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探讨在胃肠道手术中正确使用抗生素对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实施胃肠手术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在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抗生素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 186例行胃肠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0例,感染率为5.38%,并且在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P<0.01)。结论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给药时间以及正确选择抗生素,才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降低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率,促进术后体能恢复。
【关键词】 抗生素;胃肠手术;应用
胃肠手术属于污染性手术,由于手术切口创伤面较大,会使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切口处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引发炎症或者其它并发症。正确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无菌手术环境下,对症治疗,配合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杀死条件致病菌才能有效的预防感染,使切口尽早愈合[1]。临床上,常在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术后感染率无明显降低,本文通过对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以及抗生素种类的研究证明,选用广谱抗菌药、在术前0.5h~1h给药、小容量稀释抗生素后静脉滴注,可以大大降低胃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6例患者,全部病例均行胃肠道手术,其中男性116例,女性70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3.5岁。186例胃肠手术患者中,行小肠部分切除术76例,大肠息肉54例,胆结石切除术30例,部分结肠切除术26例。
1.2使用抗生素的种类 186例患者使用的抗生素有甲硝唑、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等。一联用药18例,二联用药34例,三联用药54例,四联用药80例。
1.3给药时间 Ⅰ类:18例患者在术前1~2d使用抗生素,给药次数为每天2次,术后继续用药3~5d,用药次数为每天1次;Ⅱ类:54例患者只在手术开始前0.5~1h使用抗生素;Ⅲ类:114例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均使用抗生素。所有抗生素均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快速静脉滴注。
1.4胃肠术后切口感染的判定标准 按照医政司制定的判定标准,凡是术后切口出现局部的红、肿、热、痛,筋膜组织以上有脓性物质渗出,或者是术后拆线局部有脓液渗出,无论有无细菌学证据,均被认定为切口感染。
2结果
2.1本组186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0例,总感染率为5.38%,其中按照给药时间不同,Ⅰ类18例患者中感染1例,占5.56%;Ⅱ类54例患者中感染2例,占3.7%;Ⅲ类114例患者中感染7例,占6.14%。本组实验结果表明,术前0.5~1h给药的术中用药方式,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给药方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2抗生素的使用:一联用药感染1例,占5.56%;二联用药感染2例,占5.88%;三联用药感染3例,占5.56%;四联用药感染5例,占6.25%;二联、三联、四联用药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联用药(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
3结论
3.1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给药时间要合理切口感染是胃肠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使伤口无法愈合,还可能发生溃烂,后果十分严重。传统的预防感染的方法,就是在术前早期便开始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结果,不但没有降低感染率,还引起机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菌株,使细菌感染更加难以控制。如果术前没有采取措施预防感染,术后患者切口部位可能细菌已经侵入并且开始繁殖,此时在进行抗生素的滴注为时已晚。因此,本组实验资料证实,在术前0.5~1h给药,使抗生素在细菌污染前在组织内已有一定的杀菌浓度,才能有效的控制细菌的侵入与繁殖,降低切口感染率。另外,抗生素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应依照患者的病情而定,一般情况下,细菌在有效抗菌药物浓度的环境中很少生存超过48h,因此,抗生素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即可。
3.2抗生素选择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对预防感染并无明显效果,二联、三联、四联用药的感染率偏高于一联用药,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应小容量稀释后静脉滴注。引发术后感染的菌群有两类:一种是来自周围环境或体表以革兰氏阴性球菌为主的外源性菌群;另一种是寄生于肠道内的以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为主的内源性菌群[2]。因此,抗菌谱要针对胃肠道内寄生的内源性菌群,抗生素抗菌谱广,能够防止产生耐药菌株和预防二重感染,足以覆盖整个危险期,对多数革兰氏阴性、阳性菌有良好的灭菌作用并且毒副作用低。因此,在胃肠手术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才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沈士刚.胃肠外科抗生素的应用[J].实用外科杂志,1988.
[2]唐伟松,李小毅,杨志英等.预防性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07):445.
【关键词】 抗生素;胃肠手术;应用
胃肠手术属于污染性手术,由于手术切口创伤面较大,会使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切口处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引发炎症或者其它并发症。正确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无菌手术环境下,对症治疗,配合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杀死条件致病菌才能有效的预防感染,使切口尽早愈合[1]。临床上,常在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术后感染率无明显降低,本文通过对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以及抗生素种类的研究证明,选用广谱抗菌药、在术前0.5h~1h给药、小容量稀释抗生素后静脉滴注,可以大大降低胃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6例患者,全部病例均行胃肠道手术,其中男性116例,女性70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3.5岁。186例胃肠手术患者中,行小肠部分切除术76例,大肠息肉54例,胆结石切除术30例,部分结肠切除术26例。
1.2使用抗生素的种类 186例患者使用的抗生素有甲硝唑、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等。一联用药18例,二联用药34例,三联用药54例,四联用药80例。
1.3给药时间 Ⅰ类:18例患者在术前1~2d使用抗生素,给药次数为每天2次,术后继续用药3~5d,用药次数为每天1次;Ⅱ类:54例患者只在手术开始前0.5~1h使用抗生素;Ⅲ类:114例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均使用抗生素。所有抗生素均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快速静脉滴注。
1.4胃肠术后切口感染的判定标准 按照医政司制定的判定标准,凡是术后切口出现局部的红、肿、热、痛,筋膜组织以上有脓性物质渗出,或者是术后拆线局部有脓液渗出,无论有无细菌学证据,均被认定为切口感染。
2结果
2.1本组186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0例,总感染率为5.38%,其中按照给药时间不同,Ⅰ类18例患者中感染1例,占5.56%;Ⅱ类54例患者中感染2例,占3.7%;Ⅲ类114例患者中感染7例,占6.14%。本组实验结果表明,术前0.5~1h给药的术中用药方式,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给药方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2抗生素的使用:一联用药感染1例,占5.56%;二联用药感染2例,占5.88%;三联用药感染3例,占5.56%;四联用药感染5例,占6.25%;二联、三联、四联用药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联用药(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
3结论
3.1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给药时间要合理切口感染是胃肠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使伤口无法愈合,还可能发生溃烂,后果十分严重。传统的预防感染的方法,就是在术前早期便开始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结果,不但没有降低感染率,还引起机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菌株,使细菌感染更加难以控制。如果术前没有采取措施预防感染,术后患者切口部位可能细菌已经侵入并且开始繁殖,此时在进行抗生素的滴注为时已晚。因此,本组实验资料证实,在术前0.5~1h给药,使抗生素在细菌污染前在组织内已有一定的杀菌浓度,才能有效的控制细菌的侵入与繁殖,降低切口感染率。另外,抗生素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应依照患者的病情而定,一般情况下,细菌在有效抗菌药物浓度的环境中很少生存超过48h,因此,抗生素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即可。
3.2抗生素选择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对预防感染并无明显效果,二联、三联、四联用药的感染率偏高于一联用药,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应小容量稀释后静脉滴注。引发术后感染的菌群有两类:一种是来自周围环境或体表以革兰氏阴性球菌为主的外源性菌群;另一种是寄生于肠道内的以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为主的内源性菌群[2]。因此,抗菌谱要针对胃肠道内寄生的内源性菌群,抗生素抗菌谱广,能够防止产生耐药菌株和预防二重感染,足以覆盖整个危险期,对多数革兰氏阴性、阳性菌有良好的灭菌作用并且毒副作用低。因此,在胃肠手术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才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沈士刚.胃肠外科抗生素的应用[J].实用外科杂志,1988.
[2]唐伟松,李小毅,杨志英等.预防性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0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