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初中生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最佳期,学习呈现出初步的自主意识、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竞争与合作并存、问题意识初步显现、形象思维占主导等特点,通过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的研究,能够探明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与内外部影响因素,有效地帮助初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升初中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生 学习方式 变革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轉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的学生善于运用视觉通道(读与看),有的学生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如听讲、听广播),也有的学生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动手做一做或自己说一遍)。又比如,有的学生必须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才能专心学习,而有的学生却喜欢在音乐的陪伴下学习,还有的学生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有效地学习;有的学生为获取家长许诺的奖励而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乐趣;有的学生喜欢在竞争中学习,也有的学生偏爱合作学习。
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调查发现:90%的初中学生反映没有或很少经历自主学习方式,45%的小学生和57%的初中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生认为不得不死记硬背的科目是政治、历史、语文、外语、地理、生物。特别需提出的是政治课,85%的城市初中生和77%的乡村初中生认为政治不得不死记硬背。
由此可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习方式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盲点较多,更谈不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加强学习方式的研究,帮助学生改变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突出能力培养,突出主体参与的价值,推行自主、探究、合作与主动接受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初中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初中学生正值14~15岁,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少年期”,是介于童年期(小学)和青年期(高中)之间的过渡期,处于一个从幼稚向成熟过渡阶段,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式有着与小学生、初中生和大学生学习不同的特点。
(一)初中生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最佳期
这一时期,他们的感知觉的发展趋于完善,视觉感受性和听觉感受性都超过成年人。注意力进一步发展,也是人生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如果有效施教,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觉能力,把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则,如果教育不利,方法不得当,就容易产生若干心理障碍,导致成绩下降、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厌学;在生理上出现头痛、失眠、厌食等。学习上的失败,还会导致纪律松弛,很容易出现“调皮”的学生和“差生”,甚至可能出现“乱班”现象。
(二)学习呈现出初步的自主意识
自主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要求学生逐步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培养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初中生意志发展较快,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不断提高。他们的行动已经不像小学生那样依赖教师和家长的指令来调节,他们开始产生独立人格倾向,并要求摆脱成人的束缚,希望教师和家长不要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相关研究表明:学习的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对教师亦步亦趋,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以及辅导材料等。
随着初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升学压力的增加,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体会到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密切相关,初中生的学习目的开始明确,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的社会责任感产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制订学习计划,开始尝试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持久的学习,并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并排除各种干扰。
(三)学习活动表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
合作和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里,合作可密切个体与群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当代社会劳动必备的生存形式之一;竞争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激励人奋进、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在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竞争可以并存,如何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竞争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合作的产生。合作性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所在群体的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初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难度加大,任务加重,学生经常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有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这时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相关研究表明: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有86.36%的学生都会选择“会详细耐心地解答,既帮助同学,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这说明学生既愿意得到同学的帮助,也愿意帮助同学,能够认识到学习中合作的互惠互利,并没有因为学习中的竞争而相互保守。
(四)问题意识增强,批判性思维水平提高
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朱绍禹教授说:“这种批判思维能力,从低年级起就应开始培养,并随着年级升高逐步增强要求。教师有必要了解这种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展开评论乃至争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够或善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进入少年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人生观开始进入他们的意识领域。由此,初中生生活经验增加,科学知识增多,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明显增强,对事物了解得更深 入。他们不再对书本上或老师讲授的知识一味地全盘接受,开始拥有自己的观点并敢于批判和怀疑原有事物或他人观点的不足或不妥之处。
(五)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不可替代和复制的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独特而全面的发展。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仍以掌握半系统的、形象性的间接经验为主,但他们也注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初中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速度并重,懂得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力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把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相结合。
由于初中生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独立认识世界的方式、态度,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心智发展水平、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原有的学习基础以及气质、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致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存在不同的特點。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相关知识学习的经验,基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方式和技巧,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学习理论体系。
(六)形象思维占主导
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初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一)接受性学习方法的研究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经常、最广泛被使用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自然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在当前条件下,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法不仅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来学生完全被动接受的模式,变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吸取以定论形式展示的他人的经验或信息、学习方法等,并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新知识具有实质性联系的固定点,使之相互作用,然后实行新知识意义上的同化,最终将其内化成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一部分,以达到扩大或改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
为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增加讲授教学中的互动性,充分发挥情感直接传递和感染的作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主导不主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有意义接受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
(二)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学习。自主学习概括地说是“自主学习,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走出传统,更新观念,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运用有组织的自主学习材料和设备,按照他们自己的学习速度和时间独立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与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有密切联系。然而,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的机会,还提供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进行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自己发现和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自己监控自己的进步。
