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需要“七关注”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群体专业成长、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目前的学校校本研修活动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不容回避。普遍地讲,求形式,不求内容;随意性强,不求质量;经验主义,不讲研法等等。为做实、做好、做细校本研修工作,作为校本研修工作的引导者、指导者、服务者的学校管理层,尤其是校长,要努力思考并践行“七个关注”。
  关注“地位确立”
  
  以校为本的研修工作作为学校稳步推动课改的主要手段之一的地位,要在实验者的头脑和行动中得以确立。
  以往的实践证明,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参与者不能让以校为本的研修理念进入头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就很难有实质性推进。基于此种认识, 学校首先应组织学校管理者、实验教师在既往的参差不齐的认知水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校本研修这一教学领域的创新制度的“根”,对校本研修的背景、内涵、目标、任务、内容、形式等诸多内容进行集体性、个体性的学习与探究,使大家尽可能多地从本质上了解校本研修的研究对象、研究主体、开展形式及其所要遵循的原则,从而走出认识误区。
  
  关注“内容适宜”
  
  研修内容的选取上,要以能满足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基本准绳,立足阶段工作目标确定。
  “三要”“三防止”要求应当成为选取、确定内容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一是研训内容的大目标与小目标指向性要强。即:无论是学年、学期目标,还是月、周目标,都要具体、明确,防止活动的随意性。二是研训内容的层递性要强。即:学年、学期目标要科学地分解在月、周目标之中,月、周目标要能有力地支撑学年、学期目标的达成,使参与研训的教师专业素质呈直线式上升状态,防止活动内容、成效在同一层面上徘徊。三是研训内容的实践性要强。即:研训要以服务师生的实际需求为根本,防止活动内容与师生实施课改实验的实际相脱节。
  
  关注“制度开放”
  
  研修制度建设上,要遵循包容性、开放性原则,体现研修工作的灵活性、多样性。
  要摒弃校本研修工作“一刀切”、“大一统”的做法,可以“5 1”研修、“5﹣1”研修、日常研修、全员研修等多种形式并存。研修时间、地点、方式、要求等一切从眼前的实际出发,给参与研修的实验教师以很大的自由选取空间,切实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定、实施校本研修的制度时,充分考虑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状况,可设立共性要求(人人均需执行、落实的基本要求)、个性要求(某一阶段教师需执行、落实的特色要求)。例如,制定校本研修交流制度时,在提出底线要求(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可对职初教师(一般教师)以外的教师群体,即经验教师(老教师、教学能手)、资源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据其业务水平的不同,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个性要求)。
  
  关注“模式有效”
  
  校本研修模式建设上,要立足实情,努力构建富于特色的基本模式。
  学校要花大力气研究各基层研修组织积极开展的、适于自身条件的研修活动的特点,探索并形成各类型研训模式。例如,根据人数的多少、水平的高下,可将基层研修组分为三类:A类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群体较大,此类组织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优势开展研修活动。B类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缺乏,需引进校外资源实现专业引领。请专家、名师辅导本校教师,或走出去访问名校,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交流方式。催生本土专家,确保研训的日常化、高质量,是此类组织的一个主要特点。C类组织,规模较小,有零星的学科骨干教师,难以形成浓郁的研修氛围。依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研修活动,组织校内专题展示、竞赛等活动推动研修是此类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手段。
  
  关注“管理清晰”
  
  研修管理方面,责任人制度要予以落实,要形成攻坚合力。
  工作中,要采取“两条线”强化指导与服务。一条线是组织教导处及相关处室人员深入研修一线,在互动交流中肯定成绩,在研究论证中提出不足,并采取现场跟踪式方法,参与、督查各基层组织的研修全过程,着重解决“一定要开展”的问题。另一条线是组织教研室等处室人员深入调研,与大家在互动中坚定持续实施的信念,研讨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探究教材、教法、学法等,建构校本研修工作的评价体系与办法,引导实验者在亲身体验中真正进入状态,着重解决“一定要开出实效”的问题。
  
  关注“研修反思”
  
  组织召开阶段性反思活动,引导实验者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就研修工作进行更大范围的研讨和反思。如,针对校本研修活动中“图热闹、讲形式,客观上不够重视效益”的做法进行反思。通过交流、研讨,让事实说话,引导实验者深入理解研修方式与研修效益的本质关系,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方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的认识上来,防止校本研修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体验,都是一种成果,一种有益于后续实验少走弯路的成果,一种“资本”,一种有利于课改蓝图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的“资本”。学校要努力发现并用足、用好这一“资本”。
  
  关注“效果走势”
  
  研修效果方面,要努力形成从集中向分散发展(大家随时进行),从短期行为向长期运作发展,从专家报告讲座向教师人人参与自主、互动发展的基本态势。
  在推动研修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要努力打造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推广价值的“经典”。 “经典”要成熟一个,推广一个,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借助先行者的活生生的成果,通过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于交流中互相启迪,做到“一处开花处处香”,借此推动校本研修工作常抓常新、不断深入。
  校本研修是一种因有“险滩”和“跨越险滩”,让身处其中的人在持续的锤炼中收获巨大成就感的“成长之旅”。在这一“旅途”中,学校管理层,尤其是校长,要针对“真问题”,满足“真需要”,切实关注“人”,引导其成为有壳(形式)、有核(实质内容)、有魂(长远目标)的“快乐之旅”。
  (作者单位:山西临汾解放路小学
  山西临汾尧都区教育局)
其他文献
笔者对所任教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学生喜欢内容充实、外观漂亮、兼顾图片、文字甚至有视频的多媒体课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吸收知识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将某些复杂的问题、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及微观事物通过信息处理和图像输
"欣赏·评述"是小学美术四大学习领域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审美力和鉴赏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画家故事、调动五感、延伸课堂及再生创作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美术欣赏课堂多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许多人希望对学生的教育,就像这首诗中的春雨润物一样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得以茁壮成长。但作为一个班主任,要使学生真正地在春雨润物似的教育中得以全面发展,并非易事,而须用心去想办法,甚至就是用心去感动学生。围绕这一点,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阐述以下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    理解学生的原则——用理解架起师生友谊之桥    “理解万岁”,生活在这个
当前,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一线教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效存在一种普遍认同:效果不佳,成效低下。郑金洲教授曾撰文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也有人批评“中小学课题研究是‘三多一少’,即课题数量多、课题经费多、参与成员多,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