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言文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v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脱离以往烦琐的只重视词语、语法和习题的讲解模式,优化教学步骤,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从背景讲解、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组织活动四个方面论述如何有效地教学文言文,使学生真正受益于语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9-0024-02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在文言文方面的大纲要求,学生只需要具备简单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即可,具体要求包括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翻译和重点篇章背诵,掌握18个虚词和150个实词。所以,教师不仅要利用课堂讲解来丰富学生的文言文内涵,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以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
  一、背景讲解,知己知彼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诸子散文和先秦散文,这些文章大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与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巴班斯基曾说过,有的教师在上课时非常努力,然而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有的教师并非十分努力,却轻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后者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此,在讲解文言文时,教师应注重文章背景分析,知己知彼才能“百教不殆”。
  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秦、晋、郑国的复杂关系,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详细分析该文的故事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第一件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并没有对其以礼相待;第二件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最终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顿感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然而,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需要向外扩张土地。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面对这种情况,郑国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自然而然地利用背景导入把学生带到要学习的内容中来,学生听文章背景就像听故事一样入迷,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文言文阅读中。
  通过分析历史背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全面把握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些都是在文言文课堂应该体现的,也是教师不容忽视的。
  二、举一反三,追根究底
  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在以往的课堂中,有的教师蜻蜓点水,有的教师则喜欢花费一整堂课的时间来讲解实词、虚词和通假字现象,但仍然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理解并运用,多数学生依然对这些知识识记不清。为此,教师可以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使学生摆脱机械式记忆,真正做到全面掌握。
  与本课相似的有关劝说艺术的文言文有很多,烛之武采用的劝说技巧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劝说,让其欣然地接受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目的。为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劝说艺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同样是劝说,邹忌是怎样劝说齐王的呢?他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劝说,能够让君王信服,并且层层推进,滴水不漏。不过,两者的劝说目的不同。烛之武是劝说他国,让秦王放弃攻打本国的想法;邹忌是劝说自己的君王。相对而言,烛之武劝说的难度更大,因为秦王对他是有防备之心的。古代的说客除了要具备必要的口才外,还要有非凡的勇气,说错一句,可能有去无回。讲到这里,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更欣赏邹忌还是烛之武的劝说艺术?为什么?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自主比较。
  这样,学生的思维很快被激活,能够在实践中去摸索乏味的字句,课堂也变得富有生气起来,学生的推敲能力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不断提升。要知道,教师的教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只有主动领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文言文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
  三、温故知新,牢固记忆
  机械记忆不仅记得慢,而且容易遗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适当地联系旧知识,以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又能够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这是文言文教学常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秦穆公的形象特点,教师可以带学生回忆与秦穆公相关的事件。秦穆公与秦始皇一样,都有称霸之心,有图谋有抱负,正是这一点促使他们能够在自我完善的同时推动秦国走向更辉煌的明天。不过,与秦始皇不同的是,秦穆公实行的更多是仁政而非暴政。文中,秦穆公并非一听到晋国的建议,就立马和他们联合起来攻打郑国。在烛之武来时,他还是以礼相待的。当烛之武对秦穆公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秦穆公肯听,并且听了进去,这说明他行事谨慎。不过,最后他受到烛之武的影响决定放弃攻打郑国,也说明他重利轻义、意志不坚。虽然晋国攻打郑国,本来与秦国无关,但秦国之所以出兵,一是与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而在这两个原因之中,又以后者为重。秦穆公,实乃谨慎者也,凡事三思而后行,以国家利益为重,总是为自己留有后路。带领学生回忆秦穆公的形象,能够使他们对文中秦穆公为什么会听烛之武的劝说了解得更清楚。在日后学习到有关秦国的文言文时,他们凭借脑海中丰富的知识积累,也能够做到温故知新,自主分析人物形象。
  温故知新,以教师为主导,虽然在如今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有些落后,但它仍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为了给这种教学方法增加活力,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将温故知新式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每学完一篇文言文,努力回想之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文言文,反复总结归纳,成为自身的知识网络。
  四、组织活动,事半功倍
