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中国民航飞行员 心理选拔 问题 选拔系统
我国民航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研究。总局航空医学研究室、民航飞行学院、西南管理局等部门先后开展了招收飞行学员心理选拔的研究,开发、建立了一些心理选拔方法,并运用于实际招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在1990年制定了成套的《飞行学员心理选拔职能测试》并很快投入使用;1995年1月开发研制出的用于测试飞行员候选者的飞机操纵能力的仪器——飞机驾驶能力智能评估系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在我国民航飞行员选拔中得到应用。[1]在过去的10多年里,我国民航前后自主开发、正式采用了四套纸笔测试,其它的心理测试方法应用得较少。
对于飞行员心理选拔方法的应用,各个航空公司具有自主权,但目前来看,只有较少的航空公司在对飞行员的招生中运用了心理学测试,如在2006年飞行员招生中,只有海南航空公司和上海航空公司等对飞行员进行了心理测试。总体说来,我国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学选拔系统尚未建立,选拔方法还不能适应航空业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本世纪头2O年内把我国建成世界民航强国的目标,迫切需要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和相关机制。[2]为此,分析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意见措施对于建立有效、可行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存在的问题
1.研究较少,研究深度不够。
相比于国外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研究,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研究数量较少,研究的深度不足。到目前为止,专门从事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研究及应用的机构很少, 专职的技术人员也很少,从民航总局体检队到飞行学院体检队,以及各大管理局、航空公司体检队主要是由神经精神科医生兼心理学选拔工作。我国民航前后自主開发、正式采用了四套纸笔测试,此外,西南管理局和飞行学院体检队在飞行学生的心理会谈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但是其它的心理测试方法还没有得到研究和采用。[3]
2.引进飞行员心理选拔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修订和实际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民航陆续从国外民航引进了一些飞行员心理选拔的程序和方法,如南方航空公司和国际航空公司先后于1994和1995年从德国引进了民航飞行员选拔系统(Aircrew Selection System);民航总局原科教司也于1995年就应用心理学方法选拔我国民航飞行员的事宜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进行了合作,并于1996年将汉莎航空公司赠送的由德国航空航天研究院航空航天心理研究所开发的民航飞行员选拔系安装在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引进的这些心理选拔方法在我国民航飞行员选拔中应用的信、效度的验证及其修订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引进的这些飞行员心理选拔方法没有在国内民航得到广泛的应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3.国内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应用的形式比较严峻。
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从一开始就主要是用纸笔测试,由于纸笔测试方法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如容易受到社会称许性、被试动机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人都觉得现行的纸笔测试的效度在降低,甚至有的人认为根本就没有用。尽管没有人对此做过严格的研究来证实,但它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即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降低。[3]各航空公司、飞行学院可能会对心理选拔方法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在招飞工作中不加以采用,如中国民航大学在招收飞行学员工作中就没有进行心理选拔。所以如果不尽快研究出更加有效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目前的心理测试方法在飞行员选拔中的应用就可能被淘汰。
二、中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的建立
笔者认为,针对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存在的问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适合我国民航实际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飞行员心理选拔内容要全面、准确。
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内容应切实符合我国民航飞行员飞行活动的实际,选拔内容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心理选拔内容要全面,即心理选拔的内容要全面包括影响飞行安全或效率的心理品质和能力,而不能仅仅包括其中的一部分;其次,心理选拔的内容必须是与飞行活动密切相关的,也即是这些心理品质或能力对飞行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综合运用各种心理选拔方法,并探索新的测试方法。
