶贫移民局商量,到优质黑木耳产地浙江龙泉调研,引进黑木耳新品种。2018年,黎川黑木耳产业有了快速提升,产业覆盖全县贫困户。后来,猕猴桃、马家柚、吊瓜等多种水果蔬菜也相继在黎川“开花结果”,黎川县办起了“大农业”。
  在李荣同的带动下,33个省科技特派团、368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陆续加入科技扶贫的队伍中。
  “依靠科技,提升当地产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我们认识的专家团队介绍来;最重要的还是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当地农户转变观念,用好科技的力量。”李荣同这样定位自己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使命。◆
其他文献
“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屏幕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  “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  “开心!”……  位于弋阳县最边远山区的中畈乡郑家教学点的课堂上充满欢笑声。这是汪老师通过城域网,利用专递课堂上课的情景。  弋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的家乡。近年来,弋阳县教育系统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以信息化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
期刊
近几年,吉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外出招商引资,总爱带上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吉安职院”)党委书记欧阳亮。  这源自一个小故事:深圳市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老总带队来吉安市考察投资建厂,在明确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后,依旧没下定决心。市主要领导随即带考察团一行到吉安职院走了一圈。  感受到学校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人才支撑,合作就此促成。企业老总在离校时还不忘拜托欧阳亮说:“我们在这里办厂就靠你们了。
期刊
明年春季,上饶弋阳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弋阳中专)第一届毕业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本想趁着最后一个学期,让他们考个大专文凭,没想到用人单位不干了,都希望尽快到岗!美的厨卫的人说‘只要是你们学校的学生,我们就给大学生待遇’。九牧、海鸥卫浴等其他实习单位一听也急了,纷纷承诺‘弋阳中专的毕业生等同大学生待遇’,并出台‘单位出钱提升文凭’等政策。”可毕业生就那么多,该校校长唐予松一时又喜又忧。  让唐予松
期刊
2020年9月7日,共青城市泽泉乡观长教学点教师袁清山从乡村学校走上了“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主席台。当他从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施小琳手中接过奖杯和荣誉证书时,聚光灯照在他朴实又兴奋的脸上。他的获奖感言质朴而真诚:“只有将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奉献给学生,才不辜负‘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字眼。”这是从教44年的袁清山老师的人生写照。默默奉献山村教育近半个世纪,培养了三代人走出大山,袁清山
期刊
“六十年耕耘,只为做好一件事;六十岁出发,夸父逐日新征程。不辞辛劳辅后学,大江南北留芬芳。提琴奏曲,都说夕阳无限好;老骥伏枥,又赞皓月更迷人。”这是2020年9月7日,江西省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获奖者——南昌三中退休教师黄恕伯的颁奖词。  60年,人生一甲子;80年,风雨人生路。在第36个教师节当天上午,记者如约在南昌三中见到了黄恕伯老师。“退休后,在江西的活动少了,在全国的
期刊
秋日,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94岁的宋金如老教授按时走出家门,沿着太谷路走向她的“稀有散装实验室”。路旁的大樟树高耸入云,那是当年学校从山西搬迁至江西建校时栽种的。  “我们从太行走来,扎根在红土地上,伴随着核工业前进的步伐,在艰辛中奋斗成长;我们投身国防军工现代化建设,在创业中铸就辉煌……”校歌勾勒出了该校的不凡出身。从1956年创办的太谷地质学校,到20世纪60年代因“追逐”铀矿迁至抚州,再到
期刊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是省级贫困乡,但在这里,连续20多年无一人因贫困而辍学,相反,还走出了全国师德标兵、省市优秀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生上百人。当地的百姓都说,这得益于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  2020年9月,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揭晓,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终身名誉理事长李维正榜上有名。现年91岁的他是这次入选者中年龄最大、唯一没有到场领奖的获奖者。颁奖晚会现场,在众人关
期刊
9月7日,在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当一位年轻的独臂老师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他身上。而听完他的事迹介绍和获奖感言,大家除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之外,更被他身残志坚、矢志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感动。他就是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单文增。   用坚强作“翅膀”,在逆境中起飞   在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一节软件开发课上,单文增用
期刊
“诚信做事,良心做人。常怀感恩之心,致力慈善事业。慷慨解囊,无数孩子重返校园;急公好义,赢得世人普遍尊敬。你用大爱绘出了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这是写给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凃雅雅的颁奖词,也是她的人生写照。  祖籍山东、从小旅居香港的凃雅雅,一直关心国家的兴旺发达,以本真之心创业处世,心系教育发展。多年来,她不仅将企业做得有声有色,还秉承“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期刊
主题思政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以国家重大政治活动、节庆日、纪念日以及社会生活热点事件、话题为契机,围绕某个主题实施的思政教育活动。“浸润式”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积极创设教育情境,注重氛围营造和过程参与、体验,促进学生学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主题思政教育活动是载体,“浸润式”教育是方法,二者有机结合,可有力提升学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2020年“七一”到来之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