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是高职院校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校政行企校合作现状
1.1设立政行企校合作基地平台
学院联合行业协会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设立院线企业订单班、外贸企业订单班、横店娱乐有限公司订单班等多种形式的订单班,让企业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符合企业切实需求的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模式。
1.2以社会服务带动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
学院借助办学区域优势,利用各项政策优势和县域经济便利,以办学区域企业的淘宝、阿里巴巴等平台,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开发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会计岗位实训项目,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做为教学和实训得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1.3企业导师引领项目基地
学院向多家校企业发出《携手创业就业》倡议书,动员企业专家加入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提供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利用企业资源优势,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培训实践的平台和场所,指导和帮助她们实现创业就业。目前与学院签订实践基地协议的企业共有6家,每个基地每年至少为大学生提供10个实习岗位和1个月以上的就业创业实践指导。
1.4成立社会服务中心
学院召开了多次工作布置会议,确立了管理咨询、社会培训、电商运营、产品开发等多项社会服务目标,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并由副书记、副院长跟进督促各项工作目标的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大大加强,为区域企业开展代运营,为地区培训大批量专业人才,在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开展四方间多向多维合作,建立起“培训-鉴定-发证-安置就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机制。
2.文化经济学院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
2.1开展校企合作支持大学生创业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鼓励大学生创业,结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特色,在课堂上灌输大学生创业意识,并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帮助学生借助淘宝、阿里巴巴、速卖通等电子交易平台,开设自己的网络店铺,实现自主创业。目前,在电子商务老师的带领下,电子商务专业有近141名学生生开始创业之路,他们联合厂家,利用自己特有的进货渠道,建立独具特色的淘宝网店,产品涉及特色小吃零食、生活用品等方面,共二十多项,目前基本同学店铺拥有2颗星,最成功的店铺拥有4可钻,成果显著。
2.2学院积极创建校外创业实训基地
目前会计专业与际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浙江迈灏实业有限公司、义乌拓兴电子商务秘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立5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可靠平台。其中义乌拓兴电子商务财务总监宋先华、浙江迈灏实业CEO马威受邀成为文化经济学院行业专家库成员,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招生面试,并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给予培训和指导。校企双方还在校园社区O2O运营、移动互联网营销、电商财务人才培养和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
2.3学院积极积极筹建工作室
为了促进学院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内容,为全院的创业创新孵化人才,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师工作室纳新工作,积极筹建新工作室,为学院创收,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提供更便捷的平台,学院现已成立了十二个工作室, 2016年工作室纳新工作已圆满结束,充分调動了学生的积极性,好多工作室人员爆满,不得不删减学员,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2.4以校企合作带动科研教学改革
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企业横向课题项目在会计核算、报表体系、运营分析、管理标准化、ERP推进、财务战略、预算控制、绩效考评控制、股权激励方案等各方面的分析、报告、培训、报表、PPT等各种形式的成果,提交公司管理团队研讨,并在公司的定期管理例会上和专题会议上进行了培训讲解,成为公司管理推进的基本决策依据。在协助和配合企业管理层加强内控管理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促进了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院2016年完成横向课题共19项,其中16项金额已到账,金额达43.207万元, 2016年纵向立项课题12项期中省厅级课题三项,市级课题9项。
在大力开展纵横向课题的同时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固化成果,为政行企校合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指导,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学院现已自主编写教材3本,期中《网店美工》216年1月出版,截止8月发行总量已超过4300多册,被13个省市,30多所院校单位选用。很好的运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让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以校企合作带动科研教学改革。
2.5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固定的四方联系合作制度。图2-1展示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方联系合作制度,创建新型政行企校合作模式:
1、学生培训的顶层设计上四方共同配合 。每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四方专家共同研讨和切磋,政行企校四方共同参与设计,保证高校的培养方案能够跟上行业的最新节奏。
2、培养过程四方共同参与。 培养过程实现区域和行业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教师共同组建教师团队,有机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企业导师引领项目实施,双导师全程跟踪项目引进、实施、评价和考核过程。
3、培养内容四方共同制定 。结合区域特点和行业特点,编写实用教材。确保教授最新的电子商务行业知识。参考澳大利亚FAFF职业教育的模式,培训包由政行企校四方专家联合商讨审核后确认,对内容进行动态调整。 4、实习和就业共同安排 。市商务局联系地方各个专业市场(红木断、汽车配件和农产品等)和企业,实现与高校实习和就业的对接,打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5、学生创业创新共同扶持 。在高校内创建教师工作室和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人才培养基地。工作室的良好创业气氛,可以带动更多学生加入团队,在校内老师和协会企业老师指导下,学生们以老带新,电商业务得以传承与扩大。
2.6社会影响力
学院召开了多次工作布置会议,确立了管理咨询、社会培训、电商运营、产品开发等多项社会服务目标,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并由副书记、副院长跟进督促各项工作目标。东阳日报,金华日报多次刊登电子培训班开课新闻,东阳市广播电视台多次予以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3.加强文化经济学院政行企校合作的建议和意见
3.1加强影视与影视文化紧密度
目前与学院合作的多是制造业或电子商务企业,只有一家横店院线的实训基地与影视文化产业紧密相关。学院应加强与影视文化企业的紧密合作,加强与横店影视文化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一个影视文化企业传播平台,为各影视文化企业进行网络宣传与推广,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和效益。
3.2加强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对接