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方法目前主要是纸笔测试,纸笔测验虽然具有可集体测试、省时、方便且可涵盖较广泛的心理品质等优点,但它易受人的社会认同因素和被试者固有文化背景的影响,其信度与效度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除了纸笔测试外,国外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方法还有仪器测试和心理访谈。仪器测试,尤其是计算机版本的仪器测试,是公认的准确、可靠的测试手段,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它是未来飞行人员心理选拔的发展方向。但在现有心理学研究水平上,它只能对飞行人员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运动能力等作出客观评价,对被试的飞行动机、情绪及个性品质的测试却显得相对无力,加之它只能单个地对被试者进行测试,因而比较费时、费力。心理会谈法的使用是为了了解飞行学员的个性、动机、情绪及飞行意志等心理品质。这种方法是所有心理选拔方法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它不但要求主试者具有较坚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主导会谈情景的能力,而且对会谈结果的量化也是困难的。但在目前其它方法对飞行人员个性、动机、情绪、意志显得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如果精心设计,那么它仍可获得其它方法无法获得的大量信息。[4]这些心理选拔方法都各有利弊,应该结合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内容及被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综合配套使用,才能达到对飞行员心理特征的全面、准确的了解。
除了运用已有的飞行员心理测试方法,还可以结合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探索新的、有效的飞行员心理测试方法,例如,对飞行员人格特征,可以通过使用场独立性——依存性图形测验来了解;对飞行员情绪、动机等方面,除了使用心理访谈、纸笔测试方法外,还可以探索使用投射测验,如主题统觉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来实现。
3.确定科学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的标准。
确定准确、客观的选拔标准是为了能够依据它来录取合格人员,淘汰不合格的人员,这是保证飞行员心理选拔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选拔标准的确立是非常复杂的,确立心理选拔标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心理选拔的不同心理品质和能力要根据其稳定性与可塑性的不同作出区分,重点选拔那些稳定性较强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对于可塑性较强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可以在以后的飞行训练过程中重点加以培养;二是要根据不同心理品质和能力对飞行安全影响的重要性程度等因素,确定心理选拔内容中的不同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权重;三是心理选拔标准的确立既要考虑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总分数,又要考虑单个心理品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四是要考虑心理选拔方法与其它飞行员选拔系统的关系,确定合适的淘汰比例。目前,我国空军早已经完成了对飞行学生心理选拔标准的制定,并以军标的形式颁布实施。制定一部详细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民航飞行学生心理学标准是心理选拔研究和应用的重中之重。
4.形成连续、动态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程序。
诚然,从效益考虑,应及早发现和淘汰不适合学习飞行的人。但由于个体心理特点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因此仅仅凭借招飞一次选拔,不可能完成全部选拔任务,必须把心理选拔融于后期教育训练中,形成动态、连续的选拔体系。可以借鉴我国空军飞行学员心理学“筛选-控制”选拔体系的构想。该体系兼有系统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筛选是指对被检者就学习飞行所必需的心理品质进行心理选拔;控制是指对某些暂时不合要求但可塑性较强的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使学员心理品质朝着有利于飞行的方向发展,同时根据情况作进一步的筛选。具体是:在招飞初选阶段给应招者做必要的心理学检查,进行第一道筛选,在飞行基础学校和飞行学院进行心理训练,根据其训练表现按给定比例再次筛选。[5]这种选拔体系比单次选拔更加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了飞行员心理选拔的有效性。
5.建立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的研究机构,配备专业的研究人员和使用人员。
要想提高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的研究水平,需要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来负责我国民航飞行人员心理选拔系统的研究、修订、更新和使用等。研究机构的人员应该有航空心理、计算机科学、飞行、系统工程及航空医学等多领域的专家参与,这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高度综合与日益分化的趋势所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飞行人员的心理选拔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的使用也需要由这些相关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比如心理访谈方法的使用,就需要选拔者具有坚实的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才能保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航空器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航空规章、制度的变化,航空环境的变化等,对民航飞行员心理品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有可能改变,所以,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验证和更新,以保证其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何为,柯善华.民航飞行员选拔与心理学.中国民用航空,2002,(04).
[2]温静.“中德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研讨会”会议纪要.民航医学,2004,(14),4:29-30.
[3]刘平.中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回顾、现状及对策.民航医学,1999,(9),1:12-13.
[4]郭为民,罗晓利,扬虎.国内外飞行人员心理选拔研究综述.国际航空,1995,(2):28-31.
[5]王辉,孟宪惠,武国城.空军飞行学院心理学“筛选-控制选拔体系”.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2,(5),4:271-276.
