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老师总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要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就必须反复地练习。说白一点,老师是利用学生可贵的时间做了无用功,培养了一批只会写作业的机器人。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持续很久,单一枯燥的作业只会让他们产生厌烦情绪,从而机械地乱做一通。这既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也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在学生完成作业时加以指导,使学生不仅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作业,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作业内容要符合儿童特性,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儿童天性好玩。传统观念常把学与玩分开,认为学就是学,玩就是玩;学好了才能玩,学不好就不能玩。长此以往,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而不是一种乐趣,做家庭作业只是完成任务,根本不投入情感,更谈不上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可把一些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成“玩味题”,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如布置“前后、左右”的作业时,可设计:请家长坐好,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有些什么;布置“10以内的加法”作业时,可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
比赛也是儿童最喜欢玩的游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竞赛型作业。如在教学“表内乘法”时,可设计让同桌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比赛,看谁能把乘法口诀以“三四( )、( )六三十”这样对口令的形式背得又对又快。在比赛中,两者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评价,最后进行自我评价,明确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使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作业形式要多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活动中的疲劳。同样,作业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当教师布置一些内容活泼、形式多样,解答方式各异的作业任务时,学生的参与度会有较大提高,作业的质量也会明显改善。
如教学《有趣的搭配》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欧、小亮、小丽3个好朋友站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巡视中我发现同学们采取了多种方法解决:有的真的三人站起来排一排,“小领导”指挥得有条不紊;有的则在本子上画一画,有用图形表示人的,有用数字表示人的,还有直接写人名的……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个涨红了小脸,发言声此起彼伏:“老师,我的方法跟他不一样……”“老师,我能有顺序地说完……”
又如学完《认识人民币》后,我在班上组织了“小小超市”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色,当售货员或顾客,使每个孩子对人民币的互换以及使用更加熟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既培养了多种能力,又促进了他们主动地学习。
三、推行作业分层布置,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具备的认知基础、情感准备、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样的内容时,学习速度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所需要的帮助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布置作业。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做基础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拓展题,而中等学生则做一些由基础题改编的提高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解决问题时,设计了一组对比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解答。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做花装饰教室,做了35朵红花,黄花比红花少5朵,做了多少朵黄花?
(2)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做花装饰教室,做了35朵红花,黄花再做5朵就和红花一样多,做了多少朵黄花?
(3)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做花装饰教室,做了35朵红花,比黄花多5朵,做了多少朵黄花?
第(1)题属于基础题,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做,及时了解他们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第(2)题则属于提高题,可以培养多数中等生的理解能力,“黄花再做5朵就和红花一样多”就是“黄花比红花少5朵”的意思;而第(3)题则属于拓展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反述题,可以考查优等生的思维是否清晰,避免学生看到“多”即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的机械思维。
经常布置有层次的作业,还能激发小朋友天生的上进心,看到别人因为做拓展题而受到老师的夸赞,他也会尝试做提高题或拓展题,慢慢地,学生的思维不就拓展了吗?
四、加强对学生指导和监督,提高作业的效率
低年级学生开始写作业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提出作业应达到的标准,这是对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当学生理解了完成作业所要求的标准时,他们的专注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专心致志于达到规定的标准。如果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作业则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作业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同时,对低年级学生作业的进行过程,教师也应作必要的监控和指导,这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定期检查学生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矫正和指导。在课堂作业期间,教师还应经常在教室内走动巡视,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开展个别辅导。一些研究表明,师生之间交流所用的时间与学生的学习进步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
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呵护孩子们写作业的热情与信心,让“数学作业真有趣”“我喜欢做数学作业”这样稚嫩可爱的声音伴随他们的成长传得远些,再远些……?
一、作业内容要符合儿童特性,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儿童天性好玩。传统观念常把学与玩分开,认为学就是学,玩就是玩;学好了才能玩,学不好就不能玩。长此以往,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而不是一种乐趣,做家庭作业只是完成任务,根本不投入情感,更谈不上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可把一些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成“玩味题”,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如布置“前后、左右”的作业时,可设计:请家长坐好,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有些什么;布置“10以内的加法”作业时,可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
比赛也是儿童最喜欢玩的游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竞赛型作业。如在教学“表内乘法”时,可设计让同桌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比赛,看谁能把乘法口诀以“三四( )、( )六三十”这样对口令的形式背得又对又快。在比赛中,两者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评价,最后进行自我评价,明确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使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作业形式要多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活动中的疲劳。同样,作业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当教师布置一些内容活泼、形式多样,解答方式各异的作业任务时,学生的参与度会有较大提高,作业的质量也会明显改善。
如教学《有趣的搭配》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欧、小亮、小丽3个好朋友站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巡视中我发现同学们采取了多种方法解决:有的真的三人站起来排一排,“小领导”指挥得有条不紊;有的则在本子上画一画,有用图形表示人的,有用数字表示人的,还有直接写人名的……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个涨红了小脸,发言声此起彼伏:“老师,我的方法跟他不一样……”“老师,我能有顺序地说完……”
又如学完《认识人民币》后,我在班上组织了“小小超市”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色,当售货员或顾客,使每个孩子对人民币的互换以及使用更加熟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既培养了多种能力,又促进了他们主动地学习。
三、推行作业分层布置,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具备的认知基础、情感准备、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样的内容时,学习速度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所需要的帮助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布置作业。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做基础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拓展题,而中等学生则做一些由基础题改编的提高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解决问题时,设计了一组对比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解答。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做花装饰教室,做了35朵红花,黄花比红花少5朵,做了多少朵黄花?
(2)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做花装饰教室,做了35朵红花,黄花再做5朵就和红花一样多,做了多少朵黄花?
(3)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做花装饰教室,做了35朵红花,比黄花多5朵,做了多少朵黄花?
第(1)题属于基础题,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做,及时了解他们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第(2)题则属于提高题,可以培养多数中等生的理解能力,“黄花再做5朵就和红花一样多”就是“黄花比红花少5朵”的意思;而第(3)题则属于拓展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反述题,可以考查优等生的思维是否清晰,避免学生看到“多”即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的机械思维。
经常布置有层次的作业,还能激发小朋友天生的上进心,看到别人因为做拓展题而受到老师的夸赞,他也会尝试做提高题或拓展题,慢慢地,学生的思维不就拓展了吗?
四、加强对学生指导和监督,提高作业的效率
低年级学生开始写作业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提出作业应达到的标准,这是对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当学生理解了完成作业所要求的标准时,他们的专注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专心致志于达到规定的标准。如果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作业则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作业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同时,对低年级学生作业的进行过程,教师也应作必要的监控和指导,这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定期检查学生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矫正和指导。在课堂作业期间,教师还应经常在教室内走动巡视,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开展个别辅导。一些研究表明,师生之间交流所用的时间与学生的学习进步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
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呵护孩子们写作业的热情与信心,让“数学作业真有趣”“我喜欢做数学作业”这样稚嫩可爱的声音伴随他们的成长传得远些,再远些……?