委派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合作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任务,与教师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负责学生技能训练指导, 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设备改造与新产品的研发,承担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 在内涵上真正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交流与流动的机制,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也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团队, 深入钻研技术、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
3.3开展实训室进入企业模式
依托企业、园区建立院校与企业共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或园区提供实训场地、管理人员和实训条件, 实训设备项目列入高职教育建设项目规划中,校企共同投入,按照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校内实训室建在企业,使单纯的实训室转变成生产车间。基地以企业为管理主体,将其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计划当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训课程,学生集中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和生产,教师到企业、园区实践,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实现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
3.4開展生产车间进驻院校模式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进驻学校, 企业按生产要求提供建设生产车间的标准、加工产品的原材料和产品的销售,学校提供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环境、场地和设备,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享受校办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选派人员管理基地生产经营,指导师生的生产、实践和实习实训,帮助学校建立实训课程体系;学校按照生产要求,将实训课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安排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派教师到基地实践,输送优秀毕业生充实企业员工队伍,解决了高职院校缺乏真实生产场地和师生真刀真枪参加生产的双重矛盾。
3.5实现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对接
学校的实训基地参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实训基地即是企业的生产车间,承担企业的生产任务,同时承担师生的实习实训任务;企业生产车间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师生实质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发挥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的各自优势,校企共建产业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对接。产业化实训基地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全过程,不仅增强了学校自我造血功能, 使实训基地具备了自我更新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实习实训原材料消耗问题,创造了经济效益。
3.6提议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各级政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区域内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对话工作平台,形成统筹校企资源、服务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院应积极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学校和企业行业共同开发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并由政府职能部门定期发布技能型人才需求信息和校企人才洽谈会制度,促进人才需求信息交流,拓展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渠道,构建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长效机制,为区域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校政行企校合作现状
1.1设立政行企校合作基地平台
学院联合行业协会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设立院线企业订单班、外贸企业订单班、横店娱乐有限公司订单班等多种形式的订单班,让企业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符合企业切实需求的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模式。
1.2以社会服务带动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
学院借助办学区域优势,利用各项政策优势和县域经济便利,以办学区域企业的淘宝、阿里巴巴等平台,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开发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会计岗位实训项目,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做为教学和实训得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1.3企业导师引领项目基地
学院向多家校企业发出《携手创业就业》倡议书,动员企业专家加入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提供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利用企业资源优势,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培训实践的平台和场所,指导和帮助她们实现创业就业。目前与学院签订实践基地协议的企业共有6家,每个基地每年至少为大学生提供10个实习岗位和1个月以上的就业创业实践指导。
1.4成立社会服务中心
学院召开了多次工作布置会议,确立了管理咨询、社会培训、电商运营、产品开发等多项社会服务目标,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并由副书记、副院长跟进督促各项工作目标的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大大加强,为区域企业开展代运营,为地区培训大批量专业人才,在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开展四方间多向多维合作,建立起“培训-鉴定-发证-安置就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机制。
2.文化经济学院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
2.1开展校企合作支持大学生创业
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鼓励大学生创业,结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特色,在课堂上灌输大学生创业意识,并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帮助学生借助淘宝、阿里巴巴、速卖通等电子交易平台,开设自己的网络店铺,实现自主创业。目前,在电子商务老师的带领下,电子商务专业有近141名学生生开始创业之路,他们联合厂家,利用自己特有的进货渠道,建立独具特色的淘宝网店,产品涉及特色小吃零食、生活用品等方面,共二十多项,目前基本同学店铺拥有2颗星,最成功的店铺拥有4可钻,成果显著。
2.2学院积极创建校外创业实训基地
目前会计专业与际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浙江迈灏实业有限公司、义乌拓兴电子商务秘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立5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可靠平台。其中义乌拓兴电子商务财务总监宋先华、浙江迈灏实业CEO马威受邀成为文化经济学院行业专家库成员,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招生面试,并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给予培训和指导。校企双方还在校园社区O2O运营、移动互联网营销、电商财务人才培养和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
2.3学院积极积极筹建工作室
为了促进学院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内容,为全院的创业创新孵化人才,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师工作室纳新工作,积极筹建新工作室,为学院创收,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提供更便捷的平台,学院现已成立了十二个工作室, 2016年工作室纳新工作已圆满结束,充分调動了学生的积极性,好多工作室人员爆满,不得不删减学员,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2.4以校企合作带动科研教学改革
