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通过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研究,我收获颇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一、把握语言,打牢基础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要严把语言这一关,打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个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对于一些重要的字词、句式一定要熟练掌握,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时,作为老师,我们对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必需讲解透彻,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即使阅读课外文言文也能游刃有余。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多写多练。鲁迅在谈及写作的奥秘时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平时可以让学生养成自觉练笔的习惯,这样既能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鼓励思考,促进发展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看来,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其一,积極启发引导。富兰克林曾说过:“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作为教师,我们要更新观念,切不可再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否则学生只能成为学习的机器,缺乏思维力和创造力。我们要积极启发学生,通过问题设置或情境导入让他们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其思维能力。其二,善用耐心呵护。巴尔扎克曾说:“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要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耐心必不可少。也许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会占用你的上课时间,他们的“打破砂锅问到底”会令你偶感心烦,但请收收你们的脾气,多拿出些耐心吧,因为随意制止或无视学生的问题会挫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其三,鼓励畅所欲言。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错误的也应充分尊重他们,静待他们表达完后再适时给予指导,这样能提高孩子动脑的积极性,利于其思维发展。
三、自觉审美,提升品位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其一,炼字炼句体味美。汉语汉字拥有其独特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妨从炼字炼句开始。无论是从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是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皆可见前人对于炼字炼句的讲究,看似简单的一个字、一句话往往凝聚着作者复杂的情感,对其加以鉴赏品味有助提高学生的自觉审美能力。其二,拓展阅读发现美。“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课本节选了不少名著名篇,如若学生课外阅读过这些经典原著,那么在进行鉴赏人物形象、品味作品主题等审美活动时无疑会更自主、更自信。其三,交流讨论提升美。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教育我们“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如果没有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所谓的创造也只能是闭门造车。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亦是如此。只有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沟通,才能吸取精华,摈弃糟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继承传统,包容并存
实现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诗词,还是戏曲、小说、散文等,都有其独特魅力。屈原的《离骚》既带我们领略了楚地浓郁的地方特色,更让学生感受到了伟大的爱国情怀;苏轼的《赤壁赋》既让我们从客人“三悲”中窥见吊古伤今之情,亦从苏子“二轮”中体会矢志不移之意;《飞向太空的航程》带我们见证了飞天梦圆的时刻,《林黛玉进贾府》领我们体味了封建家族的荣辱兴衰……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此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区域、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让我们清晰地了解了马克思这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贡献,让我们体会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真挚情谊;《我有一个梦想》带我们重回了黑奴争取权利的激动时刻,让我们明白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多么伟大!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它能帮助我们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一、把握语言,打牢基础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要严把语言这一关,打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个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对于一些重要的字词、句式一定要熟练掌握,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时,作为老师,我们对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必需讲解透彻,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即使阅读课外文言文也能游刃有余。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多写多练。鲁迅在谈及写作的奥秘时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平时可以让学生养成自觉练笔的习惯,这样既能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鼓励思考,促进发展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看来,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其一,积極启发引导。富兰克林曾说过:“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作为教师,我们要更新观念,切不可再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否则学生只能成为学习的机器,缺乏思维力和创造力。我们要积极启发学生,通过问题设置或情境导入让他们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其思维能力。其二,善用耐心呵护。巴尔扎克曾说:“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要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耐心必不可少。也许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会占用你的上课时间,他们的“打破砂锅问到底”会令你偶感心烦,但请收收你们的脾气,多拿出些耐心吧,因为随意制止或无视学生的问题会挫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其三,鼓励畅所欲言。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错误的也应充分尊重他们,静待他们表达完后再适时给予指导,这样能提高孩子动脑的积极性,利于其思维发展。
三、自觉审美,提升品位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其一,炼字炼句体味美。汉语汉字拥有其独特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妨从炼字炼句开始。无论是从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是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皆可见前人对于炼字炼句的讲究,看似简单的一个字、一句话往往凝聚着作者复杂的情感,对其加以鉴赏品味有助提高学生的自觉审美能力。其二,拓展阅读发现美。“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课本节选了不少名著名篇,如若学生课外阅读过这些经典原著,那么在进行鉴赏人物形象、品味作品主题等审美活动时无疑会更自主、更自信。其三,交流讨论提升美。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教育我们“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如果没有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所谓的创造也只能是闭门造车。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亦是如此。只有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沟通,才能吸取精华,摈弃糟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继承传统,包容并存
实现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诗词,还是戏曲、小说、散文等,都有其独特魅力。屈原的《离骚》既带我们领略了楚地浓郁的地方特色,更让学生感受到了伟大的爱国情怀;苏轼的《赤壁赋》既让我们从客人“三悲”中窥见吊古伤今之情,亦从苏子“二轮”中体会矢志不移之意;《飞向太空的航程》带我们见证了飞天梦圆的时刻,《林黛玉进贾府》领我们体味了封建家族的荣辱兴衰……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此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区域、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让我们清晰地了解了马克思这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贡献,让我们体会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真挚情谊;《我有一个梦想》带我们重回了黑奴争取权利的激动时刻,让我们明白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多么伟大!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它能帮助我们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