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幼儿园教师在个案观察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南京市逸仙小学附属幼儿园提出了幼儿“三要素”个案观察法:观察内容聚焦某个时间段幼儿自主、专注的学习,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精准分析幼儿行为链,积“小”成“多”,慢慢绘出一个丰满的、整体发展、富有独特个性的儿童;提出具体、有效、清晰、便于落地实施的支持策略,以帮助教师达到较高质量的个案观察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个案观察;观察能力;观察要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 12B-0070-03
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的首要能力。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每所幼儿园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但是,教师对幼儿的个案观察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个案观察的三要素,即“聚焦、精准、有效”。
一、个案观察中常见的问题
在对某所幼儿园三十五名教师撰写的个案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其中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观察内容过于“多”。在一篇观察记录中,教师描写了2个以上的幼儿或者描写了不同场景和活动内容下的某一幼儿,导致观察没有侧重,不利于后面的分析。
2.观察分析过于“泛”。在分析中,没有客观地从幼儿当时的行为表现中进行分析,要么是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要么就是主观地从以前的观点入手进行分析,导致分析过于“宽泛”。
3.支持策略过于“广”。针对观察发现的问题,教师会茫然地写出一些简单的或笼统的支持策略,然而这些支持策略既不具有针对性、也更不具有可操作性。
二、个案观察中的“三要素”
1.聚焦。观察的撰写不要求字数多、内容多,而是“聚焦”一个时间段幼儿自主、专注的学习,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观察是一种可以清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察觉到”的,进而帮助自己对幼儿的发展有深度分析或者认识的行为。如在手工课中,教师观察并这样记录:
丫丫、成成和小逸尝试用纸盒制作快递柜。刚开始做的时候,孩子们并没有选择按照设计图搭建,而是把收纳箱里的盒子翻出来,铺的一地都是。丫丫和小逸选择用小盒子做柜子,可后来发现,这样做出来的柜子太小了。接着,丫丫和成成把大一点的箱子挑了出来,成成用剪刀把纸箱剪开。丫丫问成成:“你在做什么?”成成说:“把纸箱剪开做柜子。”丫丫拿过成成手中的箱子,不停地摆弄箱子开口处的板子,一张一合。她把箱子的开口朝外放,对成成说:“这边不用剪,这就是门,可以关起来,也可以打开。”她把箱子的开口朝外摆放,把箱子一个一个垒起来。成成理解了丫丫的意思,他学着丫丫的方法,把箱子开口向外垒起来。
虽然该案例涉及了三个幼儿,但是教师将个体幼儿的活动从游戏、午睡等背景中剥离出来,只选择了丫丫在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记录的重点。这样的观察可以体现对研究内容的深度聚焦,细致地关注该幼儿与环境、人物的互动。
2.精准。在幼儿园的个案观察分析中,教师对观察对象的定位应避免全面而泛化,而是应该关注分析中的“行为链”,试图切入面“小”而分析“精准”。如此,积“小”成“多”,慢慢绘出一个丰满的、整体发展、富有独特个性的儿童。如以“水娃娃游戏”个案观察记录和分析为例:
观察记录:Amy第一次玩水娃娃游戏。她拿着滴管,看了一眼别的小朋友,然后开始专注地玩游戏了。她手握住滴管粗粗的那头,然后把滴管伸进瓶子里面去。接着她像用勺子一样,做出“挖”的动作。一开始,她仅仅是用滴管将一两滴水加到量杯里。突然某一次,她很用力地攥着这个滴管,滴管里就吸上了好多水。接着,她小心翼翼地把滴管平移到量杯里。她很高兴。于是,她继续体会用这种方式吸到水。
观察分析:(1)Amy在尝试以使用勺子的方式使用滴管,说明Amy在用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2)在不断用滴管吸水的过程中,Amy一直保持着耐心,并且学会了在操作中思考。
这个案例分析中的每一句话,都来自教师对幼儿观察的真实分析,没有分析任何观察实录以外的部分,确保了观察分析的客观性,做到了分析的精准。
3.有效。教师在精准分析的基础上,对观察到的“真实”事件,提出具体、有效、清晰、便于落地实施的支持策略,这也是观察的最终目的。以某位教师的个案观察記录为例来说明:
观察记录:(1)小逸能够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操作,具有初步的工程意识。在其他孩子都认为扫描仪制作好了的时候,他观察到了设计要求扫描仪涂成蓝色,并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2)他能针对问题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遇到困难不放弃。比如,想到用蓝色的纸包裹纸箱解决上色的问题,失败后选择白色的纸,再次失败后仍然继续动脑筋,尝试更换材料。(3)他尝试运用多种工具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各种染色笔的特性有了深入的了解。
支持策略:小逸,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直在不停地调动已有经验,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问题。他没有求助于老师,材料的匮乏反而促使他想办法利用已有条件创造改进。所以,我决定不介入他的活动,只对他的操作行为进行持续地观察和记录。在活动之后,我会请他在全体幼儿面前分享他的故事。因为他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学习品质对于其他幼儿来说具有榜样示范作用。我会在美工区投放多种类型的笔和染料,以及不同材质的纸张、底板,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涂色的乐趣。