  在以往的文言文课堂中,氛围多枯燥乏味,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老套路,一字一句地讲解。一节课上下来,毫无生气可言。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组织一些有趣味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本篇文言文对话部分较多,情节发展曲折,一共有郑王、晋王、秦王、烛之武四个主要人物。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上台表演,将各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都揣摩透彻表演到位。比如郑王遇难有求于烛之武时谦卑的态度,烛之武不计前嫌,为郑王夜缒而出,没有丝毫怨言。面对秦王,他从容不迫的态度,条理清晰的劝说语言,以及秦王由不相信到相信甚至到感谢的表情变化。最后晋王了解情况后不得不放弃的无奈,等等。如果学生记不住台词,可以建议他们将文言文改编成白话文台词,在讲台上自由发挥。表演过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对上台表演的同学提出建议,比如哪些方面还可以完善,哪些细节有失偏颇等,必要时可以重新上台演出。教师要成为学生最忠实的观众,不仅支持他们的表演,而且对他们的表现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为他们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作为文言文课堂的筹划者,为學生安排类似的文言文知识竞赛、文言文改编成白话文的故事讲解以及文言文朗诵、创作活动等来增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看到文言文的多个层面,明白文言文并非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多姿多彩的。这样,他们自然而然会努力探究文言文,发现更多文言文的新亮点。
  总之,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根据不同题材的文言文进行有目的的讲解,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多种课堂活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让文言文的芳香飘散得更远。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它是人文教育的一大核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文章信息的阅读和理解,而是要提高要求,使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度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阅读和写作上的鉴赏力、创造力教师不仅要坚决摒弃功利主义,也要避免完全的实用主义,应当在关注实用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阅读享受感和愉悦值,让他们从内心奏响高中阅读的“整合、挖掘、内化”三重奏  [关键词]高中语文;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系统的地理学习后应具备的能力与品格,教学设计是完成高效课堂教学的预想计划,通过教学设计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良好方法。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引入情境、区位分析、区域对比、学以致用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自觉参与案例研究,认真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落实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摘 要]高阶思维能力是适应知识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无论是从短期的中考目标还是从长远性发展来看,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模式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递进式作业的设计等实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高阶思维能力;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策略之一就是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着眼高中生成长的新特点,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贴近生活和学生,优化教学案例,显现生活中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在自主辨析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案例;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培养中学生公民意识是中学政治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公民意识的养成,有赖于中学生对宪法精神的认同。宪法认同源于宪法对其自身权利的保障和维护。文章以此为出发点,结合《依法履行义务》这节课的教学感悟,谈谈中学生的宪法认同意识。  [关键词]中学生;宪法精神;宪法认同;权利与义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
[摘 要]教学的文本不只是用来提问的,它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关注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借以进行语感培养、语言积累、语言表达和情操陶冶,这样阅读教学才能实现从低位化向高效转变,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训练;教学艺术  “课文不是用来提问的,任何课文都需要利用以训练学生的读写基本能力。”一直以来,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在处理教材时,大都停留在对文本
[摘 要]文章通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的案例教学研究,从品外交成就,成道路自信;探道路过程,思道路必然;读伟人故事,悟道路成因三个方面来探索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育家国情怀的方法。  [关键词]家国情怀 ;道路自信;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19)19-0072-0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中,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切实感悟语言的内在规律,并灵活应用该规律进行英语语言规律的总结分析,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情境认知理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30-02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综合英语运
[摘 要]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学习鲁迅作品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不少学生却对鲁迅作品心存畏惧,无法体悟鲁迅所写的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所以必须突破他们对鲁迅的固定看法,将鲁迅“拉下神坛”,让学生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不再害怕鲁迅。  [关键词]鲁迅;作品;害怕;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9-0003-0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以学科知识的教学为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学科知识,特别是厘清学生的一些认识误区具有重要意义。以唐朝藩镇割据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学生中存在着将藩镇等同于藩镇割据、夸大安史之乱对藩镇割据的影响等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上述认识误区出现的原因,运用严密的思维及严谨的逻辑,帮助学生排除认识上的误区,最终使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历史形成相对客观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历史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