在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学习之前和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使其成为更加积极、有效、独立的自主学习者,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有或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都能够独立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以及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三)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集体心理氛围、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
开展合作学习要从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组建小组、小组学习流程、小组建设、小组管理与评价等,提出具体细致的要求。而被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四)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提出问题、实验、实践、考查、收集与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任务或问题提出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探究学习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在提出探究任务或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探究任务或问题本身的生成性、开放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新的教学观念: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激发求知欲,发挥学生想象,让学生在寻求新知的心灵深处,不断涌现合作探究的热潮。
(五)体验学习方式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是指通过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取个人的体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能力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与传统教育模式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学生为中心,而后者以教师为中心;前者“以习为主”,后者“以学为主”。
情境活动是体验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步骤,情境和活动创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体验的获得;进行体验时,教师要在行为、情感、认识等方面有得当的引导,要把学生从物境、引人情境、心境、意境,使感悟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升;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反思、梳理所获得的直接感受,激活他们原有的经验,深化认识,并获得新的意义建构;要关注和捕捉生成性的问题或新认识及感受,积极引导互动交流,进一步促进情感和认识的升华。
(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
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一些抽象的现象难以理解,必须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景、创造气氛、再现有关场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整体协调,通过互动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想的教与学的环境。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资源系统化制作成教学课件,以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辅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在合作学习中,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认识情况的平台;在体验学习中,运用多媒体能够将体验的情境创设得以趋于真实或再现真实,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心临其境的感受;在探究学习中,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他们提出问题,进而再指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以便深入地进行问题探究。
作为新课改的主角,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应重新定位,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优秀的老师,不仅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了如指掌,更要做到循循善诱地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不仅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人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真正合格的人才。
[注释]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状况调查报告: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59.
[2]夏泳久,苗慧兰,王亚田.初中生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的调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87-89.
[3]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52.
[参考文献]
[1]王文彦.初中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初探.新课程(教研版),2008(9).
[2]王金辉.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08(11).
[3]夏泳久,苗慧兰,王亚田.初中生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的调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4]苏州市彩香中学课题组.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指导.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2010(3).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生 学习方式 变革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轉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的学生善于运用视觉通道(读与看),有的学生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如听讲、听广播),也有的学生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动手做一做或自己说一遍)。又比如,有的学生必须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才能专心学习,而有的学生却喜欢在音乐的陪伴下学习,还有的学生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有效地学习;有的学生为获取家长许诺的奖励而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乐趣;有的学生喜欢在竞争中学习,也有的学生偏爱合作学习。
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调查发现:90%的初中学生反映没有或很少经历自主学习方式,45%的小学生和57%的初中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生认为不得不死记硬背的科目是政治、历史、语文、外语、地理、生物。特别需提出的是政治课,85%的城市初中生和77%的乡村初中生认为政治不得不死记硬背。
由此可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习方式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盲点较多,更谈不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加强学习方式的研究,帮助学生改变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突出能力培养,突出主体参与的价值,推行自主、探究、合作与主动接受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初中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初中学生正值14~15岁,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少年期”,是介于童年期(小学)和青年期(高中)之间的过渡期,处于一个从幼稚向成熟过渡阶段,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式有着与小学生、初中生和大学生学习不同的特点。
(一)初中生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最佳期
这一时期,他们的感知觉的发展趋于完善,视觉感受性和听觉感受性都超过成年人。注意力进一步发展,也是人生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如果有效施教,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觉能力,把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则,如果教育不利,方法不得当,就容易产生若干心理障碍,导致成绩下降、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厌学;在生理上出现头痛、失眠、厌食等。学习上的失败,还会导致纪律松弛,很容易出现“调皮”的学生和“差生”,甚至可能出现“乱班”现象。
(二)学习呈现出初步的自主意识
自主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要求学生逐步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培养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初中生意志发展较快,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不断提高。他们的行动已经不像小学生那样依赖教师和家长的指令来调节,他们开始产生独立人格倾向,并要求摆脱成人的束缚,希望教师和家长不要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相关研究表明:学习的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对教师亦步亦趋,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以及辅导材料等。
随着初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升学压力的增加,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体会到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密切相关,初中生的学习目的开始明确,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的社会责任感产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制订学习计划,开始尝试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持久的学习,并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并排除各种干扰。
(三)学习活动表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
合作和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里,合作可密切个体与群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当代社会劳动必备的生存形式之一;竞争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激励人奋进、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在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竞争可以并存,如何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竞争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合作的产生。合作性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所在群体的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初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难度加大,任务加重,学生经常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有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这时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相关研究表明: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有86.36%的学生都会选择“会详细耐心地解答,既帮助同学,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这说明学生既愿意得到同学的帮助,也愿意帮助同学,能够认识到学习中合作的互惠互利,并没有因为学习中的竞争而相互保守。