关键词: 中国民航飞行员 心理选拔 问题 选拔系统
我国民航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研究。总局航空医学研究室、民航飞行学院、西南管理局等部门先后开展了招收飞行学员心理选拔的研究,开发、建立了一些心理选拔方法,并运用于实际招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在1990年制定了成套的《飞行学员心理选拔职能测试》并很快投入使用;1995年1月开发研制出的用于测试飞行员候选者的飞机操纵能力的仪器——飞机驾驶能力智能评估系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在我国民航飞行员选拔中得到应用。[1]在过去的10多年里,我国民航前后自主开发、正式采用了四套纸笔测试,其它的心理测试方法应用得较少。
对于飞行员心理选拔方法的应用,各个航空公司具有自主权,但目前来看,只有较少的航空公司在对飞行员的招生中运用了心理学测试,如在2006年飞行员招生中,只有海南航空公司和上海航空公司等对飞行员进行了心理测试。总体说来,我国民航飞行学员心理学选拔系统尚未建立,选拔方法还不能适应航空业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本世纪头2O年内把我国建成世界民航强国的目标,迫切需要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和相关机制。[2]为此,分析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意见措施对于建立有效、可行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存在的问题
1.研究较少,研究深度不够。
相比于国外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研究,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研究数量较少,研究的深度不足。到目前为止,专门从事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研究及应用的机构很少, 专职的技术人员也很少,从民航总局体检队到飞行学院体检队,以及各大管理局、航空公司体检队主要是由神经精神科医生兼心理学选拔工作。我国民航前后自主開发、正式采用了四套纸笔测试,此外,西南管理局和飞行学院体检队在飞行学生的心理会谈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但是其它的心理测试方法还没有得到研究和采用。[3]
2.引进飞行员心理选拔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修订和实际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民航陆续从国外民航引进了一些飞行员心理选拔的程序和方法,如南方航空公司和国际航空公司先后于1994和1995年从德国引进了民航飞行员选拔系统(Aircrew Selection System);民航总局原科教司也于1995年就应用心理学方法选拔我国民航飞行员的事宜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进行了合作,并于1996年将汉莎航空公司赠送的由德国航空航天研究院航空航天心理研究所开发的民航飞行员选拔系安装在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引进的这些心理选拔方法在我国民航飞行员选拔中应用的信、效度的验证及其修订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引进的这些飞行员心理选拔方法没有在国内民航得到广泛的应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3.国内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应用的形式比较严峻。
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从一开始就主要是用纸笔测试,由于纸笔测试方法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如容易受到社会称许性、被试动机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人都觉得现行的纸笔测试的效度在降低,甚至有的人认为根本就没有用。尽管没有人对此做过严格的研究来证实,但它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即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降低。[3]各航空公司、飞行学院可能会对心理选拔方法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在招飞工作中不加以采用,如中国民航大学在招收飞行学员工作中就没有进行心理选拔。所以如果不尽快研究出更加有效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目前的心理测试方法在飞行员选拔中的应用就可能被淘汰。
二、中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的建立
笔者认为,针对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存在的问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适合我国民航实际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飞行员心理选拔内容要全面、准确。
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内容应切实符合我国民航飞行员飞行活动的实际,选拔内容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心理选拔内容要全面,即心理选拔的内容要全面包括影响飞行安全或效率的心理品质和能力,而不能仅仅包括其中的一部分;其次,心理选拔的内容必须是与飞行活动密切相关的,也即是这些心理品质或能力对飞行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综合运用各种心理选拔方法,并探索新的测试方法。
