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活动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之所在。
   一、广泛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跟进时代步伐
   使用教材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教学资源,广泛阅读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时引进时代的“源头活水”,跟进时代步伐。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拿出几分钟,师生共同研习学生的好作品;或开设“三分钟演讲”“每堂一首诗”“每课一成语”等栏目,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不断积累课外知识,每两周拿出一堂课展开交流。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拿着笔记本,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去采集,课外阅读气氛浓厚,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二、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使课堂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教师不能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丰富自己的人文积累,陶冶自己的人文品格。要凭自己丰富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谈吐、真诚大方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和爱戴。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学识水平及综合素质本身就是一个标志,一个品牌,学生喜欢老师,往往就是喜欢这一学科的开始。
   三、质疑问难,激发兴趣,模仿学习,巩固趣味
   课堂上,教师设置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如《愚公移山》一课,要使学生了解愚公的精神,讲课文时可故意设疑:有人说愚公真是愚蠢,移山不如移屋,说说这种见解正确吗?同学们通过讨论就会得到结论,指出根据这种说法并不能说明愚公愚蠢,因为本文是为了通过叙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说明愚公精神,并不是从移山与移屋这个角度来说明愚公的,而是通过愚公与智叟的对比来突出愚公的人物形象。这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也都有所提高。
   四、联想、感悟要有针对性
   联想、感悟是最能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使语文课具有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不能以自己的“感”代替学生的“悟”。教完《孔乙己》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我设计了一个可供学生拓展想象思维空间的议题:范进中举后发疯,假如孔乙己也中了举人,其结局又会怎样呢?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教材有机结合,真情演绎知识内涵,提升孩子们对人生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优化课堂教学则成为语文教师的重大任务。我们只有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创设教学佳境,丰富语文课堂。
  
  (唐山市丰润区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Keller的抚养成分模型,解释了儿童自我构念发展与父母抚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及文化差异。并对该理论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Keller’s com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自然世界为基础的科学,应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教育手段让学生逐渐去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初步改造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和勤于动手的能力.
语文阅读是学生理解语言文本内容的重要学习方法与途径,有效地开展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中,中国传统绘画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已经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华民族审美性的显著体现,也是历史记载的重要依托.随着科学
本文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入手,对大学生考试舞弊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防止大学生作弊的对策建议,希望能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真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历年地理高考中稳定的命题思路.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必须始终
一来吧战友  床头放着一本新台历,  夜夜翻看细数日期。  难奈的心焦急的情,  期待结集号角早日响起!  来吧,战友,  我在濠河岸边等你;  虽不是春暖花开之际,  思念
本刊来稿中参考文献的编写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望作者在投稿时注意。(1)文献不新:在本刊来稿中,许多作者在写论文之前,并没有系统地查阅最新文献,他们的选题近几年来文献报道并
期刊
工艺美术的学习涉及到材料性质的了解、技法学习与运用,绝非固定数量的课时就可以学会,需要一个连贯的课程安排以及主动性强的学习氛围.在基础课时期就把学生带入应用问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