从该教师撰写的支持策略中,可以看出教师不急于介入,尊重幼儿自主发展的教育观念。观察儿童不仅仅是为了介入指导,而是为了了解一个真实的儿童,为幼儿后续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发展策略。再者,观察的支持策略与分析之间也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支持策略中,教师看到了幼儿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了材料供给不足的问题。观察后,教师能很快实践自己的想法,体现了支持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个案观察;观察能力;观察要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 12B-0070-03
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的首要能力。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每所幼儿园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但是,教师对幼儿的个案观察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个案观察的三要素,即“聚焦、精准、有效”。
一、个案观察中常见的问题
在对某所幼儿园三十五名教师撰写的个案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其中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观察内容过于“多”。在一篇观察记录中,教师描写了2个以上的幼儿或者描写了不同场景和活动内容下的某一幼儿,导致观察没有侧重,不利于后面的分析。
2.观察分析过于“泛”。在分析中,没有客观地从幼儿当时的行为表现中进行分析,要么是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要么就是主观地从以前的观点入手进行分析,导致分析过于“宽泛”。
3.支持策略过于“广”。针对观察发现的问题,教师会茫然地写出一些简单的或笼统的支持策略,然而这些支持策略既不具有针对性、也更不具有可操作性。
二、个案观察中的“三要素”
1.聚焦。观察的撰写不要求字数多、内容多,而是“聚焦”一个时间段幼儿自主、专注的学习,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观察是一种可以清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察觉到”的,进而帮助自己对幼儿的发展有深度分析或者认识的行为。如在手工课中,教师观察并这样记录:
丫丫、成成和小逸尝试用纸盒制作快递柜。刚开始做的时候,孩子们并没有选择按照设计图搭建,而是把收纳箱里的盒子翻出来,铺的一地都是。丫丫和小逸选择用小盒子做柜子,可后来发现,这样做出来的柜子太小了。接着,丫丫和成成把大一点的箱子挑了出来,成成用剪刀把纸箱剪开。丫丫问成成:“你在做什么?”成成说:“把纸箱剪开做柜子。”丫丫拿过成成手中的箱子,不停地摆弄箱子开口处的板子,一张一合。她把箱子的开口朝外放,对成成说:“这边不用剪,这就是门,可以关起来,也可以打开。”她把箱子的开口朝外摆放,把箱子一个一个垒起来。成成理解了丫丫的意思,他学着丫丫的方法,把箱子开口向外垒起来。
虽然该案例涉及了三个幼儿,但是教师将个体幼儿的活动从游戏、午睡等背景中剥离出来,只选择了丫丫在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记录的重点。这样的观察可以体现对研究内容的深度聚焦,细致地关注该幼儿与环境、人物的互动。
2.精准。在幼儿园的个案观察分析中,教师对观察对象的定位应避免全面而泛化,而是应该关注分析中的“行为链”,试图切入面“小”而分析“精准”。如此,积“小”成“多”,慢慢绘出一个丰满的、整体发展、富有独特个性的儿童。如以“水娃娃游戏”个案观察记录和分析为例:
观察记录:Amy第一次玩水娃娃游戏。她拿着滴管,看了一眼别的小朋友,然后开始专注地玩游戏了。她手握住滴管粗粗的那头,然后把滴管伸进瓶子里面去。接着她像用勺子一样,做出“挖”的动作。一开始,她仅仅是用滴管将一两滴水加到量杯里。突然某一次,她很用力地攥着这个滴管,滴管里就吸上了好多水。接着,她小心翼翼地把滴管平移到量杯里。她很高兴。于是,她继续体会用这种方式吸到水。
观察分析:(1)Amy在尝试以使用勺子的方式使用滴管,说明Amy在用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2)在不断用滴管吸水的过程中,Amy一直保持着耐心,并且学会了在操作中思考。
这个案例分析中的每一句话,都来自教师对幼儿观察的真实分析,没有分析任何观察实录以外的部分,确保了观察分析的客观性,做到了分析的精准。
3.有效。教师在精准分析的基础上,对观察到的“真实”事件,提出具体、有效、清晰、便于落地实施的支持策略,这也是观察的最终目的。以某位教师的个案观察記录为例来说明:
观察记录:(1)小逸能够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操作,具有初步的工程意识。在其他孩子都认为扫描仪制作好了的时候,他观察到了设计要求扫描仪涂成蓝色,并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2)他能针对问题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遇到困难不放弃。比如,想到用蓝色的纸包裹纸箱解决上色的问题,失败后选择白色的纸,再次失败后仍然继续动脑筋,尝试更换材料。(3)他尝试运用多种工具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各种染色笔的特性有了深入的了解。
支持策略:小逸,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直在不停地调动已有经验,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问题。他没有求助于老师,材料的匮乏反而促使他想办法利用已有条件创造改进。所以,我决定不介入他的活动,只对他的操作行为进行持续地观察和记录。在活动之后,我会请他在全体幼儿面前分享他的故事。因为他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学习品质对于其他幼儿来说具有榜样示范作用。我会在美工区投放多种类型的笔和染料,以及不同材质的纸张、底板,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涂色的乐趣。
从该教师撰写的支持策略中,可以看出教师不急于介入,尊重幼儿自主发展的教育观念。观察儿童不仅仅是为了介入指导,而是为了了解一个真实的儿童,为幼儿后续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发展策略。再者,观察的支持策略与分析之间也应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支持策略中,教师看到了幼儿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了材料供给不足的问题。观察后,教师能很快实践自己的想法,体现了支持策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