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教育误区:家长会以知识性教育培养幼儿,而忽略对于幼儿的习惯培养。其实,2-3岁是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如果幼儿能够在这个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其就可以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效管理自己的行为、有效专注于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过程中。因此,早期教育中的习惯培养十分重要。
关键词:幼儿;早期教育;习惯养成教育
在幼儿早期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幼儿实现基础的认知和规则意识的初步建立,还需要着力培养幼儿的个人习惯,并帮助幼儿在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下执行自己的生活任务,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讲究卫生的生活意识,进而在未来的生活中成长为独立自主、行动力强、身体健康的优秀儿童;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下帮助幼儿建立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互相帮助等良好的行为意识,并在早教活动参与中有效管控自己的行为、共建和谐的班级活动环境。基于此,早教教师需要重视幼儿习惯的培养,并在教育引导过程中结合好习惯的重要性认真探究、开发适合0-3岁婴幼儿习惯培养的教育策略,帮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好习惯的重要性
想要高效帮助幼儿实现好习惯的建立,早教教师需要有效了解好习惯培养的价值和重要性,并借助多元化的教育实施方法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基于此,教师需要全方位、多元化分析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在了解其价值的基础上加大习惯培养力度、完善幼儿的良好习惯。
例如,笔者在实施教育引导过程中通过多方总结发现,幼儿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对幼儿实施习惯培养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能力和行为管控能力。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其很多生活能力和行为管理能力尚不完善,如果教师可以采用习惯培养的形式循序渐进帮助幼儿实现习惯建立,则可以促使幼儿在良好习惯的帮助下有效实现生活能力与行为管控能力的提升;其次,好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规律。幼儿将会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在生活和活动实践中形成惯性,养成习惯。最后,好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幼儿的专注力。0-3岁婴幼儿的专注力提升往往需要从兴趣激发和习惯养成两个方面加以训练,则教师可以借助习惯养成的实施促使幼儿建立认真倾听、心随师动的专注力、进而有效提升幼儿的专注能力与日常教育活动参与效果。
二、生活习惯培养
生活习惯作为幼儿习惯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言传身教、长期坚持等教育形式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習惯、实践良好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最终在生活习惯的建立过程中实现进步。
例如,笔者在针对幼儿实施生活习惯培养时,首先会带领幼儿在卫生习惯、物品管理习惯、生活实践处理习惯等生活习惯的培养中耐心指导,直接告知幼儿在生活中需要勤洗手、多喝水、物品拿取和收放要及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幼儿面对这些生活事件时采取积极引导、做一半留一半的策略,进而帮助幼儿在掌握生活技能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生活习惯的建立;除此之外,笔者还十分注重对于幼儿的言传身教:笔者会在教育实践中认真践行对于幼儿介绍的种种生活习惯,并借此进一步深化幼儿对于良好生活习惯的认知和理解、实现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建立和健全。最终,幼儿将会在笔者的习惯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掌握生活能力、建立生活习惯,并在不知不觉之间实现生活能力的进步、生活素养的完善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全面建立。
三、行为习惯培养
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前提之下的。早教教师在带领幼儿实现行为习惯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了解、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加以针对性培养,以期帮助幼儿平稳度过物权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促使幼儿实现良好行为管控能能力和习惯的建立。
例如,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经常发现,由于2-3岁幼儿的物权意识逐渐建立,幼儿会在区域活动参与中出现争抢玩具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会对发生矛盾的幼儿实施情绪安抚,并在其冷静下来之后告知面对这种情况时可以具备的行为,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行为特征、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培养,笔者发现幼儿在面对玩具冲突时能够冷静对待,并采用沟通的形式与对方幼儿进行商讨、得出有效的玩具分配方式。最终,幼儿在各项活动的参与中逐渐实现了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行为习惯的有效建立和健全。
综上所述,早期教育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教师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并结合丰富的习惯培养形式和方法带领幼儿实现习惯意识的建立、习惯坚持品质的养成,进而帮助幼儿在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中实现进步和成长。相信在早教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幼儿的积极配合过程中,定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良好习惯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并在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帮助下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冰花.浅谈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