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企业横向课题项目在会计核算、报表体系、运营分析、管理标准化、ERP推进、财务战略、预算控制、绩效考评控制、股权激励方案等各方面的分析、报告、培训、报表、PPT等各种形式的成果,提交公司管理团队研讨,并在公司的定期管理例会上和专题会议上进行了培训讲解,成为公司管理推进的基本决策依据。在协助和配合企业管理层加强内控管理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促进了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院2016年完成横向课题共19项,其中16项金额已到账,金额达43.207万元, 2016年纵向立项课题12项期中省厅级课题三项,市级课题9项。
在大力开展纵横向课题的同时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固化成果,为政行企校合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指导,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学院现已自主编写教材3本,期中《网店美工》216年1月出版,截止8月发行总量已超过4300多册,被13个省市,30多所院校单位选用。很好的运用校企合作的平台,让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以校企合作带动科研教学改革。
2.5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固定的四方联系合作制度。图2-1展示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方联系合作制度,创建新型政行企校合作模式:
1、学生培训的顶层设计上四方共同配合 。每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四方专家共同研讨和切磋,政行企校四方共同参与设计,保证高校的培养方案能够跟上行业的最新节奏。
2、培养过程四方共同参与。 培养过程实现区域和行业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教师共同组建教师团队,有机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企业导师引领项目实施,双导师全程跟踪项目引进、实施、评价和考核过程。
3、培养内容四方共同制定 。结合区域特点和行业特点,编写实用教材。确保教授最新的电子商务行业知识。参考澳大利亚FAFF职业教育的模式,培训包由政行企校四方专家联合商讨审核后确认,对内容进行动态调整。 4、实习和就业共同安排 。市商务局联系地方各个专业市场(红木断、汽车配件和农产品等)和企业,实现与高校实习和就业的对接,打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5、学生创业创新共同扶持 。在高校内创建教师工作室和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人才培养基地。工作室的良好创业气氛,可以带动更多学生加入团队,在校内老师和协会企业老师指导下,学生们以老带新,电商业务得以传承与扩大。
2.6社会影响力
学院召开了多次工作布置会议,确立了管理咨询、社会培训、电商运营、产品开发等多项社会服务目标,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并由副书记、副院长跟进督促各项工作目标。东阳日报,金华日报多次刊登电子培训班开课新闻,东阳市广播电视台多次予以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3.加强文化经济学院政行企校合作的建议和意见
3.1加强影视与影视文化紧密度
目前与学院合作的多是制造业或电子商务企业,只有一家横店院线的实训基地与影视文化产业紧密相关。学院应加强与影视文化企业的紧密合作,加强与横店影视文化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一个影视文化企业传播平台,为各影视文化企业进行网络宣传与推广,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和效益。
3.2加强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对接
委派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合作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任务,与教师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负责学生技能训练指导, 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设备改造与新产品的研发,承担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 在内涵上真正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交流与流动的机制,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也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团队, 深入钻研技术、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
3.3开展实训室进入企业模式
依托企业、园区建立院校与企业共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或园区提供实训场地、管理人员和实训条件, 实训设备项目列入高职教育建设项目规划中,校企共同投入,按照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校内实训室建在企业,使单纯的实训室转变成生产车间。基地以企业为管理主体,将其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计划当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训课程,学生集中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和生产,教师到企业、园区实践,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实现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
3.4開展生产车间进驻院校模式
高职院校引进企业进驻学校, 企业按生产要求提供建设生产车间的标准、加工产品的原材料和产品的销售,学校提供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环境、场地和设备,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享受校办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选派人员管理基地生产经营,指导师生的生产、实践和实习实训,帮助学校建立实训课程体系;学校按照生产要求,将实训课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安排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派教师到基地实践,输送优秀毕业生充实企业员工队伍,解决了高职院校缺乏真实生产场地和师生真刀真枪参加生产的双重矛盾。
3.5实现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对接
学校的实训基地参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实训基地即是企业的生产车间,承担企业的生产任务,同时承担师生的实习实训任务;企业生产车间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师生实质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发挥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的各自优势,校企共建产业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对接。产业化实训基地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全过程,不仅增强了学校自我造血功能, 使实训基地具备了自我更新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实习实训原材料消耗问题,创造了经济效益。
3.6提议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各级政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区域内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对话工作平台,形成统筹校企资源、服务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院应积极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学校和企业行业共同开发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并由政府职能部门定期发布技能型人才需求信息和校企人才洽谈会制度,促进人才需求信息交流,拓展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渠道,构建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长效机制,为区域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