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方法目前主要是纸笔测试,纸笔测验虽然具有可集体测试、省时、方便且可涵盖较广泛的心理品质等优点,但它易受人的社会认同因素和被试者固有文化背景的影响,其信度与效度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除了纸笔测试外,国外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方法还有仪器测试和心理访谈。仪器测试,尤其是计算机版本的仪器测试,是公认的准确、可靠的测试手段,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它是未来飞行人员心理选拔的发展方向。但在现有心理学研究水平上,它只能对飞行人员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运动能力等作出客观评价,对被试的飞行动机、情绪及个性品质的测试却显得相对无力,加之它只能单个地对被试者进行测试,因而比较费时、费力。心理会谈法的使用是为了了解飞行学员的个性、动机、情绪及飞行意志等心理品质。这种方法是所有心理选拔方法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它不但要求主试者具有较坚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主导会谈情景的能力,而且对会谈结果的量化也是困难的。但在目前其它方法对飞行人员个性、动机、情绪、意志显得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如果精心设计,那么它仍可获得其它方法无法获得的大量信息。[4]这些心理选拔方法都各有利弊,应该结合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内容及被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综合配套使用,才能达到对飞行员心理特征的全面、准确的了解。
除了运用已有的飞行员心理测试方法,还可以结合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探索新的、有效的飞行员心理测试方法,例如,对飞行员人格特征,可以通过使用场独立性——依存性图形测验来了解;对飞行员情绪、动机等方面,除了使用心理访谈、纸笔测试方法外,还可以探索使用投射测验,如主题统觉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来实现。
3.确定科学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的标准。
确定准确、客观的选拔标准是为了能够依据它来录取合格人员,淘汰不合格的人员,这是保证飞行员心理选拔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选拔标准的确立是非常复杂的,确立心理选拔标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心理选拔的不同心理品质和能力要根据其稳定性与可塑性的不同作出区分,重点选拔那些稳定性较强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对于可塑性较强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可以在以后的飞行训练过程中重点加以培养;二是要根据不同心理品质和能力对飞行安全影响的重要性程度等因素,确定心理选拔内容中的不同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权重;三是心理选拔标准的确立既要考虑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总分数,又要考虑单个心理品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四是要考虑心理选拔方法与其它飞行员选拔系统的关系,确定合适的淘汰比例。目前,我国空军早已经完成了对飞行学生心理选拔标准的制定,并以军标的形式颁布实施。制定一部详细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民航飞行学生心理学标准是心理选拔研究和应用的重中之重。
4.形成连续、动态的飞行员心理选拔程序。
诚然,从效益考虑,应及早发现和淘汰不适合学习飞行的人。但由于个体心理特点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因此仅仅凭借招飞一次选拔,不可能完成全部选拔任务,必须把心理选拔融于后期教育训练中,形成动态、连续的选拔体系。可以借鉴我国空军飞行学员心理学“筛选-控制”选拔体系的构想。该体系兼有系统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筛选是指对被检者就学习飞行所必需的心理品质进行心理选拔;控制是指对某些暂时不合要求但可塑性较强的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使学员心理品质朝着有利于飞行的方向发展,同时根据情况作进一步的筛选。具体是:在招飞初选阶段给应招者做必要的心理学检查,进行第一道筛选,在飞行基础学校和飞行学院进行心理训练,根据其训练表现按给定比例再次筛选。[5]这种选拔体系比单次选拔更加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了飞行员心理选拔的有效性。
5.建立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的研究机构,配备专业的研究人员和使用人员。
要想提高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的研究水平,需要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来负责我国民航飞行人员心理选拔系统的研究、修订、更新和使用等。研究机构的人员应该有航空心理、计算机科学、飞行、系统工程及航空医学等多领域的专家参与,这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高度综合与日益分化的趋势所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飞行人员的心理选拔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的使用也需要由这些相关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比如心理访谈方法的使用,就需要选拔者具有坚实的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才能保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航空器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航空规章、制度的变化,航空环境的变化等,对民航飞行员心理品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有可能改变,所以,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验证和更新,以保证其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何为,柯善华.民航飞行员选拔与心理学.中国民用航空,2002,(04).
[2]温静.“中德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研讨会”会议纪要.民航医学,2004,(14),4:29-30.
[3]刘平.中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的回顾、现状及对策.民航医学,1999,(9),1:12-13.
[4]郭为民,罗晓利,扬虎.国内外飞行人员心理选拔研究综述.国际航空,1995,(2):28-31.
[5]王辉,孟宪惠,武国城.空军飞行学院心理学“筛选-控制选拔体系”.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2,(5),4:27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