[2]王诗尧. 家长育儿观念、行为与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幼儿;早期教育;习惯养成教育
在幼儿早期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幼儿实现基础的认知和规则意识的初步建立,还需要着力培养幼儿的个人习惯,并帮助幼儿在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下执行自己的生活任务,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讲究卫生的生活意识,进而在未来的生活中成长为独立自主、行动力强、身体健康的优秀儿童;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下帮助幼儿建立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互相帮助等良好的行为意识,并在早教活动参与中有效管控自己的行为、共建和谐的班级活动环境。基于此,早教教师需要重视幼儿习惯的培养,并在教育引导过程中结合好习惯的重要性认真探究、开发适合0-3岁婴幼儿习惯培养的教育策略,帮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好习惯的重要性
想要高效帮助幼儿实现好习惯的建立,早教教师需要有效了解好习惯培养的价值和重要性,并借助多元化的教育实施方法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基于此,教师需要全方位、多元化分析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在了解其价值的基础上加大习惯培养力度、完善幼儿的良好习惯。
例如,笔者在实施教育引导过程中通过多方总结发现,幼儿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对幼儿实施习惯培养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能力和行为管控能力。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其很多生活能力和行为管理能力尚不完善,如果教师可以采用习惯培养的形式循序渐进帮助幼儿实现习惯建立,则可以促使幼儿在良好习惯的帮助下有效实现生活能力与行为管控能力的提升;其次,好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规律。幼儿将会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在生活和活动实践中形成惯性,养成习惯。最后,好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幼儿的专注力。0-3岁婴幼儿的专注力提升往往需要从兴趣激发和习惯养成两个方面加以训练,则教师可以借助习惯养成的实施促使幼儿建立认真倾听、心随师动的专注力、进而有效提升幼儿的专注能力与日常教育活动参与效果。
二、生活习惯培养
生活习惯作为幼儿习惯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言传身教、长期坚持等教育形式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習惯、实践良好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最终在生活习惯的建立过程中实现进步。
例如,笔者在针对幼儿实施生活习惯培养时,首先会带领幼儿在卫生习惯、物品管理习惯、生活实践处理习惯等生活习惯的培养中耐心指导,直接告知幼儿在生活中需要勤洗手、多喝水、物品拿取和收放要及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幼儿面对这些生活事件时采取积极引导、做一半留一半的策略,进而帮助幼儿在掌握生活技能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生活习惯的建立;除此之外,笔者还十分注重对于幼儿的言传身教:笔者会在教育实践中认真践行对于幼儿介绍的种种生活习惯,并借此进一步深化幼儿对于良好生活习惯的认知和理解、实现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建立和健全。最终,幼儿将会在笔者的习惯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掌握生活能力、建立生活习惯,并在不知不觉之间实现生活能力的进步、生活素养的完善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全面建立。
三、行为习惯培养
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前提之下的。早教教师在带领幼儿实现行为习惯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了解、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加以针对性培养,以期帮助幼儿平稳度过物权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促使幼儿实现良好行为管控能能力和习惯的建立。
例如,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经常发现,由于2-3岁幼儿的物权意识逐渐建立,幼儿会在区域活动参与中出现争抢玩具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会对发生矛盾的幼儿实施情绪安抚,并在其冷静下来之后告知面对这种情况时可以具备的行为,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行为特征、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培养,笔者发现幼儿在面对玩具冲突时能够冷静对待,并采用沟通的形式与对方幼儿进行商讨、得出有效的玩具分配方式。最终,幼儿在各项活动的参与中逐渐实现了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行为习惯的有效建立和健全。
综上所述,早期教育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教师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并结合丰富的习惯培养形式和方法带领幼儿实现习惯意识的建立、习惯坚持品质的养成,进而帮助幼儿在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中实现进步和成长。相信在早教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幼儿的积极配合过程中,定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良好习惯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并在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帮助下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冰花.浅谈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
[2]王诗尧. 家长育儿观念、行为与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