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还原人类左右脑工作原理的活动来呈现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工具,包括各级关键词,以及丰富的符号、线条、文字等信息,可以完整、直观地呈现各个知识点的关联点,便于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要积极借助思维导图来呈现文本的篇章结构与语言特点,以便及时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将从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观察学生的阅读思路;利用思维导图呈现文本结构,优化学生阅读思维;借助思维导图完善阅读复习,引导学生归纳阅读经验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思维导入来组织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整合策略
常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看重教师的知识讲解活动,小学生很少会表达自己的阅读观点与见解,而这就导致小学生难以真正实现有效阅读,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小学生需要通过丰富的阅读活动去获取新知、把握某一事物的发展规律,及时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所以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借助思维导图去优化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促使小学生实现有效阅读,使其在阅读学习中实现长远发展。
一、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观察学生的阅读思路
在新课改下,小学生已经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而成为探究知识意义的发现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会有意识地突出小学生在阅读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丰富小学生的阅读经验。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客观呈现小学生的阅读思路与思维成果,以便更有针对性地优化小学生的阅读意识与心得。
就如在《花的学校》一課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在课前自主预读课文,积极整合汉字词知识,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与篇章布局形式,由此绘制思维导图,呈现自己的阅读认知。比如,有一个小学生以“花的学校”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再以二级标题列出了课文内容,如花朵狂欢、下雨时的景象等等,客观提炼了诗歌内容。有的学生则以“下雨前”、“下雨时”这两个关键词作为二级标题,再以诗歌所介绍的自然景象列出了三级标题,全面呈现了课文内容。通过这些直观的思维导图,笔者可以初步判断各个小学生的预读成效,并由此确定了阅读探究计划,即探究诗歌充满想象、童趣的语言特点,鼓励学生就自己无法理解的语言内容进行质疑。
二、利用思维导图呈现文本结构,优化学生阅读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析文本的结构特点与语言特色一直都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便于小学生归纳某一类文本的行文脉络与写作特点。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去呈现文本结构,以便让小学生直观把握文本阅读特点,切实优化小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如在《秋天的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积极利用思维导图呈现了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比如,课文的第二段到第四段主要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第二段是描写了秋天的颜色、第三段描写了秋天的气味、第四段描写了秋天的雨所带来的变化。于是,笔者就以二级标题列出了这三个自然段的小标题,再以三季标题客观呈现了秋天景象的具体特点,希望小学生可以积极学习本课知识,把握文本结构。另外,笔者还以线条指出了第二段、第三段与第四段对于描写“秋天的雨”的具体作用,在以第一段、最后一段的总结性语言突出了“秋天的雨”这一主题,让学生们形成了完整的阅读认识。
三、借助思维导图完善阅读复习,引导学生归纳阅读经验
丰富的复习活动是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缺陷自主展开的二次学习活动,关系着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思维导图去完善阅读复习,借助直观、完整的思维导图去改善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积极归纳阅读技巧,积极帮助小学生查漏补缺,以便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会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去复习所学知识。比如,在《去年的树》一课教学结束之后,笔者就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回忆去绘制思维导图,呈现自己所学到的文本内容与阅读技巧。然后,笔者会展示一则完整的课文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自主对比自己所设计的思维导图,由此反思自己是否产生了阅读误差,确定复习内容与主要方向,从而切实优化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优化阅读教学效益。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是为了显化阅读规律,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完整与形象,促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积累可行的阅读经验,切实优化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思维导图组织阅读教学,突出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与能动性,以便更有效地优化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季彦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242.
[2]汪圣龙.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与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8(Z5):96-99.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整合策略
常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看重教师的知识讲解活动,小学生很少会表达自己的阅读观点与见解,而这就导致小学生难以真正实现有效阅读,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小学生需要通过丰富的阅读活动去获取新知、把握某一事物的发展规律,及时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所以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借助思维导图去优化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促使小学生实现有效阅读,使其在阅读学习中实现长远发展。
一、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观察学生的阅读思路
在新课改下,小学生已经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而成为探究知识意义的发现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会有意识地突出小学生在阅读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丰富小学生的阅读经验。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客观呈现小学生的阅读思路与思维成果,以便更有针对性地优化小学生的阅读意识与心得。
就如在《花的学校》一課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在课前自主预读课文,积极整合汉字词知识,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与篇章布局形式,由此绘制思维导图,呈现自己的阅读认知。比如,有一个小学生以“花的学校”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再以二级标题列出了课文内容,如花朵狂欢、下雨时的景象等等,客观提炼了诗歌内容。有的学生则以“下雨前”、“下雨时”这两个关键词作为二级标题,再以诗歌所介绍的自然景象列出了三级标题,全面呈现了课文内容。通过这些直观的思维导图,笔者可以初步判断各个小学生的预读成效,并由此确定了阅读探究计划,即探究诗歌充满想象、童趣的语言特点,鼓励学生就自己无法理解的语言内容进行质疑。
二、利用思维导图呈现文本结构,优化学生阅读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析文本的结构特点与语言特色一直都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便于小学生归纳某一类文本的行文脉络与写作特点。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去呈现文本结构,以便让小学生直观把握文本阅读特点,切实优化小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如在《秋天的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积极利用思维导图呈现了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比如,课文的第二段到第四段主要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第二段是描写了秋天的颜色、第三段描写了秋天的气味、第四段描写了秋天的雨所带来的变化。于是,笔者就以二级标题列出了这三个自然段的小标题,再以三季标题客观呈现了秋天景象的具体特点,希望小学生可以积极学习本课知识,把握文本结构。另外,笔者还以线条指出了第二段、第三段与第四段对于描写“秋天的雨”的具体作用,在以第一段、最后一段的总结性语言突出了“秋天的雨”这一主题,让学生们形成了完整的阅读认识。
三、借助思维导图完善阅读复习,引导学生归纳阅读经验
丰富的复习活动是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缺陷自主展开的二次学习活动,关系着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思维导图去完善阅读复习,借助直观、完整的思维导图去改善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积极归纳阅读技巧,积极帮助小学生查漏补缺,以便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会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去复习所学知识。比如,在《去年的树》一课教学结束之后,笔者就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回忆去绘制思维导图,呈现自己所学到的文本内容与阅读技巧。然后,笔者会展示一则完整的课文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自主对比自己所设计的思维导图,由此反思自己是否产生了阅读误差,确定复习内容与主要方向,从而切实优化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优化阅读教学效益。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是为了显化阅读规律,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完整与形象,促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积累可行的阅读经验,切实优化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思维导图组织阅读教学,突出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与能动性,以便更有效地优化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季彦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242.
[2]汪圣龙.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与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8(Z5):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