(四)问题意识增强,批判性思维水平提高
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朱绍禹教授说:“这种批判思维能力,从低年级起就应开始培养,并随着年级升高逐步增强要求。教师有必要了解这种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展开评论乃至争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够或善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进入少年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人生观开始进入他们的意识领域。由此,初中生生活经验增加,科学知识增多,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明显增强,对事物了解得更深 入。他们不再对书本上或老师讲授的知识一味地全盘接受,开始拥有自己的观点并敢于批判和怀疑原有事物或他人观点的不足或不妥之处。
(五)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不可替代和复制的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独特而全面的发展。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仍以掌握半系统的、形象性的间接经验为主,但他们也注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初中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速度并重,懂得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力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把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相结合。
由于初中生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独立认识世界的方式、态度,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心智发展水平、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原有的学习基础以及气质、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致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存在不同的特點。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相关知识学习的经验,基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方式和技巧,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学习理论体系。
(六)形象思维占主导
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初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一)接受性学习方法的研究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经常、最广泛被使用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自然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在当前条件下,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法不仅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来学生完全被动接受的模式,变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吸取以定论形式展示的他人的经验或信息、学习方法等,并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新知识具有实质性联系的固定点,使之相互作用,然后实行新知识意义上的同化,最终将其内化成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一部分,以达到扩大或改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
为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增加讲授教学中的互动性,充分发挥情感直接传递和感染的作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主导不主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有意义接受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
(二)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学习。自主学习概括地说是“自主学习,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走出传统,更新观念,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运用有组织的自主学习材料和设备,按照他们自己的学习速度和时间独立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与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有密切联系。然而,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的机会,还提供了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进行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自己发现和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自己监控自己的进步。
在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学习之前和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使其成为更加积极、有效、独立的自主学习者,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有或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都能够独立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以及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三)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集体心理氛围、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
开展合作学习要从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组建小组、小组学习流程、小组建设、小组管理与评价等,提出具体细致的要求。而被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四)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提出问题、实验、实践、考查、收集与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任务或问题提出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探究学习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在提出探究任务或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探究任务或问题本身的生成性、开放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新的教学观念: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激发求知欲,发挥学生想象,让学生在寻求新知的心灵深处,不断涌现合作探究的热潮。
(五)体验学习方式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是指通过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取个人的体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能力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与传统教育模式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学生为中心,而后者以教师为中心;前者“以习为主”,后者“以学为主”。
情境活动是体验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步骤,情境和活动创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体验的获得;进行体验时,教师要在行为、情感、认识等方面有得当的引导,要把学生从物境、引人情境、心境、意境,使感悟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升;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反思、梳理所获得的直接感受,激活他们原有的经验,深化认识,并获得新的意义建构;要关注和捕捉生成性的问题或新认识及感受,积极引导互动交流,进一步促进情感和认识的升华。
(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
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一些抽象的现象难以理解,必须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景、创造气氛、再现有关场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整体协调,通过互动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想的教与学的环境。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资源系统化制作成教学课件,以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辅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在合作学习中,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认识情况的平台;在体验学习中,运用多媒体能够将体验的情境创设得以趋于真实或再现真实,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心临其境的感受;在探究学习中,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他们提出问题,进而再指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以便深入地进行问题探究。
作为新课改的主角,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应重新定位,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优秀的老师,不仅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了如指掌,更要做到循循善诱地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不仅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人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真正合格的人才。
[注释]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状况调查报告: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59.
[2]夏泳久,苗慧兰,王亚田.初中生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的调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87-89.
[3]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52.
[参考文献]
[1]王文彦.初中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初探.新课程(教研版),2008(9).
[2]王金辉.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08(11).
[3]夏泳久,苗慧兰,王亚田.初中生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的调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4]苏州市彩香中学课题组.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指导.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