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主题班会课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迅猛期,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学会生活,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能够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生命教育是指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价值,它包括理解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以至敬畏生命、超越生命。作为教育者,应当从小培养小学生生命的意识,建立健全的人格。
  一、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
  近些年来,校园内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渐渐增多,有些恶性案件的制造者正是未成年人,这些人对暴力的麻木和对生命的冷漠达到骇人听闻的地步。二是轻视生命的现象也在近年开始趋向低龄化,小学生因被家长或老师批评等各种原因而自杀的新闻屡不见鲜,这都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三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学校容易忽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往往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代替了对人性和生命意义的解读,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缺少精神补给的文化快餐,这势必造成学生生命的失落和异化。就本校学生学情而言,孩子来自五湖四海,家庭情况复杂,其中生命意识缺失的学生占小部分。由于生命教育还没有得到人们足够重视,学校缺乏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导致整个社会对小学生生命意识培养的缺失。因此,利用主题班会课,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显得十分迫切。
  二、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主题班会能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其人生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必修课。班会课是渗透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生命教育的内容,要适合小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是有层次,有梯度的。为此,笔者设计了小学一到六年级的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如下表所示。
  三、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设计的原则
  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应当是适合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使学生真正受到心灵的熏陶。在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班会课内容系列化。生命教育在国内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这也往往是被教育者所忽略的。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孩子不知所措,教师家长无能为力,因而错过最佳的辅导时机。有效的教育,应当具备长时间的系列化课程,学生在系列化课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储蓄生命的能量。为此,笔者设计了小学一到六年级的系列化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分别是生命的趣味、生命的铠甲、生命的独特、生命的逆境、生命的理想。此内容让孩子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健全良好的人格。
  第二,班会课设计活动化。班会课,当然也得是学生喜欢的课。在设计班会课时,要选择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反思。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选择适合孩子天性的学习活动,才能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效果。班会课活动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学生才会乐在其中,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最终才能获得生命的质量和养分。儿童时期所获得的生命能量的储备,会成为孩子以后生命质量的坚实基础。
  第三,班会课设计生活化。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让孩子接受生命教育,就是让孩子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其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班会课的设计需要生活化,不是照本宣科,一味地说教,而是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作为教育的载体,渗透生命教育。
  总之,教师要利用主题班会课的契机,渗透生命教育,为孩子储蓄生命的能量,促使孩子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成为“百年树人之人”。
  参考文献:
  [1]丁许如.打造魅力班会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6-62.
  [2]张侃.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16-123.
  [3]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7-64.
  [4]徐跃平.对生命教育实施的思考[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2.
  [5]张小娜.将生命教育与班级活动相结合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
其他文献
在小学的各学科中,如果问学生哪一门学科最有“文化”,相信毫无疑问答案是:语文。当然这里的“文化”指的是历史文化。从唐诗宋词,到各派文学大家,学生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在学生心中,语文学科就代表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因为他们每天都在读着、诵着、背着。反之,数学似乎是最无感情色彩的学科。无可否认,这是学科自身特性造成的差异性。可是想想这些条条框框的数学知识背后,难道就没有产生的历史吗?没有值得传颂的精
【摘要】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同时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也偏弱。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核心,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实践、探索,培养具有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栋梁。从中,我们
【摘要】“无朗读,不语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而阅读又分为有声朗读和无声阅读。朗读是将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带动学生的情感,去体会作者笔下的人物、事件等,有声朗读可以更深入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技巧;核心素养  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学生的听和写的能力从一年级开始就被重视起来,但朗读却往往被忽视。这与教育者的理念有很大关系,
【摘要】识字和阅读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也要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进行无障碍阅读是现阶段的学习目标,而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程
【摘要】在班级里,有些学生由于受自身性格和情感情绪等内部因素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偏离了大集体,三五个人结成小“团伙”,对班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老师应该及时地进行教育疏导,解散这个“团伙”,转化这些后进生,让他们重回正轨。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  今年,笔者担任八年级的班主任,一直以来这个班都很稳定,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发现,班里有五六个同学下课后,总是走在
【摘要】不同时代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了解这些特点,与时俱进,完善班规班纪,让学生的好状态变成习惯,充分发挥班干的积极作用管理班级,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让班级管理更具特色。  【关键词】“零零后学生”;班级管理;艺术  教育是什么?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即生成”“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摘要】初二学生的数学成绩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本文探索转化初二数学学困生问题。通过指导学困生通过学前预习和学后反思的方式来提高学习兴趣与元认知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通过实践,用这种方法进行转化初二数学学困生是有效的,可行的。  【关键词】学困生;学前预习;学后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及必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
【摘要】初中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逆反心理较重,这个阶段的德育工作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品格。在信息化的今天,各种信息从多种渠道渗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消极、不良的信息极易影响初中学生的思想,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从分析初中阶段德育的重要性出发,针对年级组长的德育工作开展讨论和研究,并结合新时代学生心理特点给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德育;年级组长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境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内容,对于初中数学来说也是如此,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此有必要重视起来。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师的视角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养成做了调查与研究,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学科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学习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道德为目标的综合课程。教师巧用教材,使学生在接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形成个人成长过程中需要的道德品格,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而《道德与法治》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